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开启精神世界的秘钥
1、风韵人本与慧美工程
风韵人本与智慧工程学,是开启精神世界的唯一钥匙,但没有什么秘密,因为两者都是属于人自己的,一切秘诀都由自己掌握。
人常以顶天立地,继往开来表达自我意识、气度和精神取向,隐含着与生俱来的存在价值和使命感,在社会层面上广为宣扬。对此的文学夸张很普遍,事实上能达到这种境界境况的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并不具有相应的内涵,没有充盈的精神世界。
人的内涵和精神的自然属性,前面已经认证其机理,以情感动力和心理动力作用,才具有内外在精神和信仰,这种信仰是联结在宇宙天体的感觉,有天意的暗示,才可能扛得起任何豪言壮语。
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也是社会常用词语,同样少有人能扛得起,相当的人连自身都拨不了乱,反不了正,又奢望什么正本清源,这些人实际上处在心理怪圈中,封死了相反相成的人本效应,距反世界源头远得很。
从地球人类创世以来,各个领域都存在着观念混乱,人类文化造成人类自己的得失,是形成混乱的主因,人本个体的清源是瞬间效应,摄取的信息有限,要汇聚成社会群体的共识,相当艰难,成为至上共识就更难了。
时至今日,精神世界的门仍是半开半闭的。
太空探索是人类一种精神鼓舞,但振奋之后,想想能给地球带来什么希望,这种精神能在普追层面上持续多久?这就需要打开精神世界之门,在那里找到天人观,它是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合一.,具有三观融洽的人就有顶天立地,继往开来的感觉,也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冲动.
据国内一个研究小组在网上公布的资料,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统计表明,对宇宙天体感兴趣的为62%,一般兴趣的26.7%,不感兴趣的11.3%;其二,公布的相关的宇宙天体见解,多是伪科学体系的东西,长此以往,终会让有兴趣的人失去兴趣,失去那份精神和风韵情怀。
(1)风韵人本
人本包括人体风韵学、人本自在论,这是道学的专利。风韵直译为英语可用自然旋律表达。前面提过的创世男女,都拥有风韵情怀,并处在人本大自在状况。
用现在的学科描述,人体风韵学是建立在情感动力学和心理动力学上的人文学、美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科学。毫无疑义,风韵形象是构造在人体系统上的复合动态结构,内外在具有自互调节机制的主客体同一性,涵盖的理论层面很广。
远古人类向后人托出的风韵效果,尽管没有了具体参照,但从神话世界中能找到印证,在典籍中能找到依据,可以把它看作一部能融于人体的“内经”、“道经”、“易经”和“诗经”的“人本之经”并不夸张。顾名思义,又近似一部直观的,浓缩的风·雅·颂组诗。
风是运动动力,雅颂则是旋律,风动而韵致怡然,不仅体现宇宙生命的最精组合,而且是表达社会人事的最佳载体。传统词典说獏母很丑,并不说明她无风韵。
图10 是风韵形象三大系统示意。
形象系统包括风标、风姿、风采,风标表现人的本来容貌体型,“标”在当今的度量,《美学教程》认为:“要塑造人体美,必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要健康,即体格健全,肌肉发达,发育正常;二是要五官端正,形体匀称。”
塔索说:“美是自然的一种作品,因为美在于四肢五官存在一点比例,加上适当的身材和美好悦目的色泽”;培根则说:“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的美。”
这些审度,大致给定了风标的一般表达,特定的表达是联系着内在气质的。风姿、风采也一样,当代人开始看重内在气质,却解释不了气质或解释不确切。古希腊曾用纯生理观点把人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由本体四种液体或激素不同程度界定,后来由盖伦提出了气质这个概念。
其实,气质在更久远时期,就存在在中国道学的基本认证中,“万物自生,皆禀元气”,“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生万物”,人是采天地灵气而成,演绎了“道气”之说,又成为修道者的追求。前面我们结合离子性讲述的气质,是更明确切的解释。并可归纳于自然意识的大美不言,大理不议,大法不说在人体的隐现。以神、形、意、气体现的质感,随风而动显化韵致,依托情来表达理法节奏和旋律,这种普遍的质感就具有了特质。如眼瞳亮丽,皮肤隐现电泳,都能强烈感应他人。一旦融汇行为美,就更令人感动。
称得上有气质的机心必然活跃。德莫克利特说:“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些动物性的东西,那些偶像穿戴和装饰看起来华丽。但是,可惜!它们是没有心的”。有心而不能用心的当代人,是无从侈谈气质。在更高程度上,气质显达的是灵气而非浊气。
精灵系统包括风情、风格、风骚,这个系统是内在的,亦是气质的基础。精灵的词典注释一为鬼怪,二指机警聪明,当然是不尽然的。
赫拉克利特说:“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从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这个对立的和谐体就是精灵可以高度包容知愚、善恶、真假、美丑、爱恨及其转换转化,获得和谐。
再深入解释,精灵就是谐振。风情、风格、风骚体现的谐振,可以充分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远古的成功对话,而且作为对未来的承诺。
风情是依存于情愫和情怀的,情性十分浓郁。传统文化贬低风情,就是不允许人(尤其女人)拥有这种真实于世界的浓郁情感,因为它对礼制纲常冲击很大,女性的万种风情可让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们情不自禁。
风情在改革开放后,已得到肯定,当然仅为文化前卫接受张扬,一些处在假定人格中的男人女人,仍然谈风变色,谈情噤声。
风格是扩大化的人格,其需要和动机基于情感动力和心理动力,表现的人格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恪守特征,通常是自然而然的。一切缺乏内在动力机制的人格,就是假定人格。儒学是培养这种假定人格的集大成教科书,这种假定人格容纳着各种自私、狭隘、猥琐、卑鄙、短识、肤浅,与当代提倡的共产主义风格大相径庭。
人格并不完全属于个人,是有相当社会属性的,当属于人本自然属性与属于公众社会属性统一后,人格魅力更有广义审美价值,其中包括道德。道是动力机制,德是机制效应,当代公德与私德仍不协调,就在于风格在普遍意义上没有完全形成。
风骚是风情,风格达到完美完善时的特定显达,就女性而言是难能可贵的高品质的表
达,具有荡魂摄魄的效应。风骚女人至今还含贬意,一方面是旧观念定论,一方面是女人自身达不到那种效应,有的还离了谱。
故作矫情和矫柔造作不能用风骚形容。风骚内蕴的情愫、情怀、情性、情缘、情德和情操都是超常的。正邪合一的中性力量能充分表现,对男人是男人中的男人,对女人是女人中的女人,无论男女都透显着精灵中的精灵。
风骚在文学描述中的价值很高,毛泽东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把风骚、风流正名还给了人民。
行为系统包括风仪、风范、风尚。风仪表达人的礼节形式,具有尊重与亲和的传感,因此形式不能僵化,任何形式都可以成其自然约定的默契和默许,运用之妙存乎一念,一举一动皆成礼,一言一语能示节的体现,就是风仪的行为艺术。
风范在人体风韵中代表行为准则和规范,与风格是同步的。因此,行为准则和规范有个性特色,能体现自我处事与环境的协调,就是最佳的风范。协调中维持的亲和感和美感,常常也具有艺术化的自然而然。
风尚就是人对自然主义的崇尚,对庸俗主义有自我调整与超越的崇尚,才能称得上风尚。换句话说,风尚不是习惯而是精神使然。
风韵人本是人的内外在同步体现的一种不矫情的自然美,过去我们仅针对女性立论,事实上,男性同样可以实现风韵效果,只是男女各有自身的特质和特色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0 19:22:4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