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修道紫云山
生在鹿邑修在襄,紫气东来传万邦;无始以来阴阳主,万古亿劫居中央。
襄城县紫云山区有一令武山(或曰灵山、灵武山、灵龟山、东歧山、卧牛山、领悟山、梅山等),山之阳三道沟(九龙口)芙蓉涧有一个天然古洞。传说,春秋时老子(姓李,名耳,号髯。现河南鹿邑人)曾在此洞修炼,得道时,炼得一团紫光笼罩(按道家说法,紫气、紫光是最高境界,是高能量物质)。后来老子西出涵谷关时,该关太守伊喜,扫地四十里,迎接老子,并拜老子为师,听老子讲道。在伊喜的再三请求下,老子才留下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五千言,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道教兴起后,奉老子为教主,遵老子为太上老君,依道德经为道教经典。此时的老子,已经是九五之尊、主握阴阳、无所不能的大神仙了。伊喜为什么不在朝中做高官,而请求到涵谷关当太守呢?据说伊喜也是一个很有道行的人,因他算出有一高人,要在某时通过涵谷关,而这一个高人成就的是,道家所说的一团紫气。这也就是后来中国人常说的紫气东来的原由。后人赞曰:“生在鹿邑修在襄,紫气东来传万邦;无始以来阴阳主,万古亿劫居中央。”
九州中原的令武山,古时称歧山。公元前300年,秦攻楚襄城,两军战于山下,楚军败绩,伤亡三万人,楚将令武景缺战死,葬于该山,改名令武山。令武将军庙建于山巅,古木参天,郁郁葱葱,诗、文、笔刻随处可见。“令武秋风”是襄城名胜八景之一。里人遇天灾等大事,到令武庙祷求辄应,故人们又称为灵山。因山形如青牛伏卧,又称卧牛山。山之阳西段有一个芙蓉涧(因涧中遍植芙蓉而得名),清洌的溪水常年不断,涧之断崖处有一天然古洞,就是传说的老子修道之所,里人称其为老君洞。据县志载:可能是一个古时避兵洞,深不可测。明代邑人副使张宁以石甃其门,挥笔写下“归云洞”三个大字。据说此洞历代都有人探险,由于条件所限,进出一昼夜均探不到底。据推测,该洞可能是一条干枯了的地下暗河。洞中有无数个大小耳室,有时狭窄,有时宽广,有水潭,有滴泉,有空气,有陡岩,另外可能还有出口。该洞后来被道家所居,洞口处大厅,原先修有八卦图像,八方分八门而入,主通道是东南西北向,耳室内摆有石桌、石凳日常用具等物。清朝末年,因大雨连绵,山体滑坡,该洞被埋入地下一百余年未见天日。
甲戌年仲春写于鹰城怀古斋
辛卯年仲秋编辑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