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生
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产生于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其历史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先从马克思生活的背景时代去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并不发达,人性的知识就是更匮乏了,世界刚刚处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萌芽时期,人类的创造力及对自然世界的改造也正处于刚刚开发的阶段,生产力被前所未有的推到了人类历史舞台的前面,马克思从工业革命中看到了社会发展的希望,也看到了资本力量中不公正的地方,从而奠定了他思想革命的基础。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的物质创造力和才能还处在很低的阶段,土地与生存仍然是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最大的主题。马克思梦想着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一个物质分配平等的天堂,这个理想就是共产主义的梦想,并认为只有有充分的物质力量人类就会获得和平与满足,这个希望在今天彻底的破产了,人类的物质创造力今天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人类的混乱和分配不公的问题并未因为生产技术和生产力量的提高有太大的改变,唯一可喜的地方是在机械化的时代剥削的形式变得没有原始生产条件下那么残酷了,不过剥削仍然是剥削。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硬伤之一,将人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看作是人类社会组织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忽略了人类组织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建设,既自然与人的关系,人的心理结构的认识对社会组织关系的梳理,虽然唯物主义历史观也谈到了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但在那个时期人类关于人性的研究本来就很落后,记得早期我国还把五讲四美当作国家的精神文明来传播,把样板戏当作艺术来看待,而西方早就在十七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完成了对整个民族国家文化的奠基。对人性认识的不足几乎导致了唯物主义历史中个体精神的空白,所有的历史都围绕着国家和民族这样的群体意识形态和生产力打转。我们通过传统的影视剧既可看出,所谓的英雄人物和历史人物根本就是没有七情六欲只有革命精神的铁人。战争题材片也从不表现人性的脆弱和恐惧,当然对汉奸例外。一个纯然唯物的历史就这样把人性的多元性给阉割成了一种简单的颜色,除了主角其它的配角连颜色可能也没有。可喜的是,最近中国的电影多少找回了一点人性丰富的色彩。
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认识不足,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由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只强调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作用,而忽略了自然关系和生态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它只强调物质与意识及其辩证关系,却忽略了无机自然界、生物界、人类社会之间的生态关系。从而使我们今天出现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以至于我们付出高昂的代价来重新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
唯物主义观的产生有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合理性,但当我们今天用科学的眼光从新审视我们原来的视角时,不难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它对于历史乃至我们国家的积极作用应当充分肯定。但作为时代进步的需要,我们应该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思维,更新自己的视角,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