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王者(Ⅱ)(十二12-19)(续)
(三)在此情况下,耶稣不可能对群众说话。欢呼的声音太大,即使他说话,群众也听不见。所以,他做一件众人都看得见的事:他骑上一匹驴驹。这个举动含有两个意思。第一,公开宣布他就是弥赛亚。这是先知撒迦利亚所说的话的具体行动(亚九9)。约翰没有很精确的引述圣经上的话,他是凭记忆说的。撒迦利亚说:“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的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所以,耶稣骑驴即是宣布他就是弥赛亚。
第二,耶稣宣布他是一位特殊的弥赛亚。我们慎勿误会他的形象。西方人认为驴子是卑劣的低等动物;但东方人却把牠视为一种高贵动物。士师睚珥有三十个儿子骑着三十匹驴驹(士十4)。亚希多弗也骑着一匹驴(撒下十七23)。尊贵的王子,扫罗的孙子米非波设骑驴去见大卫(撒下十九26)。君王若骑着马是准备战争;如果在平时,他只是骑驴。耶稣骑驴是象征他并非是一位众人想象中的战士,他乃是和平之君。当然,那时没有人看出这一点,连那些应该更了解耶稣的门徒,也不了解。群众的心里充满着歇斯底里的想法,现在弥赛亚来了。他们是以自己想象中的形象看他;而不是期待 神所差遣的弥赛亚。耶稣很戏剧性地表现出他的身分,可惜没有人了解他的意思。
(四)在这热烈场面的背后,有犹太当局派出的人。他们在这种场面之下,不敢下手捉拿耶稣,因为他吸引太多人的注意。他们毕竟感叹地彼此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的,世人都跟随他去了!”连犹太当局的人都说这样的话,实在可看出约翰写作的技巧。没有一位新约圣经的作者能够以沉默的态度表现出这样辉煌的成就。因为 神爱世人,所以耶稣才进入世界;现在却连他的仇敌都无心地说世人都跟随他去了。在紧接的经文里,约翰告诉我们连希利尼人也来求见耶稣。这些希利尼人是外邦世界寻求耶稣的第一批代表,他们就要来见耶稣了。因此,这些犹太当局的人所说的实在是他们的真心话。
我们读这段经文,不能忽略一件最浅显的事。在世界历史上,我们再也找不到像耶稣荣显进入耶路撒冷那样热列的场面。我们知道耶稣被加上罪犯的罪名,因为当局正想办法除灭他。凡是谨慎的人都会劝耶稣回头到加利利主躲避风险,或躲到旷野去。如果他硬要上耶路撒冷,就应该暗暗地去,不要让人发现;然而耶稣以如此荣耀的场面进城,使每一个人都注意到他。这是无比英勇的行动,也是无比的爱的行动。耶稣在走完其人生的旅程之前作这最后一次爱的呼召。
有心追求的希腊人(十二20-22)
其它福音书未曾提到这段经过,但是约翰福音把这段事安插在这里,确是十分妥当。约翰福音是为希腊人(编按:中文和合本为希利尼人)写的,约翰要把基督教的真理传给他们,所以,希腊人来求见耶稣的事件在本福音书里自然举足轻重了。
在逾越节时耶路撒冷街头出现希腊人并不奇怪。他们不一定是初信者。希腊人由于有旅行癖和求知欲,因此到处游历。古时有一个人说:“你们雅典人阿,自己不愿安静,也不让别人安静。”另一个人说:“你们希腊人好像孩子,心灵永远那么年轻。”在此事发生的五百多年前,希罗多德(Hero dotus,按:史学之父)说自己周游世界收取新知,那时尼罗河北方的一个埃及大纪念像上,就有许多希腊游客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今天的希腊人也还是这样。当然,希腊人旅行的部分理由是为了贸易和经商;然而希腊人是古代世界第一个为旅行而旅行的民族。所以即使在耶路撒冷发现纯粹前来观光的希腊人也没有甚么好奇怪的。
希腊人不只是酷爱旅行,他们也是真理的寻求者。我们知道,希腊人为了寻求真理,研究所有的哲理、宗教、也师事各行专家。希腊人始终是怀着一颗求知的心。
何以这些希腊人来求见耶稣!对他发生兴趣吗?伯尔拿(J. H. Bernard)作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解释。耶稣在世上的最后一周,曾经洁净圣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但这些作买卖的人在圣殿的外邦人院有他们的权势。这圣殿的最外层,外邦人可以进出,只是不得超越外邦人院的界限。假使这些希腊人曾到过耶路撒冷,他们一定参观过圣殿,到过外邦人院。也许他们还目击耶稣把一切作买卖的人赶出圣殿的一幕;也许他们希望多知道一些,为甚么耶稣有权做这种事。
无论如何,这一段经文相当重要,因为它暗示福音已经开始向外传递。
希腊人为甚么先找腓力?没有人能确知真正的理由。不过腓力是一个希腊名字,所以希腊人以为一个取了希腊名字的人可能会同情他们。然而腓力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事,他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才带他们去见耶稣。
安得烈知道耶稣不会讨厌任何人。他知道耶稣不会拒绝那真心追求真理的人。
奇妙的反论(Ⅰ)(十二23-26)
新约圣经没有一处像这段经文所说,让第一次听见的人感到震惊。它的开始是人人能懂的浅显道理,但结束的部分,却是非常深奥,难以揣摩。
耶稣开始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们知道耶稣所做的事为他带来麻烦,现在麻烦终于来了。然而耶稣对于这个麻烦的看法,异于一般的人。他说到人子的时候,也不是一般人所想到的意思。为了明白这段经文的真理,我们先得了解犹太人对“人子”的看法。人子一词取材自但以理七章十三节。
在但以理七章一至八节,作者描绘当时世界列强都走偏了,无论是亚述,巴比伦,玛代,和波斯都很残酷野蛮,都是虐待狂,因此,只好用野兽──狮子,有鹰的翅膀;口齿内衔着三根肋骨的熊;四个头的豹,背上有鸟的四个翅膀;极其强壮,有大铁牙,头有十角的怪兽──来表现。这些都是残暴、野蛮的强权;然而作者在异象中看见,将有一个新的国度出现,这个国家是温和的,人道的,公义的,因此这个新国家不能用野兽来象征。而是用一个人来代表。这段经文就是预言,野蛮的时代行将过去,仁慈公义的时代即将开始。
犹太人梦寐以求的黄金时代,生活是甜美的,将由他们统治世界。可是黄金时代如何来临呢?慢慢地他们晓悟自己的国家太小,力量太单薄;除非 神介入,单凭人的方法和力量,黄金时代永远不会来临。 神差遣勇士把黄金时代带来。所以,他们又想起但以理的记载,岂有比称这位勇士为人子更适当的吗?人子一词一度曾是指称一个人的象征。在新、旧约之间的年代,有许多书专门谈论黄金时代和这个时代如何到来。犹太人在挫折和困苦之中,在受压迫作奴隶之际,始终没有放弃有那么一天的梦想。其中一本特别有影响力的书,即以诺书(the Book of Enoch)。该书再三提到人子。以诺书中的人子是由 神所控制的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有一天 神会差遣他带着属天的能力而来,没有一个人或任何国家能抵挡得了他,他将击打各国,为犹太人建立一个世界帝国。
犹太人认为,“人子”乃是 神差遣所向无敌的征服者。所以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听了这话的人会惊喜得不得了。他们误以为那永恒的号角立刻会吹响了,天上的能力即将向世界进军,最后的胜利就要到来。不过耶稣所说的荣耀不是他们所想象的。他们以为世上万国将臣服在征服者脚下,其实,耶稣所说的荣耀是指他的十字架。他们以为人子是率领 神的军队来征服世上的强权;可是耶稣却是指他在十字架上的得胜。
耶稣所说的第一句话,使听的人感到异常兴奋;然而他接下来所说的,却使人感到迷惑,觉得不可信。因为他不打算藉着武力征服,乃要藉着牺牲和死亡。除非我们把价值观念倒转也来,以十字架的异象代替武力的征服,否则便不可能了解耶稣,也不会了解犹太人对耶稣所抱的态度。当然,犹太人不了解耶稣所说的;更遗憾的是他们根本不想去了解。
奇妙的反论(Ⅱ)(十二22-26)(续)
耶稣所说的奇妙的反论是甚么呢?他提到三件事,这三样都是真理的核心,也是基督徒信仰和生活的中心。
(一)他说必须先经历死亡,始能得到生命。一粒麦子若是收藏在安全的地方,是没有用的,永不可能结实。假使把它丢在冰冷的地里,埋在土里死了,才能结出子粒。教会之所以成长是由于受到殉道者的流血浇灌。无怪乎有话说:“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籽。”
我们了解到由于许多人甘心舍命,世界上才会成就许多杰出的事。对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若捐弃自己的野心和理想,把它们埋葬了, 神就更能使用我们。科斯摩·兰格(Cosmo Lang)当了坎特伯雷大主教。曾有一度他怀抱着属世的雄才大略。但是受到一位敬虔的朋友影响,放弃属世的理想进入圣公会。在加得斯登(Cuddesdon)念神学的时候,有一天他在礼拜堂祷告,听到一个声音很清楚地告诉他:“我要用你!”自那时起,他把旧人埋葬了,才成了 神重用的工人。
先经历死亡,才能获得生命。一个人若忠心至死的话,那么他便能获得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治死个人的理想和野心,始能成为 神的仆人。
(二)耶稣说只有使用生命的人,才能保守生命。人爱惜自己的生命是基于两个目的:一是自私;一是为求安全。耶稣不止一次两次,他时常强调“爱惜”自己生命的人,结局是丧失生命。凡是“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有一位出名的传道人伊凡斯(Christmas Evans),他总是把握任何机会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他的朋友劝他不要如此辛劳,他总是回答:“宁可用坏,也不锈坏。”圣女贞德(Joan of Arc)知道仇敌壮大而自己的生命有限,便祷告 神:“我只能再维持一年,求你尽可能使用我。”耶稣也是三番四次地告诉我们这项原则(参阅可八35;太十六25;路九24;太十9;路十七33)。
世界上倘使没有人乐意置自己个人的安危,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地位于不顾,那么世界的损失将多么惨重啊!对世界有卓越贡献的人,就是那些献身于 神,献身于他人,不顾惜自己的人。如果我们专拣便宜的事情做,避免麻烦,过一种舒适的生活,注意自己就像忧郁症患者注意他的健康那样,无疑的,我们可以在世上存在得更久些──但并未曾活在世上。
(三)耶稣说只有甘心服事人的,才是伟大的人物。凡被世界用爱心追念的人,乃是那些热心服事人的。英国有一位伯威克夫人(Mrs. Berwick)曾在利物浦救世军里十分活跃地工作。退休后她移居伦敦。后来战争爆发,时常有空袭警报。别人忙着躲警报,伯威克夫人却不理这一套,因此别人好生奇怪,觉得她所住的破房子大概是特别安全吧。她在利物浦从事社会福利工作多年,现在已经老了,不过她觉得还能够为别人尽一点力。因此她设置了一个简易的急救箱,然后在窗口贴一张告示:“需要急救者,请敲这里。”这实在是基督徒对待别人所应该有的态度。
有一回,老师问一个小学生:我的和我的东西这两个字究竟属甚么词类。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属于侵略性的代名词。”他回答得多妙啊!诚然,在今日我们一谈到服务,就含有财物上的损失的意思。所以,大多数人做事只是想获得酬赏。不错,抱功利主义的态度做事,会越得越多,可是这种人不会得到别人的爱,而爱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耶稣向犹太人启示新的人生观。他们以为征服,获得权力,抓住统治权,才是荣耀。耶稣却把十字架当作荣耀。他教导众人,先经历死,才能获得生命;凡恨恶生命的,才能保守生命;只有甘心服事人的,才是真正的伟人。我们仔细一想,耶稣所启示的道理,乃是常识的真理。
从紧张到确信(Ⅰ)(十二27-34)
约翰在本段经文告诉我们耶稣的紧张和他的胜利,他也告诉我们,甚么因素使耶稣的紧张变为他的胜利。
(一)约翰没有提到耶稣在客西马尼园所受的苦。然而他在这里告诉我们,耶稣的人性鼓励他逃避十字架。没有人愿意在卅三岁就死,也没有人希望死在十字架上。不过耶稣若不用付上代价,过得舒舒服服的,那么他能顺服 神,倒也没有甚么可夸的。真正的勇气不是一点也不惧怕。真正的勇气是心里极端害怕,却仍然做那应该做的事。这正是耶稣所表现的勇气。班杰尔(Bengel)说:“耶稣的心境是交织着顺服 神旨意的热心和对死亡的恐惧。”十字架是 神指定耶稣行走的道路,耶稣虽然恐惧,但仍然接受了。
(二)本段经文不是以紧张作为结束,而是以胜利和确信作为结束。耶稣确信如果他继续往前走,他必能永远毁灭罪恶的权势。如果他顺服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他确信能对这世界的统治者撒但作致命的打击。他只要作这最后的挣扎,就能彻底摧毁罪恶的权势。再说,他确信如果一旦钉上十字架,被高举起来必能吸引万人来归向他。耶稣希望征服世界,也想征服人心,然而他知道只有走上十字架,才能征服人心。他以紧张开始,却以胜利结束。
(三)在紧张和胜利之间存在着甚么呢?甚么因素使紧张变为胜利呢?乃是 神的声音!在 神的声音背后,有一些深远的意义。
犹太人相信有一段时期, 神直接向人说话。 神曾经直接向童子撒母耳说话(王上三1-14)以利亚怕耶洗别报复,在逃亡的时候, 神曾直接跟他说话(王上十九1-18)。提幔人以利法也说他曾直接听见 神的声音(伯四16)。但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不相信 神直接跟他们说话。那样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 神现在离开他们太远了;那一度曾向先知说话的声音现在已经沉默了。如今他们只相信Bath qol,这个希伯来字意思就是声音的产物。这往往是指引述圣经上的话,而非 神直接的声音;也只能说是回声,一种遥远而微弱的声音;不是直接而有力的声音。
可是耶稣所听到的,并不是回声;而是 神直接的声音,这是很重要的真理。藉着耶稣,人所听到的不是 神发自遥远的微弱声音,不是来自天上微弱的回声,乃是 神直接的声音。
我们注意到耶稣在其一生当中的重要时刻,都听到 神的声音。他在受洗之后开始着手去做 神所托付他的工作时,曾听到 神的声音(可一11)。他在变貌的山上,最后决定走向耶路撒冷十字架的道路时,也听到了 神的声音(可九7)。现在 神加强他的血肉之躯,预备走上十字架时,又听到了 神的声音。
神对耶稣这样行,他也会对我们每一个人这样行。 神若差派我们行走一条道路时,他不会不给我们指示或方向。他托付我们一项任务时,不会让我们凭着自己薄弱的力量去做。 神不是沉默的,在我们遭遇太多困难的时候,若留心听, 神总会对我们说话,使我们满有能力去应付一切的难题。所以,问题不在于 神不说话,乃在于我们不留心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