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绪论
一、普遍评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目前还处于自发的无序阶段。尽管思想政治层面是明确的,但普遍层面的文化取向,新与旧的较量还在进行,新文化自定义也未完成。改革开放引入的西方文化对封闭很久的国人,有点新却未必新。
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后,文化发展相对停滞。实用主义和流俗文明成为文化主体,更多的是表现享受的享乐文化。
这种享乐文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也成为时尚。于是乎有人企望用传统文化来提倡另一种时尚。真正的新文化被挤进狭缝中。
风韵慧美便是从狭缝中挣扎出来的。基础理论一问世,就被四川省教委发现和扶植;也得到政府和有识之士关注。
基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和环境与条件不备,始终未能张扬。但作为自发的表达,在一些特定层面上正在悄然显化。体现在女性身上最突出,这是人本自我认识所在。
四川荷芙蔓美容风韵学院未能用教育的方法完成课题,事实证明,风韵慧美具有不可替代的自育性、实践性。因此,社会仍给定学院以“慧美殿堂”的誉称。
在普遍层面上,渴求慧美,从寂然中掀起躁动,已是挡不住的潮流。
普遍评估是放在文化价值观中的,可以肯定地说,本讲义的思想政治取向是十分明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主张作出的解读,不仅充实了理论,而且具有新文化的自定义,所谓自定义指自然主义定义。普遍世俗文化的发展,目前的世俗文明的参照系偏重于上前年积淀的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偏废自然主义的传统文化观念,因此无法脱颖而出新文化特色,换句话说,仍在传统中兜圈子,穿新难走老路的俗语形象地说明了这点。
文化发展的主体是人,文化化人与人化的相依性,更在于文化观的与时俱进与人本效应间的链接。每个个体都是链接的一扣,扣扣相连,才能拉动新文化车轮,前面提示的人文车轮是由文化形成的,与法治车轮共同驱动社会前进。
从社会意义上说,人文与法治互为因果,失去人文的社会就是专制,失去法治的社会,亦是专制。两者都体现不出真正的民主,就民主的内涵外延,仍是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的重要课题。以人为本表达民主的演绎,无疑是超越现代理论的经典的主张。这一主张在很大范围中包容了人性、人道、人权的归宿,较美国推行的人性、人道、人权主张更贴切更丰满。或者说,美国的主张还取向于狭义。
以人为本的主张,含有国人自身要求的双重意义,一是主导社会领导者要以人为本;一是每人都要以自己为本。
这个必然落实在素质之本上,提高自己素质是民主的根基,包括自尊、自重、自强、自信、自爱六大要件,这六大要件只能由每个个体给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当然,文化导向是必然的,但不具有包办性,传统文化在相当程度和范围,就起过包办作用,包括婚姻、就业等,退回去一百年,人一生下来,就被传统文化包办,尤其是女人。传统文化又由儒学包办,儒化也等同了文化,有人才将文雅改说为儒雅。
这就是我们批判传统文化的动因之一,促进从寂然中掀起慧美人生的躁动,是批判后的答辩,主要针对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并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意愿,追溯到创世文明,把文明断裂链通过人成功作了链接。
二、学术评估
风韵慧美,是对人体和人本的深层次认证的产品,交叉、整合了人类文化的各领域学科和前沿物理学(准科学理论)。学术批判、研究价值很高,尤其是高级函授内容。
本讲义不参与学术评估,是涉及的学科太多,当然不拒斥学术界以各自的学术观点审度、质疑和批判,评估对我们来说,还是奢侈的要求,当代学术界吝啬得很。特别是科学领域,因此有关科学性的讲述,我们表达的仅是“准科学”认证,因为基本依据都是业以成立的科学观念,用于人的近似解,也符合科学规则,但决不是“假说”什么。
事实上,“天人合一”的终极科学解是严格的因果解,当代科界解不了是无可奈何的,大家针对自己完成实验和证明,却能成其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