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人、羊与虫(二) 这看起来很有趣。二十四小时构成细胞的生命周期。虽然细胞个别的生命周期尚不能被确认,但许多研究已经发现一个事实:一个特定的细胞,像人类器官的细胞,生命周期恰恰是24小时,而细胞的呼吸等于3秒钟。我看不出这一点意义何在,但小细胞的3秒钟生命周期就很有意思;不说别的,这一点至少指出为什么这些细胞如此难以见到,虽然就尺寸而言,一个好的显微镜应该可以将它们显现出来。我进一步试着以人的「呼吸」,也就是3秒钟,除以30000,便得到千分之十秒。这便是电光一闪以及视觉最短暂的印象存续时间。为了便于计算及清楚起见,我以30000代替28000,算出来的结果有四个期间是和同一个系数30000有关,或彼此以30000分隔。这四个期间是:最短的视觉印象、呼吸或者说吸气与呼气的期间、睡与醒的期间以及平均寿命的最大值。同时,这每一个期间都外延至其较高宇宙中相应的次一级期间,以及其较低宇宙中相应的高一级的期间。在还没有得出任何结论之前,我试著作一个较完整的图表,也就是,将所有的宇宙统统包含进去,并加上两个更低的宇宙──第一个我称之为「分子」,第二个我称之为「电子」。然后为了清楚起见,当乘以30,000的时候,我只取概数以及两个系数3和9;于是我把2,400,000当作是3,000,000,72,000,000,000则当作是90,000,000,000;79当作是80等等。 如此,我得出下面这个表: 电子 分子 小细胞 大细胞 人 第三宇宙 中央宇宙 次宇宙 大宇宙 神圣宇宙 第一宇宙 (有机生命)(诸行星)(太阳系)(银河系)(所有的世界) (绝对者) 视觉 印象 1/万秒 3秒 24小时 80年 3百万年 900亿年 3.10 15次方年 呼吸 1/万秒 3秒 24小时 80年 3百万年 900亿年 3.10 15次方 9.10 19次方年 昼夜 1/万秒 3秒 24小时 80年 3百万年 900亿年 3.10 15次方 3百万 900亿 寿命 1/3亿秒;1/万;3秒; 24小时;80年; 年 年 3.10 15次方年 这个表立引起我很多的想法,我还不敢说它能正确、精确定义各宇宙之间的关系。30,000这个系数似乎太大了。但同时我想起来一个宇宙对另一个宇宙,其关系有如「零对无限」。在这种关系中,没有一个系数会是太大的。零对无限的关系便是不同次元之间的大小关系。 葛吉夫说,每一个宇宙对其自身而言都是三度空间。这意指对一个宇宙而言,往上一个宇宙是四度空间,而往下一个宇宙则是二度空间。再往上一个宇宙为五度空间,而再往下一个宇宙则是一度空间。一个宇宙对另一个宇宙而言,便是较多度的空间或是较少度的空间。这么说来,便只能有六个次元,如果把0次元算进去,就是七个,而这个表格却得出十一个宇宙。乍看之下这似乎很奇怪,但也只在乍看之下很奇怪,因为当我将任一个宇宙的存在期间与其上一个宇宙的存在期间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考虑进去,那么在达到第七度空间时,较低的几个宇宙便远远地消失不见了。就以人对太阳的关系为例吧!对人而言,如果把人当作第一宇宙,太阳便是第四个宇宙;但人一生长长的八十年,对太阳而言只不过是电光一闪,也就是视觉产生的最短可能印象。 我试着记起葛吉夫所说关于宇宙的一切。 「每个宇宙都是活活泼泼而且具足智慧的存在物。每个宇宙都会历经出生、存活和死亡。在单一个宇宙中,不可能了解统驭万物的律则,但将三个宇宙放在一起,万有一切的律则便包含于其中;或者说,一个宇宙之上、下二个宇宙,便能定位居中这个宇宙。」「一个人在意识中过渡到一个较高的宇宙,便也过渡到一个较低的宇宙。」 我感觉到这?每一个字都是了解这大千世界结构的线索,但线索又太多了,我不知从何开始。 从一个宇宙到另一个宇宙的运作如何出现?这个运动又将在何时、何处结束呢?我所发现的这些数字,和那些多多少少算是已经在科学上确立的宇宙动态的数位,例如是天体运动的速度、电子在原子里面运动的数字、光速等等,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当我开始比较各个不同宇宙的运动时,我发现一些非常惊人的相互关系,例如对地球本身而言,它在自己轴上转动一圈所用的时间,相当于万分之一秒,也就是人类世界电光一闪的时间。以这样的速度,地球自己是否能注意到它的自转,颇有疑问。如果人会转动,那么绕着太阳的转动速度则是二十五分之一秒,相当于拍一张快照的速度。 如将地球在一次公转中所行经的巨大距离纳入考虑,那么不可避免地将有如下的推论:地球所感知的自己,一定和我们所知的地球不同──我们所知的地球是一个球体,而地球必定自觉是一个圈圈或者像无数个圈圈所构成的长长的螺旋如果将当下(此刻)定义为一呼一吸之间,后者是更为可能的。顺便提起这便是一年前葛吉夫在有关宇宙的第一次演讲会后,补充说时间就是呼吸时,我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想法。 那时我认为或许他意指呼吸就是时间的单位,也就是说对直观感觉而言,一呼一吸之间感觉起来就是此刻。我从这点出发,并假设对自我的感觉,也就是对自己身体的感觉,是连系于一个人对当下一刻的感觉,得到这个结论:对于八十年呼吸一次的地球而言,它对自身的感觉便应该连系到一个螺旋的八十圈。我在〈宇宙新模型〉一书中所有的结论和推断,在此得到一个当意外的确认。 再继续讨论那些较低的宇宙,也就是在我的图表中位于人左边的几个宇宙。我们的身体机制中,那最难以了解、最不能解释的事物,就是体内许多几乎是瞬间完成的惊人过程,我在这?一开头便找到了解释。而生理学家们从未对这一事实提出适当的解释,令我一直觉得他们有外行充内行之嫌。当然,科学只解释它能够解释的。但在这一方面,我认为这事实不应被藏匿、被避免谈及,好似它不存在,而应持续加以注意,并适切记录下来。 喝一杯浓咖啡或白兰地,或吸入一口香烟,整个身体瞬间就会感觉到;而体内各种力的交互作用以及应的形式和性质,也立即改变。一个从不思考生理问题的人或许不会对这一切感到震惊,但一个生理学家应该清楚,在这么短暂的期间内,大约是一呼一吸之间,一连串复杂的化学以及其它过程已在我们的生理机制中完成。 进入这个生理机制的物质会被仔细的分析,些微的异样立刻会被分辨出来;在分析的过程中,它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实验室,被分解为基本的构成分子,与其它种物质混合,并以这种混合物的状态被加进燃料之中,滋养各个不同的神经中枢。所有这一切都应该花上很长的时间,而在我们数秒的时间内这些过程就被完成,使得这一切像是奇迹一般不可置信。但是当我们了解,对于管理我们有机体生命的大细胞而言,我们的一次呼吸便长过它们的二十四小时,那么上述事实便不再显得奇幻了。在二十四小时,甚至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时间,也就是八小时(相当于我们的一秒钟)内,上述过程就有可能顺序完成,正如在一个规则完善附有各种实验设备的巨大「化学工厂」内完成一般。 再往前探索处在显微镜可见极限的边缘或超出这极限之外的小细胞。在此,我又看见那不可解现象的解释。例如,一般传染病几乎是立即传染,特别是那些传染原因尚未被发现的案例。如果三秒钟是这一类小细胞的寿命,而它相当于人类长长的一生,那么对它们而言,十五秒就相当于四个世纪,它们正可从容增殖呢。 再进一步探索分子的世界,我首先面对的就是这个事实:分子寿命之短暂,几乎无从想象。人们通常假想结构很复杂的分子是物质的基础,可以说它是物质由此建立的砖块的活的内部,和物质本身存在的期间一样长,但是我们不得不丢弃这个令人愉快的宽慰想法了。活在内部的分子,不可能在外部是死的。而既然它是活的,那么就像一切活物,它必定历经出生、存活和死亡。 它的生命期限相当于电光一闪,或一秒的万分之一,令我们无法直接想象。为了了解这一点,必须透过一些比喻和类推。我们有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可使我们接近这个观念。死的物质如铁、铜、花岗岩,必定从内部快速更新,快过我们的新陈代谢,事实上它是就在我们的眼下改变。如果你看一块石头,闭上眼睛,又立刻张开,这石头已不是你原来所见的那一块了。你第一次看见它时,它内部的分子现在没有任何一个留下。但甚至当初你所见的也并非分子本身,而是它们的痕迹。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见不到分子」。在此我又回到〈宇宙新模型〉,关于这一点,我曾在〈宇宙新模型〉的第二章提及。 进一步讨论最后一个宇宙,那就是电子的宇宙。我觉得像是回到最初的六次元世界。我心中有一个问题:次元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推算出来。说电子是个三度空间体太不令人满意了。首先,电子存在期限是三亿分之一秒。这个量远超过我们可能的想象极限。电子在原子中沿着轨道运动,其速率一般认为是一秒除以1个15位数。 因为电子一生的期限以秒表示的话,是一除以一个九位数,那么可以推知,一个电子在其生命期限当中,绕着它的「太阳」作了许多次的公转,次数相当于一个六位数,如果将系数算进去,便是七位数。 如以地球的绕日公转来看,那么根据我的表格,它在一生中公转的次数相当于一个十一位数。看起来好像七位数和十一位数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但如果我们不拿电子和地球比较,而和海王星比较,那么这差别就少了很多,换句话说,是七位数和九位数的差别,也就是,差两位数而非四位数。再者,电子在原子?面的公转速率,本就是个概略的数字。应该记住:在我们的太阳系中,诸行星公转周期之不同就有三位数之差,因为水星公转的速度比海王星快了460倍。 一个电子的寿命与我们觉察力之间的关系是像这样的:我们的视觉所能捕捉最快印象是万分之一秒,而一个电子的存在相当于万分之一秒的三万分之一,也就是一秒的三亿分之一;在这段期间内,它绕着质子作七百万次的公转。因此,即使我们能在万分之一秒内看见电子一闪而逝,我们所看见的亦非严格定义下的电子,而是它的痕迹,包含着七百万次的公转,乘上三万次,也就是由十三位数的圈圈组成的螺旋,或是以〈宇宙新模型〉的语言来表达,就是这个电子在永恒中的三万次再现。 时间,根据我所求得的表格,无疑是超过四度空间的。我倒很有兴趣知道,有无可能将闵可夫斯基( Minkovski )的公式√ ct 应用到这个表上一一闵可夫斯基的公式意指时间是第四「世界」的坐标( co - ordinate。闵可夫斯基的「世界」,依我看,恰恰相当于我表中的各宇宙。我决定从「电子的世界」开始,并将t当作电子的生命期限。这和〈宇宙新模型〉中的一个主张相符,那就是:时间即生命。得出的结果应显示光在电子的生命期限当中所行经的距离(以公里计算)。 在下一个宇宙中,应该是光在一个分子的生命期限内所行的距离,再接下去是光在一个小细胞的生命期限内所行的距离;而后是光在一个大细胞的生命期限内所行的距离;再而后是光在人的生命期限内所行的距离,以此类推。所得出的全部结果皆应该是直线的测量单位,也就是说它们应该以一公里的若干分之一,或多少公里表示。这一公里数乘上 √-1,也就是负一的平方根,应该显示我们在此所处理的并非线条的测量单位;我们所求得的数字是一个 时间的量。将负一的平方根引进这一公式,并不会改变此一公式的量,只是显示这整个公式和另一次元的世界有关。 准此,则关于电子的宇宙,闵可夫斯基的公式形式如下: √-1 300,000 3 10-7 也就是说,负一的平方根乘上300,000,亦即光速c(每秒300,000公里)和电子生命的期限t(1/300,000,000秒)的乘积。将300,000乘以1/300,000,000,得出1/1,000公里,也就是一公尺。「一公尺」便是光以每秒300,000公里的速率在一个电子生命期限内所行的距离。而负一的平方根使得这「一公尺」成为一个想象的量;它显示在这个案例中,一公尺的线性长度是一个「时间的量」,也就是属于第四度空间的坐标。 再进到「分子的世界」,闵可夫斯基的公式是如下的形式: √-1 300,000 1 / 10,000 根据前面的表,万分之一秒是一个分子存在的期间;300,000公里与它相乘,得出30公里。「时间」在分子的世界中便以这个公式表示:√-1 30。三十公里便表示光在一个分子的存在期限内或者说万分之一秒内所行的距离。再进一步,在「小细胞的世界」中,闵可夫斯基的公式形式如下: √-1 300,000 3 或 √-1 900,000 也就是说,900,000公里乘以负一的平方根。900,000公里便代表光在一个小细胞存在的期限,或者说,3秒钟内所行的距离。 再为其它的宇宙作相似的运算,我为「大细胞」得出一个十一位数,它显示光在24小时内所行的距离;为「小宇宙」得出一个十六位数,显示光在80年内所行的距离;为「三重宇宙」得出一个二十位数;为「中央宇宙」得出一个二十五位数;为「二重宇宙」得出一个二十九位数;为「大宇宙」得出一个三十四位数;为「亘古宇宙」得出一个三十八位数;为「本初宇宙」得出一个四十二位数,或者说是√-1 9 1041。 换句话说,它意指在本初宇宙存在期限内,光行走9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公里。 闵可夫斯基的公式应用在我的时间表上,如以上所举陈的,我认为显然可以看出「第四个坐标」一次只能为一个宇宙建立;这「第四个坐标」便是闵可夫斯基的「四度空间世界」。两个、三个宇宙不能被认作「四度空间」的世界,为了符合「四度空间」的描述,它们必须有五个坐标和六个坐标。同时,闵可夫斯基的恒等式显示,对所有的宇宙而言,一个宇宙的第四坐标和另一宇宙第四坐标的关系。而这个关系相当于三万,也就是每一个宇宙四种主要期间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个宇宙的某一期间和另一宇宙同样名称期间之间的关系。 电子世界 √-1 c t = √-1 300,000 1 / 300,000,000 = √-1 1/1,000 分子世界 √-1 c t = √-1 300,000 1 / 10,000 = √-1 30 小细胞世界 √-1 c t = √-1 300,000 3 = √-1 9 10 5 大细胞世界 √-1 c t = √-1 300,000 30,000 = √-1 3 10 10 小宇宙(人) √-1 c t = √-1 300,000 9 10 8 = √-1 9 10 14 三重宇宙(有机生命) √-1 c t = √-1 300,000 3 10 13 = √-1 3 10 19 中央宇宙(诸行星) √-1 c t = √-1 300,000 9 10 17 = √-1 9 10 28 二重宇宙( ) √-1 c t = √-1 300,000 3 10 22 = √-1 3 10 28 大宇宙(银河) √-1 c t = √-1 300,000 9 10 26 = √-1 9 1032 亘古宇宙(所有的世界) √-1 c t = √-1 300,000 3 10 31 = √-1 3 10 37 本初宇宙(绝对者) √-1 c t = √-1 300,000 9 10 35 = √-1 9 10 41 (表 9 〕 [ 注1]但根据最近科学上结论,一道光线从出发点沿曲线行进,绕经整个宇宙之后再回到其源头,大约是1,000,000,000光年。在这里,1,000,000,000光年便代表宇宙的圆周,然而,各家的研究,意见差距颇大,关于宇宙圆周的各种数字无论如何都不能被认为已经确立,即使所有导向这些数位的思考,像导向宇宙物质密度的思考一样,已经被人接受。 无论如何,如果我们就前所提的宇宙假想圆周取平均数,那么以9 1028除以108,我们便得到一个二十位数;这个数位便显示一道光线在「本初宇宙」的存在期间内,行经多少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