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网先锋论坛寻根溯源新时代经典(欧林、克里昂、一的法则、美赫巴巴)美赫巴巴 → 美赫巴巴的著作 《神曰》 第七部 七折的面纱


  共有605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美赫巴巴的著作 《神曰》 第七部 七折的面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蓝童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41 积分:428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4/15 8:29:43
美赫巴巴的著作 《神曰》 第七部 七折的面纱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4/22 21:34:05 [只看该作者]

七折的面纱



卡比尔是诗人,又是至师。他的诗集《卡比尔瓦尼》(Kabirwani)因对神、对神的爱、神圣道路和幻相宇宙的清晰阐释而愈加独特。作为至师,卡比尔对市井常人说的东西,像对求道者一样多。他毫不犹豫地,用譬喻的手法和平实的语言,揭示了一些灵性秘密。这些秘密虽然在普通人的理解范围内,但却仅仅为灵性开悟者所知晓——唯有他们才能真正理解他的大多数言语的深层含义。

有些瑜伽士(那些修炼密教体系的人)能够在暂时的三昧(入定)期间,让自己的身体悬在半空中;有些瑜伽士能够不靠外部工具,在水上行走或在空中飞行;但所有这些都不能表示或证明他们已经体验到神爱。在灵性的天平上,这些奇迹毫无任何的价值。事实上,一般的瑜伽士对奇迹的兜售,不仅与灵性道路大相径庭,反而阻碍了个人的灵性进步。下面的有关某个印度教大师的故事,表明了作为真理化身的至师们对奇迹的漠视:有一天,大师在河边等小渡船,乘客只需要花上小小的一安那硬币,就可乘船过河。有个瑜伽士看到大师在这么等船,便走了过来,径直地在水面上走了个来回,说:“这不容易多了?”大师笑道:“是的,而且价值比一安那的船票还要低。”

能够不断地控制自己的低级欲望,是非同小可的成就。成功地使欲望持久地升华,的确是更大的成就。但最大的成就,则是一次性地燃尽自己的一切欲望,这惟有神爱才能做到。由于神爱从来没有任何的炫耀,所以这种在爱中的“燃烧”总是“无烟”的,也就是说,不炫耀。有时候,神爱的外部表现可能相当于英雄主义,但在任何时候仅仅为了炫耀而炫耀自己对神的爱,则无异于对神的污辱。这就是为什么卡比尔说,当一个人在静心中采取某种姿势(asan)去静思神时,他就应该避免任何的表露,比如身体的摇摆动作,即便那只是为了个人的满足。

与梦相比,肉体生活的确是一种现实。同理,与道路的现实相比,世界以及一切的世俗生活,都是人所做的一场空梦。正如世界及其全部的体验皆是幻相一样,引向实在的灵性道路也是虚幻的。可把前者称作“伪幻相”,把后者称作“真幻相”。尽管如此,二者之间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它们都是幻相,因为唯有神才是唯一的实在。

获得大知时,愚昧就被驱除;但要让愚昧离开,就必须得到大知。一方面,神,以及人见神并与神合一的能力永远在。另一方面,真理则向人隐藏着,直到他实际上进入道路或证悟神。这种明显的悖论归因于两个不同的因素:人对真理的无知;真理超出了理性能力且远远地超出了智力领域这个事实。事实仍然是,人曾经成为神,人能够成为神。理由很简单,人就是神,无论他知道与否。只要人的愚昧持续着,那么虚幻事物的千变万化就会显得永无止境。获得神圣知识时,他就会体认到神的不可分的一体性是无穷尽的。在宇宙二元的幻相下,人与神的表面上的分离,总是被大师们称作中间的“面纱”或“帷幔”。大诗人兼至师哈菲兹说:

“在爱者与至爱之间并没有屏障;哈菲兹,
将你自己掀开吧,你自己才是大我上面的盖布。”

关于七层折叠的面纱的揭开,卡比尔是这么说的:
“打开你的面纱的层层折叠,你将会发现神。”

贡哈特(Ghunghat)的字面意义,是指妇女蒙在头上和脸上的打着若干个折的面纱;在灵性用语中,它代表着把人与其真实面目隔开的厚重的层层愚昧。一层一层地揭开面纱,相当于行道者在神圣道路上从第一到第五层面的一级一级的旅行。

将“愚昧中人”与全知之神分开的面纱非常精微,即使最高级和最精微的思想都不能穿透它。这个面纱有七个折,它们由七个不同的深暗颜色构成。每一个折都打着一个单独的结;因此七个层折共有七个结。七个颜色代表着七个根本欲望,相应于七个基本印象,即淫欲、贪婪、瞋怒等;它们与面部的七窍相连接,也就是说,(1)口,(2)右鼻孔,(3)左鼻孔,(4)右耳,(5)左耳,(6)右眼,(7)左眼。

在实在里并且作为唯一的实在,灵魂永远是神,无始无终。假幻相开始于灵魂以七个物质阶段的下降,真幻相结束于灵魂上升到第七个灵性层面。

神是大宇宙,神是小宇宙,神还永远地超越大小宇宙。自觉地,人是身体,人是心;但不自觉地,比如在深眠中,人还超越了身心。

用类推法来说,人确实是按照神的形象被创造出来的。他的头顶代表着最高的灵性状态(vidnyan bhumika, arsh-e-ala),或者说梵天之位。额头相应于神性的入口处。额头中心,就在两只肉眼的上方,是内眼或第三眼的位置。当面纱及其所有的七个折都被最终揭开时,人就能够通过第三只眼,面对面地见神,这比他平时用肉眼看自己的身体和世界都更加真实而自然。为了达到位于额头上的神性入口,人必须经过由面部的七窍所代表的七道门。

当入道者成功地实际进入神圣道路时,这对他来说是一种“七合一”的成就;它适用于七折面纱的第一个折,即:(1)第一个结的解开(2)第一个折的消失,(3)第一个根本欲望的灭除,(4)相对的根本印象的消灭,(5)七个深暗颜色的第一个颜色的去除,(6)通过第一个门(由口所代表),并且(7)到达精界(pran bhuvan或alam-e-malakut)的第一个层面。

在梦里,一个普通人就能够用精意识部分地利用精体,但这仅仅与浊体验有关,并仅仅涉及到浊对象。正如他通过浊体用整全的浊意识体验浊界一样,第一层面的入道者也开始通过精体用精意识体验精界。

如果入道者能够继续向前且保持进步,他就继续在精界前进,直到第四层面。这个进步涉及到第二个和第三个相继的 “七合一”成就,它们类似于在第一个成就中所取得的七重结果。这种穿过第二和第三个门(由右鼻孔和左鼻孔代表),带来真幻相的更大强化,也就是说,道路的更高级意识。通过第二个门之后,入道者体验到精界的甚至更为奇妙的事物,同时他也开始面临迷失于神奇妙迷宫的危险。过了第三个门之后,道路的神秘诱惑更大,被它们所迷惑的机会也同样增加。正如有浊意识的人把浊界及其虚幻体验当作真实的那样,精界的行者在被他们所处层面的奇景所吸引的时候,也可能错把它当作终极实在。因此行者常常陷在某个层面,因着迷而生错觉,从而把它当作目标,直到至师或者有心意识的灵魂帮助他,把他推向下一个层面。

第四个“七合一”成就是一个双重成就,因为在同一个时间(1)第四个和第五个结被解开;(2)第四个和第五个(面纱)折消失;(3)第四个和第五个根本欲望被毁灭;(4)第四个和第五个深暗颜色消失;(5)第四个和第五个相对的基本印象被消灭;(6)第四个和第五个门(由右耳和左耳代表)被通过;(7)行道者到达精界的最高层面——第四层面。

如前所述,第四层面是灵性奇观的和神圣能力(anwar-otajalliyat或siddhi)的层面。行进至此的行道者能够,除了许多其它事情外,甚至起死回生。他们面临着滥用这些能力、从而给自身带来毁灭的严重危险。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不要至师帮助,而独立地安全穿越这些令人眩晕的高峰。哈菲兹是这样描述他们的:

“在至爱的门槛上,要当心天堂的诱惑,以免你给自己带来堕落,从进步与伟大的高峰,跌进堕落与毁灭的深渊。”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不仅被剥夺掉了他在道路上已取得的灵性进步,而且从他在生理进化中已达到的位置上,被抛回到石形体的状态。

正如对于一个在漆黑的夜里行走在陌生道路的人来说,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对于一个离开至师的引领之手,而必须经过第四层面的人,什么情况也同样可能发生。这就是为什么,尽管第四层面充满令人目眩的奇观和能力,基督教神秘主义仍然把经过此阶段称作“灵魂的暗夜”。*(注释:对于那些行道者来说,第四层面的能力就像是大众认为的使人误入歧途的“魔鬼”。假若没有赛古鲁奈安涅希瓦(Dnyaneshwar)的及时帮助,瑜珈大师禅狄瓦(Chang Deva)就会在该层面遭受不幸。同理,巴巴·法瑞得· 甘吉-夏喀到达这个阶段时,忍不住让飞鸟死掉,再让它们复活,以此来检验自己的能力。他也被一个第五层面的老妪及时挽救。也就是在这个事件之后,巴巴·法瑞得才与其大师建立密切联系,后者引领他最终达到库特博亚特(Qutubiyat)或至师状态。)

如果高级行道者能够抵御灵魂暗夜的诱惑与欺骗,他便因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双重“七合一”之成就,而进入心界(mano bhuvan或alam-e-jabrut)。第五个成就的发生类似于第四个。面纱的所有的折都被揭开,连同相应的结、欲望、颜色和印象;第六个和第七个门(由右眼和左眼代表)被穿过;光与爱的第五层面被达到。

那些安全地抵达第五个层面的人,是“瓦隶安拉”(wali Allah,其字面意义是“神的朋友”)。他们的内在视觉,或者说第三只眼,现在得到了充分发展;然而,即使面纱的所有七个折已经全部消失,但面纱本身却依然在那里。行道者因而仍然不是面对着神,不能看见至爱。

由于这些第五层面上的行者对神的爱是纯洁的,不被假我所玷污,所以他们的位置是安全的,没有了倒退的可能性。在不给自己造成任何危害的情况下,他们能够并且的确能,自觉或不自觉地,给予精界和浊界的其他人以巨大的帮助。

除了罕见的例外情况,一个人靠自己继续前进,现在是不可能的。凭借至师的帮助或恩典,一个人则能够完全揭去面纱,从而到达第六层面,心界的最高层面,“神圣视见”的层面,神性的入口(由额头代表),这里一个人能够实际上面对面地见神——在一切的地方,在一切的事物里。这被称作“因视见而确信”。

那些浊领域的相信神的存在的人,把他们的确信(yaqin)建立在纯粹而简单的信心和信仰之上。这种确信是理性确信(ilm-ul-yaqin),并有别于下列不同的确信:

(1)因直觉领悟而确信(yaqin-ul-yaqin)
(2)因视见而确信(ain-ul-yaqin)
(3)因实际体验而确信(Haqq-ul-yaqin)

那些在道路上的人,直到且在第五层面上,因明确的直觉肯定(yaqin-ul-yaqin)而知道存在着神;他们的确信建立在可靠的知识之上。那些在第六层面的人看见神无处不在;他们的确信是因为实际视见。那些在第七层面的人,由于已经与神合一,他们的确信来自于亲自体验。

第六层面的高级行道者仍然在二元领域之内。虽然与神面对面,但“见者”与“被见者”仍然被一个无底的深渊相隔离,唯有靠至师的点触才能跨越之。虽然一个人有可能独立地取得前五个成就,但在第五层面上实际揭去面纱,则通常要靠至师的指引之恩典才能完成。然而,从第六层面的幻相跳跃到第七层面的实在,是不可能靠自身努力来完成的,它完全依赖于完人或至师(赛古鲁)的直接点触。

在第七层面,无限知识、能力和喜悦的层面,个体融入神并成为神——在一切的时间中且超越一切时间的完人。这时,无论保留还是放弃肉身已是无关紧要了。一般来讲,浊外壳会在成道后的短时间内脱离,但在有些事例中,肉身则坚持很长时间。这些成道者被称作玛居卜(Majzoob)或卜拉弥卜特(Brahmi Bhoot)。

再者,也只有靠至师的直接和个人帮助,那些成道者中间才有一个回到普通人的层面,重新获得对所有(浊、精和心)界的意识,而同时保留整全的上帝意识。他现在是人神,至师,赛古鲁或库特博。

哪里有光明,黑暗就不复存在。哪里有知识,愚昧就缺席不在。由于面纱的折层,面纱以及分离之深渊,全都属于无知的领域,所以至师——一切知识的“太阳”——就能够在眨眼之间,把成道赋予他所选择的任何人。

唯有神是真实的,我们永驻于神圣至爱里,所以我们皆为一。

翻译:田心  云山风


蓝之子。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美赫巴巴的著作 《神曰》 第七部 七折的面纱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