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在意识
一、自在取义
宇宙自状态定义一是自由,二是自在,这个时空属性内涵时间无由,因而自由是把握不了的。能把握的是某一存在空间,它是自在的。佛学定义的最高境界是大自在佛,人类又用“自由女神”来寄托憧憬。
风韵人本是自在的体现,“五种精神”在自在中才能自然而然地发乎于内心的自我谐振,而不会成为口号或空话。当代不少人并不自在,也就没得精神,甚至不需要精神,得过且过而已。或者用自由掩饰涣散和任所欲为,从本质上误解了自由,也误解了自在。
自在这一概念既是经典宗教的、经典哲学的、经典人文的取向,其科学意义取向是什么呢?简单说,它是宇宙自状态即自由的存在,近似时空组态的自由自在。宇宙是无由的,没有谁能认证它的过去和未来,时间也是无由的,同样没有谁能认证它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其实宇宙的汉语意思就是宇寓意空间,宙寓意时间,无独有偶,希腊神话中的主宰者亦称宙斯。
自由自在的时空属性大家就不难理解了,要进一步理解的是自由对人类而言是永远把握不了的,又似乎永远要追求的,追求自由几乎成了中世纪后的最时髦的革命口号,裴多菲有诗为证:“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无由的时间总是不断划出它的圈,由“圈”表达的空间,等同自在,中国太极思想最形象而又精辟的启示,由爱因斯坦作出认证,但仅认证了正圈即正空间,相对的负空间一直难以认证,因为它是依据负时间效应存在的最小空间,这个最小空间的密度却是最大的,是支持最大自在圈的物质、能量、动量。
前面已讲过质能动同义情理法,这里要讲的是道学的启示。宇宙自然给出一种无由,又给出一种无为,给出一种无限,又给出一种无奈,无由无限,写照的无为无奈,在道学中辨证地给出无为而无所不为,是针对自在的存在。无为并非什么都不为,无奈也并非消极,中国文词真的神奇奥妙,消极与积极都落点于极限和对极限的态度。
事实上自在亦是自由划定的,对人而言,就是境界。消极则失去境界,积极则获得境界,佛学的积极所向是大自在佛,道学以无所不为体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当代人滥用自由,流变出意志焕散的任所欲为,完全误解或不懂自由的意义,自由意志其实就是自在,它的自凝聚力很强,与焕散风马牛不相及。任所欲为与无所不为更不能混淆,因为无所不为的引伸意义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辩证,要人从中找到无与有一并认可的慰籍和寄托,成其自在意识,人的自在意识源于自然意识,大家就更明确了。
人类一旦失去自在,相当于失去自然意识,所作所为比动物高不了多少。自然意识是人内禀的,准确说失去的是的对它的机制力,道学以道还道,定义为非常道,唯此道才能获无名,未知的一切,都包含在无名中,它是天地之始,道学给华夏奠定了自然神论基础,较西方杜撰上帝要高明得多多。现在上帝已成了西方人丢不掉的包袱,就像中国人喜欢把孔子揹在前进的路上一样。
神话世界与宗教教义不能相提并论,宗教教义借用神话来表达人对人的统治,前面已讲过;神话则是人类现实中的审美理想,或者说是失落的希望,找回希望就能不同程度获得自在,拥有本质。
从哲学上说,自由自在是非因果与因果,非理性与理性的和谐并存,是天本和人本的价值体现。这个价值的科学含量很重,遗憾的是科界很少有人看重,处于尚缺乏自在意识的科学家,正在做些根本实现不了的假说或实验,并统统纳入“主流意识”。
本讲义的撰写人,从大自在立场对方方面面的批判,终将被证实,大家也参与在求证中,把终极作为实验对象和产品认证。实验和认证,毫不夸张说属于宇宙级别。
二、自在表达
这是心理学一直在研究的课题,但迄今也为解透。关键是偏废了人这个主体,夸大客体存在,人就处在认知制约中,丧失了高级生物内禀机理,与自然通约因此也受制。人的需要和动机完全服从客体,相当于倾向做物质的奴隶,而表达精神的文化,也加入奴役。
人在贫困时不自在,富裕时同样不自在,成了社会的两大不自在主体。情绪、情感和意志的自主意识少,能力和人格好不到哪里。
自主意识直接导致的心理活动,有对情绪和情感的梳理本能,客体仅作为镜子,反映梳理状况。
依托心机活跃的自调节,就是自育和自疗。对健全和完善情感,梳理情绪体现意愿和意志十分有效;基于自觉确认的信念,更能支持行为,表达自在,自在本身更体现了某种自由意志。
倡导解放,倡导民主,就要深化自在和表达的认证,它是主客体的相对同一,是理想社会的人文基础。
进入自在,调节功能可参照图( 5 ),图中格局框架,是构建在互动中的。调节本身就是某种协调外部社会的节制。
心理处于困顿,调节就会失控,印证客体能力较差乃至丧失,文化复制中的人格随之降格。
从现实应用上,我们仅针对人本讲述,人体风韵无疑是自在的表达,由内在的情感动力和心理动力,导出的行为意识是超我的、自觉的。对应外存的知识、理念、情感、规范等等,整合兼容和自互调节的适应性强于常人。
自在的另一种说法就是自我意识,它是超我与本我的载体,非理性与理性的临界;魔力与神明的人格;自负与自信的自持;亦是梦幻与现实的统一。这几种对应,可以无限丰满人生,落点于创造性成就,具有相当的功利意义和价值,适用于现代政府公务人员、企业主管人员、司、法执法人员和“白领”阶层的事业、工作、爱情、婚姻的表达,可以肯定多是优化的表达,这种优化以常态来比较衡量,在相当程度、意义和价值上高出一筹半筹,艺术性也不一般。
当然,如何纳入具体的内容,就不是我们能包办的了。对每一个体,都具有不可替代的表达。想什么、说什么和做什么,完全取决于各自的修为和环境条件,但有一点可以提示,只要情性、情德、情操上得了道,情缘(广义的)和把握情缘的几率和能力,是超越常人的。
这种对应效果亦是自然意识使然,其对象化描述有种内在默契,除非对应的是机器人。如果设计的软件上得了道,一样有效应。文学把情感弄得很复杂,出自人本效应上不了道,人与人的通约性较差,才派生出各种矫情的情感,有的还归于无病呻吟。对此我们已用情困、情顿和情殇作了归纳。这三种状态很多人都有,彼此对应,就不可避免成为梳不清、理还乱的状况。虽然给文学影视提供了不少素材,却给社会人际带来很多麻烦。
法律和道德的裁定十分有限。
《社会心理学》范畴内的侵犯行为,多由此导致,专家对侵犯的定义是:当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所料的惩罚时,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这种解释太过肤浅,愤怒情绪是心理闭锁状态的爆发,但个体体现的侵犯有限,而社会权力象征群体作用时,侵犯也就带有群体破坏性。
中国 20 世纪 60 年代发生的浩劫,就基于这种群体闭锁心理。造成近乎于“群氓”的运动,这是传统观念自种的苦果。发动运动的毛泽东,后来想立即结束也无能为力,失误于过高估计了国民素质和革命的局部成就。文化大革命暴露的亦正是文化的问题。到底该由什么因素承担责任,至今并无结论。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权宜结论,是值得深思的。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没有放弃文化创新。
跨越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市场经济进一步暴露的人的问题更多,大家自己去体会。或许这些问题已开始让一些人觉悟,开始追求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逐步融入社会整体自在,前提是心理批判和心理参与。
深化改革开放最重要落实在人心的开放。开开心心过日子,是开心的底线;任何人都处在岁月之中,并享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并不排除革命追求。
人体风韵可以获得一种革命者的情感、情绪、能力和 意志超常的人格,以魅力承受、化解麻烦并作出答辩,答辩的主题词就是宽容和谅解,这是人文学最伟大,最有效的成就。
时至今日,宽容已被国人提到日程,当然参照的文化价值观不能等同过去。它是抗衡中的宽容,与姑息养奸、无原则迂就是两回事。抗衡的当事人都不同程度表达着修为,修为差的认输,对稍有情理意识和自尊自重的人,都不难。
宽容取决于境界,传统文化封闭心性提倡的宽容,多倾向维持利好而不是由心生发,发乎于情,这在家庭伦理方面较突出。当事人往往自不想“立即结束”,而作的让步,换句话说就是委屈求全。
电脑程序的“立即结束”,会造成信息丢失,与上述情况很近似,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涉及面很多,对应的艺术化程度要高得多,其中蕴含着善现、善解、善变和善反的种种,它是善性的四种应用。
传统概念中的征服欲,是心理封闭者的恶性膨胀的外化,通常表达对他人的占有,凭借的不是本能而是外部的既得权力。
开放心性中产生的本能,才具有感动。它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参数参量,人体风韵本身就具有感动,从表象到实质的认定,感动就深入对方心扉了,即便对方还处在心性封闭中;对方处于心性开放的人,感动会导致情理升华,效应更不一般了,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一种领导艺术和人际艺术。
人类创造了艺术学科,却倾向于作为欣赏品,真正的艺术造诣在社会舞台上,我们把人体风韵,赋予飞花流韵,就是强调其艺术性。
社会情、理、法底线,就是情操操守的起码准则,对个体来说完全取决灵应中的识别,其实动物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守底线本能。不一样的是他们的意识完全由自然规律支配,没有人为意识对心性的封闭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较人纯真可爱。人本的纯真可爱应该高于动物,但表达却并不是那么回事。古印度格言:“人类的敌人就是自己”说到了位。
海涅曾为古埃及狮身人面像写下:啊!美丽的司芬克斯 / 请给我解释这神秘之谜! / 我对于这个问题, / 已经想了几千年的时间。诗人想的就是这座象征上古女权的雕塑,倒底寓意什么,解开谜底,就是人类自己为自己制造的敌人,没有被斯芬克斯镇住,它肆意的侵犯着人类尊严的自我权利。
这种侵权,已充分体现在文化观念中。中国的学者把狮身人面像视为古埃及女奴的象征,错得离谱。古埃及与中国都是最早的共产主义社会发祥地域,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标志的是特定的意识形态。塔尖代表至上的思想成果巍然屹立,斯芬克斯则是守护神,古埃及的守护神亦全部是女性。
对金字塔有不少研究,任何说法都不尽然。这个物化体类同中国西部的三星堆,含着十分深奥的意义。只要解开了创世的奥秘,就解开了他们存在的特定的启示。
后世的传统文化真的本未倒置,大多数人都忘其本,沉溺在三千年流变的各种说教中自鸣得意。所得之意不外乎既成的理念,在中国过去,念完四书五经就可以做官,在今天,也有资格做教授、学者。但凭良知,为这些说教感动过的,或许只有天知道有几个。
三、自在提升
提升自在是联结在心境拓展中的,境界愈大,自在程度愈高,作用力愈强,责任感、义务感和使命感都是慈悲为怀的张扬。
本讲义对心境的解释,与心理学不尽相同,而是把它作为世界观和宇宙观。尽管也是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慢性的情绪体验,以同样态度对待所有事件,但支持它的作用力十分强劲,这种作用源于本质,本质力量,不仅有激情的显现,还有恒定的理由。
自在不是孤立于情理的体验,提升自在必然相应充实情理,成为能持久的、积极的情绪,恒定的理由中才有意志,意志又成了提升自在的重要心理参量。
风韵人体表现自由意志出自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的综合效应,是高品质意志的人本存在。
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很艰难获得提升自在的环境和条件,常常还会因排解不了各种烦恼,影响自在。唯一的办法是继续拓展境界,境界愈大,容纳的纷烦愈多,而且有化解的能量,这种内在能量由情愫转换,可以充实情性。现实中还过不去的坎,也能泰然处之。情性导出情德、情缘,仍足以支撑作为,并守住情、理、法底线。由于心境大,情性处在良性循环中,灵性伴随善性,就能体现情操。
心胸开阔的人大约都能善待自己和别人,始终保持着超常的心理意识。所谓保持平常心,是难以化解纷烦的。平常对平常,体现不了让对方诚服的行为,保持平常心是中庸之道的消极意识表达,常常会令对方不买帐。中庸之道在现代生活变数很多的人事环境中,毫无意义和价值,有的只是掩盖矛盾的不偏不倚或和稀泥种种,这亦是假定人格的唯一能耐。
生活的真谛妙谛在于会解结,解结体现的是情感、能力、意志和人格,自在提升直接显达的是一种高尚,惟高尚能使人感动。解结通常是用语言交流沟通的;人体风韵,言谈是很自然的,而且含着幽默风趣,这种言谈魅力,解结几率很大。
自在的心境内涵空明、澄醇,心境不大,装的事又多的人,是很难自在的,经常处在不自在中的人,病态心理随时随地都能产生。对此,大家可以自己体会。
提升自在的情理补充,是绝对由本体给出,这种内在机制前面已讲过。持续的提升,可以达到大自在,意味着彻悟。能完全理解本讲义的人,就称得上彻悟,理解的过程,亦是持修的过程,自育的过程和受益的过程。
对自由应作为一种宽松的环境来理解,在具体事情上还得体现民主集中,这是社会公认的原则。
自由自在时空组态讲述起来比较深奥,大家能领会它是宏观天体和微观原子的基本结构就行。放在人本效应和社会效应上来体会和理解,可以看成人文主义的核心课题。从古至今,几乎每个人都在追求这样或那样的自由,结果却失去自在而不得知。若把自由作为魂的象征,则自在就象征魄,想来不难理解其依存关系,这种依存是绝对自然化的。自在意识是人的自主结果,归因于自由,离开自主,自由自在的因果关系难以体现。宗教文化一开始就不让人自主,制造了各种各样的“禁果”。目的是要人既无自由又无自在,完全服从杜撰的宿命。
创世典籍中,中国的道学保存的魂魄认证,倡导的自由自在个体效应最突出,是唯一没有“禁果”的典籍。当今的中国人,却未能将自由自在的根本因果关系搞懂,或者它太形而上和玄奥了。道学因此而被视为玄学,道教也利用其玄,愚弄凡夫俗子,即便一些道观的主持,也在自已愚弄自己。
对宗教的虔诚,是非常深刻的命题,必须在基本弄清楚自然世界的真妙上,虔诚才有意义。对虔诚的形而下表达,我们不加评论。要讲述的形而上认证,更能使虔诚的信仰有所依托,这个依托就是自在和自在的真正价值。
欧洲中世纪后的宗教改革,已经消解了对罗马的“朝圣”热狂。现在仍保留的麦加、西藏等处的“朝圣”,也有待宗教本身的改革,这要取决于人文主义发展起来的解放学说,最终落点在每个个体身上。
解放的取向是自由,获得的则是自在,那种挣脱一切形式桎梏的自在,体现的人类终极价值,还很遥远,却已是可望而可及的人本效应。解放的根本意义在于人的自我解放,主要显达思想解放和心灵解放,两者都要由人来实现。
当代思想解放仅针对某些社会观念的束缚,算不上彻底;而心灵解放还很陌生,这是现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还未涉入人本深层认证,但人能体会到一些自在和有过一时片刻的自在。要具有一生较稳定的自在,就必须彻底地解放自己的内在。曾经倡导的自我革命,触及灵魂之说,由于缺乏理论支持而流行形式。但就“灵魂深处闹革命”来说,提法是正确的。搞法却错得离谱,前面讲述的内识,就是革命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