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使者的谨慎(十23)
这段经文是论到一种智慧与基督徒的谨慎。在受逼迫的日子,常有一种危险威胁着基督徒的见证。常有些人故意冒殉道之险,他们达到一种歇斯底里与疯狂热诚的地步,使他们走上为信仰殉难的道路。耶稣是智慧的,祂告诉祂的门徒,决不可随意浪费基督徒的生命;他们不应该作无目的、不必要的牺牲。有人曾说,每一位基督的见证者与宣教者的生命都是十分珍贵的,决不能轻易把这样的生命丢弃。‘匹夫之勇与殉道的意义不同。’基督徒常要为信仰受死;但是如果不对对信仰有真正的帮助,决不可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后来有人说,人必须为他的信仰从事合法的竞争。
耶稣是用犹太人所能认识与了解的方式,来论到这件事。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比犹太人受到更多的逼迫,也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殉道者的责任。伟大的拉比们的教训说得十分清楚。如果问题是在公开的成圣与公开的亵渎 神的名两者做决定,责任倒是很清楚──人必须准备舍弃他的生命。可是,如果问题不在公开表示立场,人可以破坏律法藉以保全生命;但是不包括干犯拜偶像、不贞,凶杀之罪的理由。
拉比们引证的一个事例;假若一个犹太人被罗马兵丁抓到了,兵丁只为了要羞耻他,拿他当作傻爪,就嘲笑地说:‘吃这块猪肉!’这位犹太人便可以吃,因为 神的律法是赐给人生命,并不是赐给人死亡。假若罗马人说:‘吃下这块猪肉,表示你弃绝犹太教;吃下这块猪肉,表示你准备膜拜犹皮得与皇帝。’这位犹太人就宁愿死也不吃这块肉,在任何官方的逼迫之下,犹太人宁死不愿放弃他们的信仰的。拉比们说:‘律法上的字句,只有在那愿为它而死的人身上,显得坚定。’犹太人不可以无目的地舍弃自己生命,而殉道;但涉及真实见证的问题,他必须作死的准备。
我们要记得,我们必须为信仰接受殉难,同时却不可以故意殉难。如果我们的责任是我们为信仰而受若,我们必须接受,却不要自讨苦吃,因为自讨苦吃对我们的信仰害多益少。但在芸芸众生之中,自我制造的殉难者,真是太普遍了。
有人说,敢于逃避危险,有的时候比留下来接受危险更富于英雄主义的色彩。知道在甚么地方逃避,乃是一种真正的智慧。莫鲁斯(Andre Maurois)在法国为何倾覆(Why France Fell)的书中,提起他与丘吉尔的一段谈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显得十分闲散的,不愿有所行动,丘吉尔对莫鲁斯说:‘你有没有观察过龙虾的生活习惯?’莫鲁斯回答‘没有’;对于这令人惊奇的问题,丘吉尔接下去说:‘如果你有机会,最好下一番工夫研究研究。龙虾生命中有一个阶段,会失去保护它的硬壳。在换壳的那段期间,即使勇敢的龙虾,也得躲避在岩石的缝隙之中,忍耐地等候新外壳的长成。一旦有了新的外壳,牠就从岩缝中出来,再作一名战士──海中之王。英国在数字不谨慎的部长的过失之下,已经丧失了它的外壳,我们必须在岩缝中等候新外壳的成长。’有的时候,不行动比行动更有智慧;躲避比攻击更聪明。
若有人在信心上软弱,他最好避免在疑惑的事上,与人引起争辩;若有人自知容易受到某种引诱,他最好尽量避免到有此类引诱的地方去。若有人明明知道有一种人会引起他的忿怒或者触犯他,使他暴露最坏的本性,他最好避免与他们交往,不要自找麻烦。勇敢并不是不安份守己,甘冒不必要的危险也不是一种美德, 神的恩典并不是保护鲁莽者而是看顾谨慎者。
君王的再来(十23)(续)
这段经文有一句令人希奇的话,是我们不能忽略的。马太描述耶稣差派祂的门徒,当祂这样做时,对他们说:‘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从表面上看来,耶稣似乎是说,在门徒的路程尚未结束以前,祂荣耀的日子,与祂回来掌权的大日子便已来到。这句话的难处就是──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如果以为在当时,耶稣有这样的意思,就错了。可见祂说这句话,是预言了一件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对于这个明显的困难,这里有一个充份圆满的说明:
早期教会的人们深信耶稣第二次再来,而且他们还相信这件事将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发生。这是生活在横蛮逼迫下的人们最自然的想法。结果是他们抓住耶稣所说的,凡可以解释为祂得胜荣耀再临的预言的每一句话;有时候他们很自然地利用耶稣所说的话,加以解释,转变成更为确定,比原来的意思更为具体。
我们在新约中就看到这种事实,在新约中耶稣的同一句话有三种版本,让我们把它们一句一句地抄下来:
‘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太十六28)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要看见 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可九1)
‘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 神的国。’(路九27)
很清楚的这是同一句话的三种版本记载。马可福音是最早的一本福音,因此马可的版本也可能是最正确的。马可说,在听耶稣说的人中间,有人在未死以前要看见 神权能的国度来到,这是绝对的真实,因为在耶稣钉十字架的三十年以后:十字架与基督的信息传遍世界,并且达到世界之都罗马。人们的确被卷入天国,天国也的确带着权能降临人间。路加所传述的话与马可雷同。
现在来看马太福音,马太的版本略有不同之处。他说有人在未死以前,就要看到人子有权能地降临,其实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对此的解释是,由于马太是在主后八十年或九十年恐怖的逼迫时期中写这本福音。当时人们正在尽力抓住每一件能够从痪苦之中蒙释放的应许。马太把一句有关天国发展的预言,转变为他们在世之日基督即要再来的预言,又有谁能够去责备他呢?
这正是马太在这里所做的。如果把这段经文的话,按照马可与路加的写法,就会写成:‘在你没有走遍以色列城邑以前,天国就已经来到了。’这是真实的福份,因为传道者的行程继续不断,人们的心灵向耶稣基督开始,他们尊祂为主、为君。
在一段像这样的经文中,我们决不要以为耶稣有错误,却要认为马大把天国临到的应许,说成了耶稣再来的应许。他这样做,是为了在那恐怖的年日之中,可以抓住基督的盼望;而基督的确在灵里临到他们,因有没有人孤独地为基督受苦。
君王使者与君王的受苦(十24,25)
这是耶稣对门徒的警告,指出那些曾发生在祂身上的事,也会发生在他们身上。犹太人很明白这句:‘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罢了。’在后来的日子,他们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使用这句语。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城被毁,毁坏程度达到如同犁具耕过的一样。犹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处,许多的人因感到恶运来临而悲哭、哀恸与埋怨,于是拉比对他们说:‘ 神的殿既已被毁,犹太人怎能为他个人的不幸而埋怨呢?’
耶稣的这番话里面有两个意思:
(一)这是一个警告:这警告是说,基督既已背负十架,每一位基督徒亦必背负十架。用做‘他的家人’的这个希腊字是oikiakai,这是政府官吏家属的一个专用字,它是指政府官吏部属的家人,也就是说官吏的部属。耶稣的意思可能是说:‘如果我这个作领袖与统帅的人必须受苦,身为我部下的你们,也无法逃避。’耶稣不但要呼召我们分享祂的荣耀,也要我们分享祂的争战与苦;凡佢绝有份于争取战果的人,就不配分享胜利的果实。
(二)这是一个权利:为基督受苦,就是有份于基督的工作;为信仰而牺牲,就是有份于基督的牺牲。基督徒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不但可以对自己说:‘弟兄们!我们正行走在先圣所走的路上。’;也可以说:‘弟兄们!我们正行走在基督所走的路上。’
与高贵的人交,永远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林克莱脱(Eric Linklater)在他的自传中,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月撒退(March Retreat)中不幸的经历。他与苏格兰高地人编成的第四十二团在一起,他们从战场上撒退下来的时候,一营人只剩下一位长官,三十位兵士与一位吹风笛者。‘次日,在法国的晨曦之中,我们安闲地在一条景色不俗的路上行军,我们遇见了一营衣衫破烂成碎片的英国近卫步兵,那个吹风笛的人,把风笛吸满了气,就好像是苏格兰高地的大乐队,向着拥有一两只鼓与数件铜制乐器,吹奏着高贵乐曲的冷河队(Coldstreamers)致敬一般。我们彼此挺直地对面而过,胸腔里吸足了气,头部紧张地向右,摇摆的短裙向着步兵卫队昂然的步代致答礼。我们软帽上的红羽毛,就像是一个受了挫折但立即恢复信念的标志。我们满面胡须,混身污泥,一营只留下五十位的警卫队,却像铜扣雪亮、胡须剃净的兵团。我们本像是从法弗(Fife)煤矿与邓第(Dundee)后街方才爬出来的一群衣衫褴褛的矿工,可是我们却按着海莲情人曲(Hielan Laddie)的拍子快步前进。我突然因为感到有一种聊以自慰的喜悦与分享这队伍的欢乐而哭泣,因为自己属于一个美善的队伍与美善的团契,乃是人生中一件值得大大兴奋的事!
当基督要我们付上代价的时候,我们能够付上,就是耶稣基督的跟随者;我们若在祂的受苦中与祂有交通,我们也会在祂复活的能力上,与祂有交通。
君王使者从惧怕中得释放(十26-31)
耶稣在这段简短的经文中,三次吩咐祂的门徒不要怕,君王的使者必须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无所畏惧的勇气。
(一)第一次的命令是在廿六,廿七节,并且说到双重不惧怕的原因:
(甲)他们无所惧怕,因为隐藏的事无不显露,暗中所作的事,终究会给人知晓。这意思是说:真理终必得胜。拉丁的格言说:‘真理是伟大的,真理是永恒的。’英皇詹姆斯六世威胁梅尔维里(Andrew Melrille),要把他绞死或放逐。梅尔维里回答说:‘你不能绞死或放逐真理。’当基督徒在受苦,牺牲,甚至为他的信仰殉难的时候,他一定要记得,真相大白的一日终必来到,逼迫者的权势,与基督徒的英勇勇迹,终必显出它们的真实价值,各人必要得着真实的报偿。
(乙)他们无所惧怕,大胆地传讲他们所接受的信息。凡耶稣所告诉他们的。他们就必须传给别人。廿七节记载着传道人真正的功能。第一、传道人必须听,也必须在隐密之处与基督同在,在黑暗的时刻基督可能向他说话;在孤单的时候,基督可能在他耳旁低语。基督倘若未向人说话,就没有人能为基督说话。人若未曾听见真理,就不能宣扬真理,因为没有人能够述说他所不知道的事情。
在宗教革命即将爆发的那些重大的日子里,柯列特(Colet)邀请伊拉斯母(Erasmus)到牛津大学,从事一项有系统的、关于摩西或以赛亚的专题演讲。但伊拉斯母知道他还没有准备就绪,在回信中写道:‘但我已经学会了与我自己相处,并了解我的装备是何等的不完全,既不能自称具有这项工作的学识,也没有心力去忍受那些急于保持他们自己地位的人的嫉妒。这运动所要的并不是一个生手,而是具有实际经验的将领。你也不应该因我拒绝这个地位,把我当作一个放肆的人;其实我若接受了你的邀请才是最大的放肆呢!柯列特,如果你是像并勒特斯(Plautus)所说的从一块浮石中求水,你的行动并不智慧。我若教导自己从未知晓的学问,是何等的无耻?我自己在颤抖中,又怎能使寒冷的人得到温暖?’
凡要教导与传道的人,首先必须在隐密之处倾听与学习。
第二、传道人必须说他从基督那里听到的话,即使他的话会引起人的恨恶,甚至因说话而有生命的危险,他还是非说不可。
正如丢革尼(Diogenes)曾说,人们并不喜爱真理,因为真理好像会灼伤人眼睛的光。有一次喇提美尔(Latimer)在讲道的时候,英皇享利五世亦在场。他知道他正要说一些皇帝不感与趣的事。因此他在讲坛上大声地自语说:‘喇提美尔!喇提美尔!喇提美尔要留意你所说的!亨利皇上就在这里。’他停了一下,接着又说:‘喇提美尔!喇提美尔!喇提美尔!要留意你所说的话!万王之王就在这里!’
传信息的人虽是对人传讲,但他是在 神面前向人传讲。据说人们在埋葬诺克斯(John Knox)的时候说:‘这里躺卧着一位极敬畏 神,从来不畏惧任何人非难的人。’
基督的见证人,就是一个不知惧伯者,因为他知道永恒的审判,会纠正时间审判的错误。基督教的传道人与教师,是虔敬聆听、勇敢说话的人,因为他知道他不论在聆听,或在说话,都是在 神的面前。
君王使者从惧怕中得释放──正直的勇敢
(十26-31)(续)
(二)第一命令是在廿八节。总而言之,耶稣说的是:人所施于人的任何惩罚,都不能与对 神背信、不顺服的人最后的命运相比拟。人虽然能够杀人的身体;但 神能够定人的罪,使他的灵魂灭亡。在这里有三件我们必须注意的事:
(甲)有一种对灵魂不灭的信仰,称作:有条件的灵魂不灭信仰。这信仰认为良善的酬报,就是善人的灵魂不断上升,上升,直到他与 神的不朽祝福与福份合一;可是对于不论 神如何呼吁他,仍旧不弃邪恶归正的恶人,将要受到的刑罚,就是他的灵魂不断下沉,不沉,到最终于被涂抹,消失,灭没,不复存在。我们不能单单凭借一节经文,来建立一个教理,但耶稣在此所说的跟这个意思很相似。犹太人早已知道 神惩罚的可怕。
‘因你掌握死之权柄,
你能领人入阴间的门,也能举人上升。
一个人虽然可以邪恶杀人,
却不能使离开身的灵再回来;
也不能释放一个被囚的灵魂。’(所罗门智训十六章十三、十四节)
在马加比(Maccabean)革命的杀戮期间,有七位殉道的兄弟彼此勉励说:‘我们不要惧怕这些认为可以杀害我们的人;因为那触犯 神命令的人,将永远承受灵魂极大的挣扎与痛苦。’(马加比四书十三章十四至十五节)
我们一定要牢记,人所强制的惩罚,永远不能与 神的惩罚与报偿相比拟。
(乙)这段经文教导我们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仍旧存留着一种所谓神圣的恐惧。
犹太人深知对 神的这种惧怕。有一则拉比的故事,论到约讫南(Jochanan)拉比为何生病的理由。‘他的门徒走进去见,他望着他们,就开始哭注。他的门徒对他说:“以色列的橙!得力的柱子,大能的锤子啊!你为甚么哭泣?”他回答他们说:“我若被带往一位地上的君王面前,他今天还在,明天就要进入坟墓;他若向我发怒,他的怒气不会存到永远;他若把我下在监里,也不能将我永远监禁;他若定我死罪,死亡亦非永远。我还可以用言语取悦他,用金钱贿赂他──虽然如此,我仍要哭泣。因为现在我是在万王之王面前,祂是活到永永远远的圣者与赐福者。祂若向我发怒,祂的怒气存到永远;祂若把我下在监里,就是永远的监禁;祂若定死罪,就必永远死亡;我既不能用言语向祂谄媚,也不能用金钱向祂贿赂。而且,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伊甸园的路,另一条欣嫩子谷的路。不知道我要被带到那一条路上去。我怎样可以不哭呢?”’。
并不是说犹太人的思想家忘记了还有爱,且这爱是万物中最伟大的。他们说:‘爱心行为的报偿是双倍与四倍。行为发自爱心,凡有惧怕的地方就没有爱,而除了 神以外,凡有爱的地方就没有惧怕。’犹太人时常认为在人与 神的关系之中,有爱也有敬畏。‘律法说到爱 神,也说敬畏 神。人的行为就是从爱与敬畏中产生的;从爱的方面,你若畏恨,有爱的人就不会恨。从敬畏方面,你若要报怨,敬畏的人是不会报怨的。’但犹太人绝不会忘记──我们也绝不要忘记── 神绝对的圣洁。
这件事对于基督徒是更为重要,我们并不是惧怕 神要惩罚我们,而是惟恐我们使祂的忧伤,犹太人决不会冒险使 神的爱感伤,耶稣也是如此。 神是爱,但 神也是圣洁,因为 神就是 神,在我们的心灵和思想之中,必须要有爱去响应 神的爱,也必须要有敬畏去响应 神的圣洁。
(丙)而且,这段经文还告诉我们,比死更不幸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忠心。人苦有了不忠心的罪,犹若以不名誉的代价来购买安全,生命将变为不能容忍。他不能面对人,不能面对他自己,到最后也不能面 神。有的时候,舒适,安全、轻易的生活,会使我们付出过多的代价。
君王使者从惧怕中得释放── 神的关怀(十26-31)(续)
(三)第三个不要惧怕的命令记在卅一节,它是以确知 神无微不至的看顾为根基。 神既看顾麻雀,祂必定会看顾人类。
马太说两只麻雀只卖一分银子, 神若不许可,没有一只会落在地上。路加记载耶稣的话,在形式上稍有不同,‘五个麻雀,不是卖二分银子么?但在 神面前,一个也不忘记。’(路十二6)关键就是在两只么雀卖一分银子上。(一银子就是一个古罗马的银币的十六分之一,一个古罗马银币相当于九便士,所以一分银子为半个便士。)如果买主预备花两分银子,他得到的并不是四只麻雀,而是五只麻雀。便宜了一只,不用另付代价。 神甚至对于这买卖中加添的一只,在人看来没有价值的麻雀,表示关心。就是那被人遗忘的麻雀,仍为 神所宝贵。
更生动的画面是在标准修订译本中,按希腊文正确的翻译,乃是没有一只麻雀落在地下,不为 神所知道。‘落’字会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死’。但希腊文的这个字很可能是从亚兰文的歇在地上之‘歇’字翻译过来的。 神并不是当麻雀落在地上死了,才注意牠;麻雀每次在地上停歇或跳跃,祂都注意。所以耶稣的论据乃是, 神若是如此关心麻雀,岂不是更关心人类。
犹太人十分明白耶稣所说的话。 神对祂所造之物如此无征不至关心的观念,是别的民族所没有的。禅印那(Chanina)拉比曾说:‘若非 神许可,没有人伤害他的手指。’另一句拉比的箴言说道:‘ 神高坐宝座之上,并且饲养世界,从水牛的角到虱子的蛋。’希列对于诗篇一三六篇,有一奇妙的说明。这诗篇在开始的时候,用抒情的方式,叙述 神是创造者,祂创造天地,创造日月和星辰(1-9节);接下去说 神是历史的 神,救以色列人出埃及为他们争战的 神(11-24节);最后说 神是赐众生精食的 神(25节)。创造世界,控制历史的 神,也是赐众生粮食的 神。供给每日的饮食之 神的作为,正如祂的创造和从埃及拯救人出来的能力一样。我们不但在创造的大能与历史伟大的事件中,看到 神的能力;也在日常生活供养人肉身需要的事上,看到 神的能力。
君王使者的勇敢,就是以这个信仰为基础:无论有甚么事情发生,都不能使他飘离 神的慈爱与关怀。他知道他的时间是在 神的手中; 神不会离开他,也不会丢弃他;他永远被 神的关心所环绕。如果真是如此,我们还怕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