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标准座标(描述起点与终极)
在排除“标准大爆炸宇宙设想”的前提下,用十字架座标描述天体已知事件和现象,是科学的选择,图4 为复合型座标。
座标原点由0K→–2.7K确立。前沿研究认为物质在–2.7K处停止向内运动。–2.7K实质性起着各种禁闭的临界作用。将禁闭线表示为中性流层(Current Sneet),作为座标横轴(相当于把底横轴上移重合虚线,就还原了十字座标。右上角是太阳系直角坐标,左下角是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直角坐标。纵轴表示绝对温度标量,极限值为
10-19K,作为概率设置,目前量子论绝对熵设置为10-34J.S。横轴表示普朗克常数变换,极限值为10-49J·S。
座标变换曲线通过–2.7K表达的正负阈,正阈就是太阳系,归属聚变场效应或+0场。引入“缀饰”(Dressedpotential)概念,标定太阳系时空为缀饰天体。
负阈包括的事件,是宇宙天体主体,基本磁场标定为–0场。内在柔性时间值为10-54s;对应太阳系次级磁场内在时间值10-36s,现有的经典物理学、量子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在这个范围内;前沿量子色动力学和量子电动力学,尚处在临界认证,而针对负阈的系统描述尚未作出。
基本磁场、高低频致密流的密度分布为:基本磁场的10-60g/cm3;高频致密流约黑洞约10-50~-40g/cm;高频致密流约10-40~-30g/cm3;低频致密流约10-20~-10g/cm3大致划分出天体旋度,梯度和散度。这就是所谓的负宇宙格局亦称负阈,它除了有正定量的辐射辉光效应外,几乎处在无形的形而上(Diemetapnysik),泛指物理学后向的高尚问题。
宇宙某一极限起点就是黑洞,它由超低温态支配的磁素形成。当处在极其活跃态的磁子(严格说是波,描述磁子只能用波函数表达),单个磁子的旋涡汇成群体性涡旋,拉动磁体位移归属运动学,由此形成疏密天体。密度较高的涡旋,再形成稳恒的吸积一喷吐,就成了黑洞。这类黑洞可定义为基本黑洞,它是宇宙原创体。经典物理学与相对论支持的天文学,均未作出原创体的定位、定性和定量描述。大爆炸宇宙论也是原创体假说,根本区别在温度的设定,黑洞处在绝对冷场是可以肯定的。从理论上说,宇宙以超低温背景存在,较超高温背景存在,要合理的多。
涡旋是天体引斥力的发生源,可定义为场源。黑洞相当于原核,与离子流自成磁共振,近似TPSF—NMR的描述。
具有代表性的大黑洞,必然成为某一天体谱系的起端。而演化的过程是非常有序的,演化的主体就是磁电相互转换。 理论上磁本征负,电本征正是成立的。中性流层侧无电荷,是微观研究得出的认证。中性流层亦处在磁电中性状态,它在天体系统间起看一定屏蔽作用。
负宇宙天体密度高的系统,开放程度愈大;运动学效应愈突出;负熵状态趋向愈明显。随着密度变化向封闭过渡的转换,动力学效应就愈凸出,并形成规范场。由虚等离子(Virtual Plasma)和围绕它们的基值(Zero abseline valua)涨落的能量场,结构出“真空零点全息场”标志性场效应。始终起着绝对支配作用的内在时间,相当于处在数理第九位。佛学把如来佛称之高距于九重的大自在佛,并非巧合。
负宇宙天体的数理格局九位八相,自成可逆模式。场的内在结构用图5示意,普适黑洞和星核。
九位八相的物理意义是:1(磁化)、2(频率)、3(波长)、4(速度)、5(导数)、6(温度)、7(力程)、8(能量)、9(时间),按可逆分布,4、5、6相当于“中宫”。从图1中(河图)可以看出4、6处在负正阈之间。因此,在数理意义上归属中性;1、3、7、9归属奇数,4、5、6归属中性数,偶数只有2、8;在座标意义上,奇数分布在时间轴上,偶数应分布在空间轴上,但太极图省略了横轴,用闭合圈表达空间尺度,十分巧妙应证了天体按时间轴弯曲形成弯曲空间,辐射射线亦是弯曲的。
图1中(洛书)表达的数理对应,确定了磁化对应时间,频率对应能量,波长对应力程,速度对应温度。天体数理变换的密码虽然破译不了,但能作推导。九位八相是天体整体格局,完全处在自状态中遵循自度量约定。约定过程奇数积分起着协同作用。广义协变和等效原理在此亦成立。必须说明的是本文引入的“位相”概念与经典“相位”概念是不等同的。依据自约定公理,推导出的各参数量纲列在表1。
表1中按3阶标定,天体物理统一场是建立在3阶的,宇宙本体论必然要体现物理统一场论。1阶和2阶的量纲,支持不了统一场。
3阶量纲推导依据和证明,目前有导数,它是前沿研究给出的,较普朗克常数10-34J·S多5个数量级,但仍是保守的,力程仅能达到10-8km。研究证明,粒子加速在投放了107eV能量后,可以推进到10-15m处,获得的能级共振峰值也达到102GeV(109eV),而天体黑洞射电,已确认为1015eV。内在时间10-36s,是量子论确认的;普朗克绝对熵标定为10-16K,介于2阶与3阶间;10-19K是前沿研究确立的,10-22m亦是。依据前沿“物理真空扭力场”实验认证的“扭力波”(Torsion Wave )的群速度为109C级,相当于1013km/s,亦大致吻合表中推导的3阶速度。热核聚变能量亦处在108eV数量级下限。
负宇宙天体射电的其它参数,很难测定,但都将在微观物理统一场确立,具体通过冷核蜕变反应实验统计出来。建立宇宙本体论,就在于实现微观物理统一场和冷核蜕变反应,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可控高能,否则宇宙本体论就白建了。
严格说,目前地球人类还没有掌握高能,由狭义相对论支持的热核聚变仅有1-2阶的能级,转换为电力的电子自举能量只有10eV。众所周知,电压相当于能动势而不是能量本身。在非加速条件下,电子碰撞只交换4.9eV,亦被Ciaevdr Lvar所证明。对天体中的高能重电子,人类只能望天兴叹,实验中的重电子,共振峰是无法利用的。
热核聚变的成就与粒子加速的失败,使高能物理走到了尽头,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地球人类面对生态,能源和资源的危机,必须拥有超高能并能可控利用。太空探索的宇航器更离不了超高能。理论物理自爱因斯坦时代后,已差不多破产,关健在于没有正确的宇宙天体参照系。未来的高能实验也不可能在实验室里做,试验的难度更大。更重要的是还缺乏任何理论准备,这是危机中的危机。
复合型座标的负正取向,是一切描述的参照系。我们参照绝对温度和绝对负熵,设原点为0K,实质性仅作为概率取值。10-19K就是极限概率。这种不可思议的超低温,在天体并不存在,但对应0K却表达了负取向意义。因此,座标纵轴的绝对温度概率与横轴的相对热能概率,结构的时空关系。可以解释天体事件按内在时间和外在温度信息的分布状态,各物理量纲的基本参照则是密度。
密度在非物态的描述中,只能看成质,磁素即是天体本质和本质体,目前能认证的质就是离子。有研究认为等离子是中微子衰变→正电子湮灭形成的非束缚离子气旋,这种气旋与磁化波是近似的。因此离子(Lonicity)动力,与量子动力不能相提并论。在量子力学建立中,留下诡异的不可求解问题,爱因斯坦提出的EPR悖论,明确表达了质疑。
建立在+0场的量子论和相对论的经典公式即与E=mc2,基本等价,而量子力学的测不准、互补和波动三个方程,对未描述完备的自然世界,仅作出权宜解是不够的。
迄今,现有的物理理论和实证,仍无法认证“以太”。其实,它的原参照体就是磁素。道学称之太素含有极限本质之意;以太亦是古希腊哲学中提过的。经典物理学不想否认以太却证明不了其存在;爱因斯坦在超越经典物理学时,在广义相对论中给以太确立了位时空地位,相当于承认了这种物理介质。
以太分布天体,是目前唯一称得上神秘的存在。重建宇宙本体论,把以太与同样神秘的磁素联系起来,问题就简化了。如果天体基本磁场广义上是无限的,狭义上仍具存时空几何的认证,用嵌在磁场的密度极高的旋转场,就可以描述其动力机制,并把它作为天体事件起点。以动力学支配的演变,给出了壮丽的天体图象,乃至于人类社会。
图5的表达,普适黑洞、星核、氢原子核和旋涡星云,乃至于人本心区,它是太极图按数理结构的示意。这个标准的九位八相格局,亦相当于宇宙天本全息图(包括人本)。当然,这种高度抽象的图理解起来有难度,但这是无法再直白的。
涡旋主体的离子流等价磁素,流体效应则等价磁化波,它是天体的基本物理介质,旋转的实象是弯曲的,变换是多难的;路径则按弦的规则组成双向波群,每个独立波都共轭九位八相。依据数理,弦方程有.,故负旋为24π×3=72π-,正弦为32π×2=64π+。3,2均为离子与粒子的自旋数,若给定场在负位上为-8π,在正相上则可获得±8π对称(指射电效应)。
旋转含着可逆转效应,排为(1,2,3,4→5)(9,8,7,6 →5)。数理逆排是一切可逆转的根本参照系。居中的方格4角标出的,表示负阻区设为︱0︱。设︱0︱阻区有助于对内旋加速的理解,亦有助于对中性作用的理解。在数学上这个旋转场可由(1.0~0.1或0.1~1.0)来表示正负阈的关系。
数理可逆转可参考图1中(河图);中性可参考洛书设定。两图示都是易经的经典启迪,“见天心,奇而法”表达十分精辟。道经的“负阴而抱阳,冲和为气”,同样十分精辟认证了宇宙之本体。
狭义质能式是典型的不可逆转式,仅能释放工作物质的1‰能量,而且量级在1阶范围。高能核物理名不符实,尚未被科界关注。
图5是完备场的表达,完备场只存在在天体黑洞、星核和H核及人的心脑之间。完备场亦是规范场,九位八相关联的引力场在其中举足轻重。整体性的4种相互作用的媒介场匹配十分绝妙,是任何人工模拟场实现不了的。我们用吸积一喷吐;结合蜕变一聚变,说明自加速涉及的场、场源和各参数协同变换,已超过现有的设想和实验。
结论(定理):周期性变化的天体事件,起点即是黑洞。黑洞吸积过程归属蜕变,支持蜕变的磁化,取决于磁场的引力效应和速度、温度共介的中心作用,这种以中心奇点形成的核磁共振,是天体重要的本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