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网先锋论坛寻根溯源传统灵修体系(道家精粹、佛法经典、孔孟言儒、圣经碑传、古兰圣训、宗教杂坛/谈、易道/预测/术数)圣经碑传旧约20箴言 → 《灵修版圣经注释》箴言第十一至第十二章


  共有485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灵修版圣经注释》箴言第十一至第十二章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月亮湖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73 积分:2632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3 20:57:53
《灵修版圣经注释》箴言第十一至第十二章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24 17:06:12 [显示全部帖子]

箴言第十一章


11

<syncBible ref=箴11:4>“发怒的日子”,谁发怒?

11:4  “发怒的日子”指人死亡的时候,或是各人向神交账的日子。在那审判的日子,每个人都要单独面对神,陈明自己所行的一切。在那时,任何资财都不能使我们与神和好。只有爱神,顺服祂,才能蒙祂悦纳。

<syncBible ref=箴11:7-8>义人在世上也受苦啊,脱离患难指的是──

11:7-8  这两节经文和10章3节相似,把人生的两条不同道路作对比,然而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不同人在不同环境中是不一样的。事实上神的子民并非不遇患难与挣扎,只是若依从神的智能行事,神就会拯救他脱离苦难;恶人则会陷入自己的网罗里。即使义人受苦,他们也确信到末后神必拯救他们脱离永远的死亡。

<syncBible ref=箴11:9>我心直口快,想甚么说甚么,其他人的感受我不大在乎……

11:9  人可以用口作利器去破坏人际关系,也可以作工具来建立关系。可惜,破坏常比建立容易,发有害的议论易于讲有建设性的话。其实你跟每一个与你相遇的都有人际关系的问题,不是拆毁就是建造;你说的话会产生不同的后果,你要使它成为毁灭的利器,还是建造的工具呢?

<syncBible ref=箴11:14>好领导一定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你是不是个好领导?

11:14  好的领导人需要智慧的谋士,更需要善用他们。一个人的观点与见地毕竟有限,他不可能知道一切,有时也会被自己的成见、情绪,或是错觉所蒙蔽。要想在家庭、教会或工作中,作一个有智慧的领导人,就要寻求他人的意见,聆听他人的指教。在衡量一切的事实以后,才作出自己的抉择(参29章的附表)。

<syncBible ref=箴11:19>义人必得生命,指的是现世还是永生?

11:19  义人必得生命,是因为:(1)他们每天都能充分发挥其生命力。(2)他们生活正常、饮食均衡、劳逸得当,所以较他人长寿,活得也更有意义。(3)他们没有死亡的恐惧,因为神已把永生赐给他们(参约3:16)。对比之下,恶人不但要面对永远的死亡,并且在今世生活中失去生命的意义。

<syncBible ref=箴11:22>貌美,不够吗?我看世上人好像都喜欢美女啊……

11:22  人若单有美貌而没有见识的话,很快就会失去吸引力。我们要追求拥有帮助我们作智慧抉择的内在资质,并不要只靠金玉其外的容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外貌美丽的人都能愉快地生活或工作。顾惜自己的身体与外貌虽没有错,但我们也要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

<syncBible ref=箴11:24-25>人施舍得越多,神的供应也越多,对此我总有所保留……

11:24-25  这两节提出一种似乎矛盾的隽语:我们由于慷慨施舍而变为富有。当世人都说要尽量为自己积存财富的时候,神却赐福给将自己的财产、时间与精力无偿施舍出去的人。我们施舍究竟得到甚么益处呢?我们施舍的时候,神会供应得更多,使我们可以施舍得更多。此外,施舍也使我们对自己的财物有正确的看法,知道财物从来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而是神委托给我们管理并帮助别人的。施舍使我们不作自己财物的奴隶,并因助人心有喜乐,并蒙神悦纳。


对于钱财的忠告{\LinkToBook:TopicID=1144}

<syncBible ref=箴11:29>我怎样看我的家庭?欣赏时多还是抱怨、不满时多?

11:29  家庭是神赐给我们的最大财富之一。家庭使我们得到接纳、鼓励、指导和安慰。无论是出于怨恨或是渴求独立而破坏家庭关系的人,都是愚昧之人,因为你使自己不能得到他们提供的一切。你要在家庭中努力消除隔阂,促进彼此的沟通、和解与体谅。

<syncBible ref=箴11:30>怎样才能吸引他人归主?你的人生态度能使人看到神的品性吗?

11:30  智慧人能树立榜样,使人看到人生的意义。就像树能吸引人来到它的树荫下一样,智慧人的人生态度也能吸引他人寻求人生的意义。你自己先得到智慧,就是引领别人归向神的第一步。领人归向神是重要的,因为使他人得到永生,就可使我们保持与神密切的联系。

<syncBible ref=箴11:31>谁是义人?谁是恶人?

11:31  与流行的看法正相反,没有人犯罪会不受报应的。义人要因他们的信心得赏赐,恶人则要受到罪的刑罚。千万不要想:“这件事无大碍”、“别人不会知道”或“我们不会被发现”而以为可以不受报应(参彼前4:18)。──《灵修版圣经注释》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月亮湖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73 积分:2632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3 20:57:5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24 17:06:36 [显示全部帖子]

箴言第十二章


12

<syncBible ref=箴12:1>我明白自己需要听取批评和指正,但心里总是不大服气……

12:1  如果你不肯学习,即使上学数年,学到的东西也极少。然而你若肯受教,就会学业有成。如果我们乐意领受管教及指正,就能从中学到别人的智慧。骄傲的人不肯接受善意的批评,这种人就甚么都学不到。

<syncBible ref=箴12:3>环顾世界很多人都是靠恶行被坚立,在人眼中他们可算很成功呢……

12:3  被坚立是成功的意思。只有行为正直的人才有真正的成功,他们的努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那么,恶人有没有成功?作弊可以考试过关,隐瞒税项可少缴大笔税款──这不算是成功吗?一个人忽视对家庭的责任,又亏待下属,但在商业上却出人头地,不也是成功吗?其实这些所谓的成就只是暂时的,是以自己的人格来换取的。欺骗人的会越来越不诚实,伤害人的会愈加冷酷残忍。恶行最后不会使人成功,只会令人作更多的恶。要真正的成功需要我们保持正直和按照神的标准去做;你若不这样做,就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参19章的附表)。

<syncBible ref=箴12:13>我不会故意歪曲事实,但有时我会绕开对己不利的事实──

12:13  “恶人嘴中的过错”(原意指“犯罪的言论”)是指人故意歪曲事实,来证实自己所讲的。这样行的人会被自己的谎言缠住。说实话的人,他们讲的都是清楚、坦白的事实,令人无法驳倒。如果你必须常常在别人面前为自己申辩的话,你可能就不够坦白了(参20章的附表)。

<syncBible ref=箴12:16>我的恼怒会挂在脸上,那我就是愚妄人了?这……

12:16  被人中伤或侮辱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以牙还牙,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产生更多的苦恼。所以你应当慢慢地、安静地回答。你正面的回答,可获得正面的效果,就如箴言15章1节说:"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

<syncBible ref=箴12:19>“这假话只有我一人知道,说说无妨吧”──你以为呢?

12:19  真理永远是适时的。它适用于现在,也适用于将来。它与神不变的性情相连,所以它也是不改变的。我们可以想一想,自箴言写成,到现在已过了数千年,人们仍在阅读;历代以来的人,更用了数不尽的时间仔细查考圣经的每一句话,可见圣经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为神就是真理,所以你可以倚靠祂的话语来引导你。

<syncBible ref=箴12:21>义人也会遭灾,这话是否不合圣经原则?

12:21  这一节经文并不必然发生在义人和恶人身上,它只是表达一个普遍的真理。灾害虽然会临到义人,但他们在苦难之中却能够看到机会,并继续向前。恶人没有神的智慧,就不能妥善地处理自己的问题(有关箴言中非绝对性的描写,请参3:16-17;10:3;11:7-8各节的注释)。

<syncBible ref=箴12:23>有知识为何要隐藏?其实,这里指的是──

12:23  通达人原是指“审慎的人”,他们满有信心与把握,知道自己有能力,能驾轻就熟地工作,根本不需要显示自己。但那些缺乏安全感、觉得茫然不定的人,却往往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切记不要表现自己;如果你表现谦逊,别人起初可能没有注意你,但以后必然会尊敬你。

<syncBible ref=箴12:27>浪费资源也是懒惰人,我岂不是……

12:27  殷勤人会善用自己的财产与资源,懒惰人则浪费资源。在物质丰富的地方,浪费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浪费的人不是神忠实的管家,所以要善用神赐给你的一切,并珍惜它。

<syncBible ref=箴12:28>你怎样看死亡?是生命的结束还是新的开始?

12:28  死亡对许多人来说,就像生命终结处的一道黑暗之门,通往不可知的可怕之处。但对属神的子民来说,死亡却是通往另一美好生命的光明大道。这样我们为甚么要惧怕死亡呢?是因为死亡时的痛苦,与所爱的人离别,还是它来得太突然呢?神能帮助我们应付这些恐惧。在我们信靠祂的时候我们已经领受了永生,所以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进入永生的另一步。──《灵修版圣经注释》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灵修版圣经注释》箴言第十一至第十二章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