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娟原本拥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也有着与同龄女孩一样的快乐童年。但十几年前的那场梦使她的命运彻底改变。她梦见了自己的偶像刘德华,梦中有一条神奇的蛇从刘德华那里游到自己身上。杨丽娟由此深信自己与偶像有特殊因缘。她因此放弃读书将自己关进小屋,用十几年的时间守候着这个美丽的梦想。其间她的父母节衣缩食,以至连中国人最看重的房子都被卖掉,为的是筹钱帮助女儿进京赴港。
——他们相信,只要见到刘德华,余下的事情就会顺理成章。
然而命运偏就如此残酷,尽管耗尽了家财,尽管数度赴京赴港,除了远远的在演唱会上看到偶像模模糊糊的身影,女孩离梦想的实现似乎越来越远。直到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偶像,距离近到可以肩并肩一起照相,然而那个梦呢,却到了醒来的时候。
对于杨丽娟的父亲遗书,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读。
我倒倾向于那是父亲的一种绝望。他已经年近七十,如任何一个普通父亲一样,在子女身上寄托着种种期望。他终于明白那只是幻想,而且绝对不能实现时,他已无法面对。作为一个溺爱着女儿的父亲,他也许在选择自杀时还存留着些许希冀,以此决绝的行为为女儿再争取一点机会。
追星是传媒时代很普遍的现象,比较极端的是震惊世界的里根总统遇刺案。年轻的美国小伙子欣克利因为想引起一位著名女星的注意,特意模仿了她在电影中角色的行为——行刺。记得当年美国对此案的判决出人意料,欣克利因其精神问题被免予起诉。许多中国人还曾对此结果大惑不解,刺杀总统的大罪竟能以如此“仁慈”的方式收场,莫非欣克利富有的父亲用钱买通了法官?
无论如何,追星是一种年轻的行为,浪漫美丽并且有着巨大的能量。
杨丽娟的梦想并不是孤立事件,相信许多粉丝都有过同类梦想。但随着他们的成长成熟,这种梦想会逐渐落到地上。或淡化为如烟往事,或结合现实转化成一些比较实际的目标。
十几年前我到深圳,曾认识一对走到哪里都很抢眼的恋人。女孩当着男友的面告诉我,当年她看了《新星》,十分爱慕崇拜李向南,后来长大了,她找爱人的标准之一就是外貌要像李向南的扮演者周里京。男孩确实很像周里京。我为这对年轻人祝福,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但那位女孩若当年一定要把周里京当做“非他不嫁”的恋爱对象不懈追求,那难免也是杨丽娟的悲剧。
杨丽娟事件目前还未收场,正成为时下媒体重点追击的新闻事件。
希望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负起更多责任。已有不少社会学者呼吁对青少年的追星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亦有心理学家指出杨丽娟及其父母在心理及人格上的某种偏执和不健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激烈,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问题,理应引起更广泛的重视。
从心理学意义上讲,杨丽娟当年的梦非常容易解读:那只是一个少女的性幻想。
假如在杨丽娟刚刚退学时,当地教育部门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假如媒体在过去几年报道此事件时,就有相关的社会机构介入,深入分析杨丽娟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且帮助这个家庭走出误区,悲剧或许能够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