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明的生命周期(发生、沉沦、转移、死亡、复兴)
1、文化的悖论—此岸文化与彼岸文化
佛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对处于文化悖论或者心理悖论的人事,起着消极的呼唤和暗示作用。执着出自梵语,但佛教却劝人放下执着,从佛学的本质上理解,是一种正反向设置对在现实的追求中感到苦的人,不如回到内心世界中去,把此执着变为彼执着,面对另一个岸,由大悲、接引而往生。当然佛学尚未能给定往生的意义和价值,进入佛境除了以悲天悯人作些慈善性的度人外,还做不了什么。因为释迦牟尼本人也未将智慧用于对天地变换的贴切解释,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只是一种精神慰藉。
像佛学这种含有较多宇宙信息的文化,都处在自我悖论中,何况其他层面上的泛泛文化。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文化能引渡人达到彼岸。尽管马克思在哲学意义上锁定了彼岸,但科学认证是局限的,科学共产主义仅属于社会表达而不是科学本身的表达。
这已是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信仰,面临的一个相当具体的问题,亦是科学发展观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彼岸文化和文明价值仍只能是理想化的另一种精神慰籍。
谁能对彼岸文化和文明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作承诺呢?显然,即便资本主义的极限发展,也奠不起坚实的基础来作为共产、自由、民主等上层建筑的支撑,更不能将它与基础联成社会整体,将贫困、灾难等完全排除。
地球文明发生后,维持了约两千年就开始沉沦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文明,继而产生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文明,这种发展的文明相当于转移,也意味着旧文明死亡,然而文明不同界的戏剧有相互影响作用。时至今日,旧文化悖论与现代文化之间,又交织成悖论的悖论,在中国几乎是死结。
这种文化心理死结会把复兴的美好意愿耗尽,使政治陷入真假二重中。政治真假二重在世界具有普遍性,比较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重,表现更突出。
2、经济的宇宙学原理
支撑经济的四大要素,一是物质(指各种产品),二是能量(指货币和思维),三是动量(指运作),四是信息(含密码意义),由这四大要素结构的宇宙学经济模型,是社会学经济模型的基本参照系。然而,宇宙具有自定义的物质转换,质能守恒定律和均衡法则,社会却不能模拟到位,经济模式中的局限性和可变性很难突破。用它来决定人类的普遍富裕,几乎是不可能的。经济愈发展,贫富悬殊愈大,最终财富必然集中在少数群体对经济世界的垄断,从垄断经济到操控政治只在一线之间。经济发展自身形成的悖论,形成的周期性转换,只能有限挣脱。
重建宇宙本体论,就在于重新思考经济的宇宙学原理,从中找出终极认识论和方法论。
前面已提示,宇宙天体演化的终端是太阳系,这个缀饰天体的能级在1阶量,属于最低的,但只有低阶能级才能形成物化并稳定起来,首先稳定的是基态氢。这个称之原核的物态,把宇宙给定的高能禁闭起来,相当于悖论;但宇宙又把高能给了人类,却并未将其禁闭。希望人通过自身的高能释放获得智慧,用还原模拟去打开氢核冻结,最后拥有可控制高能,再用可控制高能解决行星位移和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要出现的各种困境,也同时解决了所有悖论。
这就是经济的宇宙学原理的最高表达,这一原理支持了人类的宇宙文明取向,也体现了文明周期的发生、沉沦、转移、死亡和复兴的全过程,而且联结在行星轮回的自然法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