神在安息日歇工(二
1-4上)
第七日是专为 神在祂的工作之后休息的,在这以后,第四节的上半是撮述过去的一切(那节的下半开始是下一个关于伊甸园的故事)。‘世代’(generations)这词恰当地指人类的生活故事(例如六9的挪亚。译者注:中文圣经在六9译作‘后代’,‘后世’),它是以隐喻应用于创造的故事,虽然它的两个主要‘角色’是天与地,而它乃是以家庭故事的形式出现。
(一)
这些经文叙述 神从地上的场面退出,进入六天之前,祂为创造世界而舍去的超然的生活中。当然,那意思并不是说 神曾经真正放弃过祂的世界,祂曾经一度撤除祂神意的支持,或者祂会、祂能这样作。这图画乃是作者编造祂在那七天之间的故事之一部分,我们要以想象去解释,而不是按字面去解释。
正如浓缩创造工作于六天之内,帮助初学者一口气可以全部吸收一样, 神在第七天休息,使他们相信祂曾经一度工作过。虽然祂可以决定与祂自己的朋友在永恒中常存,只是恩典感动祂创造天地和人类及万物。这是作者自己心中最珍惜的,关于 神的超越性,祂的圣洁和独特性,祂无比的伟大与威严,祂的绝对独一无二。对此我们──作为祂的受造物──如果祂容许我们去窥看的话,也只能窥看到祂启示的一小部分。
米尔顿(Milton)巧妙地把握这场面的可畏与壮丽,在失乐园(Paradise Lost)中他描述道:
众星各在其位,恭敬谛听,
光辉华丽的行列喜气洋洋地上升,
他们唱道:‘永恒之门啊,请开;
诸天啊,你们永生的门啊,请开;
让伟大的创造主,
从祂庄严的六日之工──世界回来。’
(二)
神赐福这一天,称它为圣。我在此不涉及关于守安息的争论,因为双方所提出的争辩通常对这些经文并无价值。教会明智地把犹太人的安息日,与我主从死中复活的纪念合而为一,而且使七日的第一日充满丰富而又耐久的象征。但是象征远比挑剔其意义,及争论在那一天可作甚么事更为重要得多。尽管教会不坚持这么一天,象征也已存在了。
人类需要从他们的工作中休息下来的希伯来文,Shabbat一词本意便是‘停止’,没有健康的社会没有这种需要。然而我们也需要从我们的忧虑,从我们的收支和消耗我们的精力中休息下来,而且这种休息只有藉着对 神的信靠才能得到。我们在这信靠中得到耶稣所应许的,我们的灵的安息(太十一28-30),并且高高兴兴地等待,那为 神子民存留的安息(来四9)。
(三)
无论在犹太教或基督教中,安息日最主要乃是崇拜。那么,创造故事这种结果,便给人强有力的提示:我们在这世界是要赞美和彰显 神,而惟有这样作,我们和祂的一切受造物才能报答祂创造我们,因为我们只有藉着祂的恩典才能生存。
较早的时候我说到这个故事使人惊讶的匀称,和它们如何反映作者对于宇宙为一调和的整体,经 神悉心仔细的设计,并且时刻用祂的预知先觉管治和支配着。不过还有另外一个方法把这故事的构造展示出来:
这样排列起来,使这故事构成了一个圣殿建筑物的轮廓。当我们从外面的黑暗混沌进入它的光明的时候,我们见到整个创造朝向至圣所依次排列,其后则有创造主自己隐藏着,并且值得我们向祂献上祂当得的崇敬和赞美。我们也被邀请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崇拜。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从天上赞美耶和华,在高处赞美他!
他的众使者都要赞美他,他的诸军都要赞美他!
日头月亮,你们要赞美他;放光的星宿,你们都要赞美他!
天上的天,和天上的水,你们都要赞美他!
愿这些都赞美耶和华的名!因他一吩咐,便都造成。
他将这些立定,直到永永远远;他定了命,不能废去。
所有在地上的,大鱼和一切深洋;火与冰雹,雪和雾气,
成就他命的狂风;大山和小山,
结果的树木,和一切香柏树;野兽和一切牲畜,昆虫和飞鸟;
世上的君王和万民,首领和世上一切审判官;
少年人和处女,老年人和儿童──
都当赞美耶和华,愿这些都赞美耶和华的名;
因为独有祂的名被尊崇,他的荣耀在天地之上。(诗一四八1-13)
伊甸园的故事(二4下-三24)
亚当与夏娃在伊甸里的故事,从创世记二章四节的下半开始,继续到第三章末了。这故事是关于 神和我们的关系的重要信息。不过在我们未论到这信息之前,让我们先把它当故事般读一次。在这时候,只注意它在风格上和在表达上,与前面的创造故事多么不同。(在这阶段,请读者自己把圣经中的这两章仔细读过。)
论创世记第二、三章的风格
(二4下-三24)(续)
正如早些时候对第一章一样,在这一段和以下一段,我想提出一些关于风格与结构的问题。我希望再一次能以表示出,我们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答案,并不是与故事的信息无关的;而是可能有很严重的影响。在这一段,我集中于风格方面,就是作者写他的故事的方法。
(一)
第一件要说的事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与撰着第一章的祭司不同的作者。
圣经学者们把二、三章的文献来源归于那标作‘J’。
‘J’代表那在英文中译为‘耶和华’的神圣名字,但这字在希伯来文是Jahweh(‘耶畏’或‘耶威’──译者注),或者像现时比较流行的拼法Yahweh,就是以色列 神自身的名字。就严格的历史意义说,希伯来人直到摩西时代(出三13,14)才晓得这名字,但是这个文件从开始便常用这名字了。其他文件,比较受限制的,他们把创世记本身局限于原来的伊罗欣 神(如第一章里的‘P’文件)或一些其他的神名。刚巧我们在第二、三章的故事中有‘耶和华 神’而在谈话中有‘ 神’自己(参阅三1-5),但是因为在创世记中用伊罗欣并不奇特,而用耶威却是奇特的,它的存在便对于作者的自身很有意思了。
然而我们大可不必以神圣名字作证据,去说创世记一章的作者和二、三章不同。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故事截然不同的风格明白这一点。如果它们不是圣经的一部分的话,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毫不勉强地承认这一点。
(二)
在第一章,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很小心措词的故事。它大多的用语都是相当坦率,而且它用了很多很好的讲说故事的技巧。其中最显着的是重复的方式和远近缩小法(用六日的故事),使一个长长的故事变为短的。藉着这种技巧,作者为他广大的听众简化了事情,使他们能以从容不迫地接受在创造中发生的一切细节,而同时仍然能以视其为一致的、有计划的整体之一部分。
不过,与这些‘受欢迎’的办法一起,我们有时发现十分使人迷惑的名词,无意中使人察觉他作为祭司,想避免不恰当的表达法,尤其在他描述 神的活动时。例如,虽然他知道他的听众对利韦亚坦(鳄鱼)和喇合(Leviathan and Rahab)都熟悉,他却不肯在他的记载中提起混沌怪物。 神与龙争战是难以忍受的。他用 神的众数‘我们’,并把‘人’的‘形像’作讽刺的用法,都是同一作用。他一心要尽力使创造主与祂的受造物有区别,免得把祂拉下至他们的水平。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作者是两头落空。他想论着一个吸引常人注意的好故事,但是又想在学术性方面正确,因此甚至不惜使人不明他的记载。我觉得他在听众中造成的困惑与欢乐一样多。
(三)
创世记二、三章的作者清楚地没有这样的禁制。只要把他的故事粗略一瞥,便显示出他对创世记第一章的作者觉得不可接受的那些东西,差不多都接受了。他笔下的 神不像创世记一章那遥远的创造主──建筑师,他尽力使祂有人性而又人情化。开始祂便被描述成一个园匠,用祂的手把人从尘土中造出来。但是多数时候,祂只是其他人中之一出现──就整体来看,是写实地出现:作为伊甸园的主人的角色,以亚当为祂的园丁,而且正如人类的雇主一样,时时去看看他的工作进行如何。不谨如此。创世记不理会一条龙,但是在第三章的故事中,我们却竟然有一条说话的蛇,而且有一棵不可思议的树,和凶恶而又有武器的天使(基路伯)去赶走人。在第一章的尊严和节制之后,这一切看来多天真而又幼稚呢!
不过,由此而以为创世记二、三章的作者天真,则可能是个严重的错误。不久我们便会看到,他决然不是。只是他与创世记一章的作者,在如何从事讲述故事的工作上有不同的见解。
两位作者都想对一般希伯来人讲及 神创造世界和其中的人物的目的,而在他们生活的时代,他们得采用故事的形式表现这教义。结果两人都用了很多的技巧去从事他们的工作。结果创世记一章的作者,觉得必须为神学的适切性,而完成他的故事;而伊甸园故事的作者,似乎把他们的传说,用艺术手法塑造出来。他故意保留他知道那为他的听众所习熟的故事的幻想和浪漫,因为他认为那才是引领他们去欣赏想传给他们的信息之最有效的办法。我认为大多数希伯来人对于这个选择都会赞许;而且作为一个故事,他们比较喜欢这个,多于圣经开头的那一个。
论创世记第二、三章的结构
(二4下-三24)(续)
当我们讨论第一章的结构时,我提出一种说法,就是许多故事我们现今以为是适合于儿童的,在比较早的时代,却也为成人所喜爱。像创世记的故事,他们开始在社会上生活,在他们的社会中,人们还不会读,也不会写,他们的娱乐──他们的教育亦然──要靠那些以故事歌唱为业的人。因此全世界的民间故事,似乎彼此之间都很相似,原因就在这里。
我把创世记第一章的连续段落里,依照同一型式的结构和‘力肯鸡’的结构对比过,不只它本身是个古旧的故事,而且在这方面是用一个古旧的表达法。在这一段,对创世记二、三章,我打算尝试用类似的办法。但是这次选来作对比的‘儿童’故事是仙履奇绿的故事(Story of Cinderella),这是一个古旧的故事,其起源则在欧洲朦胧的中世纪。
(一)
我们分析这个着名故事的结构或布局,最好是按照要解决的问题和各样的步骤,最初未获成功,但是最后成功地把解答找到了。问题本质上乃是那堕入悲惨困境中的女主角,如何转而得到幸福和成功。
第一个步骤是那女孩子,试着去讨那存恶意的继母及其两个女儿的喜欢,可是这却只叫她们待她更残酷。第二个步骤是王子邀请她去舞会,虽然仙杜里拉本来像她的姊妹一样有资格,却不许她接受邀请。第三个步骤带进一个仙母,用她的神奇助力,包括一个南瓜和一些老鼠,这些东西变成了一部马车和几个马车夫(这故事等于创世记的树和说话的蛇),仙杜里拉真的去了舞会。可是这一步骤却附有一个条件(午夜以前回来),仙杜里拉并未切实作到,而且在她逃走时遗下了她的舞鞋。第四个步骤,也是终于成功的步骤,是王子追寻那舞鞋的主人。仙杜里拉终于嫁给王子,而且得到了她应得的幸福。
我们也许可以看到第五个步骤,也就是最后一步,仙杜里拉以宽大的气质,铙了她的姊妹,还替她们找到了丈夫。这恢复了家庭的和睦:这家庭在仙杜里拉的生母去世、父亲再娶时便分裂了,至此这故事开始时的问题也完全解决了。
(二)
伊甸园的故事比仙杜里拉的故事复杂,而且差不多是两个分别的小故事合在一起:一个(第二章)有一个需要要满足;另一个(第三章)则正如那神仙故事一样,有一个问题要解决。但是在这两个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两幕)里,有若干步骤可以区别开来,这些步骤便分别达到满足和解决问题的地步。而在这两部之间,有一个联系。这联系是由 神(作用差不多像仙杜里拉的仙母一样)所提出的条件。它是第二章中所设下,而主角及女主角未能遵守这条件,便成了第三章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了。
这是我设想的大纲:
第一幕 乐园
需要(二4下-7) 神造人使成为‘活人’。这意思是‘人’不能靠自己存活。
第一个步骤(二8-15)人需要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于是 神给他造个有分别善恶树的园子。
条件(二16-17)人不许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
第二个步骤(二18-20)人需要助手,于是 神创造动物,受他支配,服事他。
第三个步骤(二21-22)动物未能满足这需要,于是 神创造女人。
需要得到满足了(二23-25)男人与女人在园中和睦而又纯洁地生活。
第二幕 乐园的失落
问题(三1-7)那人与女人未能履行在乐园中生活的条件。由于蛇的怂恿,他们吃了禁果,有了分别善恶的知识。 神必须采取行动,以防止这对祂的神性的威胁:如果他们如今也吃生命树的果子怎样办呢?
第一个步骤(三8-13) 神面对我们。我们的借口和亘相指责,显示出乐园的和睦是无可挽回地破裂了,而它的纯洁也不可恢复地失掉了。
第二个步骤(三14-19) 神依次宣告对每一个判罚,包括彼此仇视,受苦楚,劳碌终生;知识最终的结果便是死亡。
缓刑(三20-21)不过,那人和女人要有儿女, 神供给他们的需要。
第三个步骤(三22-23) 神驱逐他们出乐园,进到外边的世界去,在那里,虽然缓刑,但判决生效了。
问题的解决(三24)人从乐园被逐出来了,生命再没有不朽了。
论创世记第二、三章的解释法
(二4下-三24)(续)
在上两段我所说的,足以表示在风格及结构上,伊甸园的故事是民间文字的典型作品,而且比创世记第一章的创造故事更为属于平民百姓的故事。但是这对我们解释它,影响又如何呢?这里我也相信仙杜里拉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
(一)
很显然的,在这故事最初的听众中──记着他们都是成人,不是儿童──可能对于曾否有一个叫这名字的女孩子存在过,并没有甚么兴趣。诚然,故事本身,由于创造一个仙境,这境界与他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不同,故此,不寻常的和神奇的事情,便随时可能发生,而这便使他们不轻易否认往下推测。
然而这其中对他们有意义存在。它可能鼓励他们在思想,如果他们像小仙杜里拉那般的为人忠诚而又和蔼,他们也会得到成功。至少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碰上厌倦与艰苦时,能给他们盼望,以坚持下去。在他们比较现实的时候,他们知道这样的神迹发生的可能性很微;但是谁去阻止他们幻想呢?在忧郁的社会产生像仙杜里拉那样比较伤感的,‘由赤贫而至富裕’式的故事,这是那种社会中人类处境的一个足够聪明的比喻──从那时以来,不再有几个这样故事。有时我们一下子不察觉它,但是一经指点,便很容易接受,觉得它是有道理的。
(二)
我的论点是:如果我们用类似的想象态度处理伊甸园的故事,一切便会同样的妥贴。
那天真的图画把 神当作陶匠和园主,那有神奇果子的树,会说话的蛇,守护的基路伯,那园子的本身──这一切不过是故事的附属物。它们不过是它基本意义的一部分。绝没有一个像伊甸园那般的地方,也没有一个历史人物叫亚当的曾经住在其中,并且以希伯来语与蛇及 神交谈。那园子是属灵的园,是‘人们’梦中的园,是他们希望这个世界能成那样的地方,也是他们真正知道这个世界应当成为那样的地方。而亚当则是我们每一个人,他是‘凡人’。这个世界未如其应有的情形,是因为人背逆 神,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罪性的亚当。乐园天天向我们招手,但是我们天天吃禁果,以致被驱逐出去。
这样解释,本章伊甸园的故事也成了一个人类处境的比喻。但是在比任何神仙故事所期望的远为高超的层面,它和仙杜里拉的故事都给我们刻划出一种、在人的可能的与实在的情形之间,存在着一幅象征性的图画。但是,这样看来,神性故事没有伤感性和罗曼斯了,圣经故事无情地使‘人’与他的真我面对面,不再归罪于不幸或命运,却断然地把责任放在他自己的肩膀上。开始也许是迷惑,但是结果却以圣经称为罪的实在面对之。
我在这短短的撮要里,只发掘了那埋在创世记二、三章里面的丰富象征之一部分。我们要在这些章节里多下许多功夫,才能(如果我们配得的话)自称为已经深入其深奥之处了。不过我也许可以算为已经指出门窍了。我们一定不能期望像这样的一个故事,提供历史的科学的数据。如果这个狂傲的世代想从中得到一些东西的话,他们一定要重新变成像小孩子一样,用古代令人惊讶的和智慧的眼光研读它才行。
人对 神的倚赖(二4下-7)
这些引入的经文提供了故事较广阔的场面,而且介绍了两个主要的角色: 神和人
(一)
我们声称这里有一个第一章以外的创造记录。所提及的植物和人的受造的次序,与第一章的提法相反,这是有点真实。在第一章人是最后才造出来,就是在地上的草木创造以后三天才出现;但是在这里,却清楚地说,当人受造的时候,未有草木或菜蔬生长出来。
不过,我以为创世记二、三章的作者,根本对于创造的次序没有兴趣。他提及的这些事物,只是因为它们与故事的结果有关系。‘野地还没有草木’和‘还没有野生的灌木或丛林’(这比‘菜蔬’翻译好),简单的理由是这与三章十八节对于地咒诅的故事有关。所以野地的果木与菜蔬,乃是在人被逐出园外以后,要汗流满面才能生产的;而灌木或丛林,则是后来在他们中间长出来的荆棘和蒺藜。
这些经文中的雨和‘雾气’,也可以用类似的办法解释。野生的丛林,如荆棘和蒺藜需要雨,所以当然它还没有降下。另一方面,一定有地下的水,因为不久以前,在伊甸园中已经有树有河。也许那个难以翻译的字‘雾气’或(见标准修正本的脚注)洪水,所指的就是这地下的水。
所以这故事较广阔的背景,乃是如作者所想象的,以前的地因为人的罪变成了如今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