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网先锋论坛身心探索精神-意识——心修(奇迹课程、NLP/身心语言程序学、马斯洛的人本和超个人心理学)奇迹课程(无为法) → 心理与心灵的对话 (二)


  共有606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心理与心灵的对话 (二)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高海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220 积分:21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4 12:15:47
心理与心灵的对话 (二)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4 16:31:40 [只看该作者]

慧娟「心理治疗」一文中说「因所执着的错觉体系而造成的身心症」,在心理治疗的临床上,被归属于「精神官能症」,是心理治疗领域最单纯的一种,也可以说根本上不是「病」,通常不须要任何药物,而常转介一般的谘商或协谈即可。比较复杂的心理治疗则涉及一些还无法验证的脑部讯息紊乱 (disorder),病症包括「躁郁症」、「精神分裂」、「多重人格」、「性别错置」...等,其成因或可解释是脑部细胞或基因的问题,或可解释与灵魂或前世记忆相关」。

若水:这说法很有意思,值得分析一下。它好似暗示了,因错觉而形成的身心症状是人类司空见惯的事,所以不算是病了。其实,哪一种disorder不是由错觉而产生的应变之道?只不过有些应变之道已经根深柢固,改变了生理结构,在细胞或基因上留下了痕迹,非三言两语可以扭转过来的才算是心理病变。

针对这个现象,心理学与心灵学的诠释便有不同。病理心理学根据生理状态,认定细胞或基因才是心病之因,然而,心灵学却由更大的因果循环中看出,是「心」先出了偏差,才造成生理病变的。这两种诠释未必是互斥的,前者指出「近因」,后者着眼于「远因」。

       当病症发作时,我们需要药物或技巧来控制病情,但由生命整体来看,这称不上治疗。今日,连生理医师都已看出治疗症状并不能真正带给人健康,那么心理医师所面对的心理病变,岂不更是束手无策了。

慧娟但也不宜简单化地的把这些都归类在「任何有待帮助的人都是自我打击,因而失落了心灵的平安」。我们应知,使用「任何」或「都是」的词眼是须谨慎的。

若水:「心理治疗」一文把问题「过于简化」,这一观察极其正确。《奇迹课程》强调:「人生只有一个问题,也只有一个解决办法。」真理原是极其单纯的,人类故意把问题搞得扑朔迷离,令人束手无策,背后的动机可能暗示了他根本不想解决问题,有意遮掩问题真相的烟幕弹而已。做过母亲的人都了解,当孩子感到被忽略时,常会做出令人瞠目结舌、哭笑不得的花招,引回父母的注意。有经验的母亲知道如何解读花招下的真正讯息,问题迎刃而解。父母若不明白孩子胡闹背后的心理,一昧矫正孩子的行为,反而会把场面搞得鸡飞狗跳的。心理工作者亦然。不能只凭着现象而诊断,他需要整体观照人生的能力。

我只需举个医学的例子对照一下,便不会觉得突兀了。医学上一向面对各式各样的疑难杂症,不论是癌症、艾滋病、敏感或内脏病变,有时都可归纳为「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当今市面上,只要打出「增强免疫系统」的健康食品,不论有病没病,大病小病,都会趋之若鹜。《奇迹课程》强调,免疫系统出了问题,绝不是因为外在的打击,反之,免疫力会随着外在挑战而加强,我们为什么给小孩子种疫苗?不是为了增强他的抵抗力吗?

       免疫系统的破坏,主要基于我们内心的冲突,对自己的不爱,自责与内咎。因此,《奇迹课程》督促心理工作者着眼于人类的「心理免疫系统」,找出人心究竟是在哪里出了岔的。于是,真正的问题便呈现出来了:生理医师有一个人体解剖图作为根据,那么心理医师的「心理解剖图」又在哪里?

《奇迹课程》认为所有的疾病基本上都是心病,病源就是因为人类忘失了自己的真相,以为自己就是这一个孤伶伶的躯体被遗弃在人间受苦,投射出种种假想敌,一生忙着攻击与防御,营造出了一个娑婆世界,闹得轰轰烈烈。这一切在悟道者眼中是疯狂的,因为他已看到我们其实从未失落过那圆满无缺的生命,却在梦中妄自菲薄,自讨苦吃。

只要是落在娑婆世界的人,都是「有病的」,而且是相当严重的「神经病」(insane)。这个英文字在《奇迹课程》中总共出现了 271 次,由此可知,作者绝非随口说说而已。不论我们听得多么刺耳,回想一下,许多禅宗大师们悟道之后,不都为自己与他人的疯狂而大笑不止吗?

慧娟:文中所提「心理治疗必须使他重新意识到他有自行决定的能力」,我同意这是在多数派别的谘商实务中所有的共识,但我却不敢说那是「心理治疗」的重点,因为非身心症的心理疾病,多数不是能「自主」的,用这样的观点看待它们似乎有些不公道 (不人道吧!)。

若水:这又牵涉到治标或治本的问题了。《奇迹课程》有意揭发人心深处的幽暗伎俩。它无情地指出,任何病变绝不是一个意外事件,而是心灵面对外在打击的应对策略或是自我惩罚的途径。它既然是一种「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他必须重新看清问题的真相,并且作一个新的选择,病情才会有转机。这不是人道或公道的问题,这是唯一的出路。

       否定患者这种自决的能力,就等于放弃了真正治愈的希望。发疯本身表示当事人决定放弃自我负责的意愿,一般应付的方法便是「服用镇静剂」与「隔离」。这只是控制灾情,那里是治疗?心理病患「认定」自己没有解决的希望,而做出「疯狂」的决定,如果治疗人员跟着掉进这个「受害者」的陷阱里,还有什么治愈的希望?不论是生理或心理病,医师都应帮患者克服「受害者」心态,找回他自行决定及自我负责的能力,才有治愈的可能。

       心理治疗最大的挑战常是「对病患心理的无知」与「无法沟通的无力感」。大多数的心理工作者,为了符合客观的专业素养,不愿把自己的生命观套在受辅者的身上,因此缺乏一个足以解释病因且能自圆其说的「生命蓝图」,仅凭着一颗好心与有限的经验,与受辅者一起在黑暗中摸索。有趣的是,受辅者反而对自己的幻想世界却坚信不移,还形容得绘声绘影。他们想尽办法要医生进入他们的世界里,去解决他们「自认为」的问题。如果心理工作者本身也不甚清楚「病态」与「健康」的终究分野,他们还能把病患带到哪里去?

慧娟:我不敢说我知道「上主」给他们的人生功课是什么,我总觉得拥有那些特别功课的人,所见到的世界是和我们很不一样的。我不会想帮助他们该怎么办,因为我对他们的世界和所有的可能都一无所知。

若水:这是心理工作人员难得的谦虚与开放心胸,但这「一无所知」可不可能反而成为当前心理工作者「无力感」的主因?目前科学对心灵的领域了解得太少了,又无法放下身段向心灵学或宗教学去请教,便很容易掉入瞎子带领瞎子的困境。

       说到这里,鉴于你尚未接触过《奇迹课程》,我也许应该解释一下它特有的治愈观念。它认为疾病本身基本上是一种 magic(怪力乱神),也就是说,明明是心灵的问题,却在物质身体上「玩花招」。因此,我们若想逆转这一错误,必须试着在看起来好似生理病的问题上,转向「心」的层面下手,于是 miracle(奇迹)便发生了。

我们既只因一念之差而落入当前的处境,也会因「一念之转」而治愈。奇迹便是建筑在人心永远不可能失落的「抉择能力」上。如果我们与病患一起放弃这一选择的能力,他就「回天乏术」了。

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为这个转折点做准备,协助他在疯狂中找到一线灵明。让我在打个比方吧!当一个人神经系统承受不了压力时,就像电线的保护装置一样,保险丝会自动断线。奇妙的是,人在「断线」状态下,还能随便抓个「导体」来充数,不惜扭曲自己官能的收发能力,营造出另一个世界,继续运作下去。这补救办法,在尚未完全断线的「正常」人眼中,便成了disorder。心理工作者不能和他一起陷入他的妄想世界里去找出路,而应帮他找到「断线」的地方,设法衔接起来。

但这神经线路是在对方身上,如何替他衔接呢?这便是《奇迹课程》要提供给心理工作者的「慧见」了。它把人类的病因推到极其究竟之处,在那里,所谓正常的人也一样分享了那种与生俱来的恐惧与内咎。这个先天的「相通性」便把辅导者和被辅者联系起来了。这个联系乃是我们能够帮助他人痊愈的基础。治疗的关键,不在对方身上,而必须由自己心理先下手。这一原理听起来很玄,其实它天天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连最通俗的报章杂志也喜欢登载一些温馨而神奇的小故事,为什么?只因一个人的心境确实有感通的作用,感染的力量。

生理医生可以透过药物与技术修补某个内脏,骨骼,甚至神经,但心理医生所面对的却是一颗飘渺难以把捉的心灵,他们之间的互动不是物质性的药物或技术所能操控的,所凭的是心与心的感通。因此我们可以说,高明的心理治疗师的医术是难以模仿的,它多多少少出自那位医师整个人格的内涵。

一位失去理性的疯子已经决定不玩「正常社会」的那一套准则了,他生存的本能就是靠「直觉」,他比一般人更感觉得出心理医师的心态。因此心理治疗一文所承继的《奇迹课程》的精神:「医师,先医治你自己吧!」想度人者必须接受救恩,要救人者,自己也需接受治疗,而且这个治愈经验应该具体发生在辅导与谘商的会晤中。

患者的种种病态不过是我们「众生之病」的一种独特表达而已,他所显示出来的恐惧、愤怒或退缩也是我们众生共有的毛病,所以「心理治疗」一文要求谘商师具有愿与受辅者一起接受治愈的心理准备。若能够借着每次谘商或治疗的机缘,进入自己生命的层次(而不是专业技术的层次),面对自己的恐惧愤怒,先把自己内在「断线」的地方衔接起来,患者在自己的妄想世界中,仍然能在治疗师身上「感受」得到另一种可能的选择。这一线希望,可能唤醒他「重新抉择」的勇气与能力。

高明的生理医师靠的是技术,心理医师的高明则是靠他心灵的深度,因心灵本身具有极大的感通力量。这是心理学尚未面对,甚至害怕进入的地方。目前的心理学仍然沿袭生理医学的信念体系,对于科学难以证明的心灵奥秘所知甚微,才造成目前心理学理论甚丰、疗效不彰的尴尬处境。心灵的感通是不受身体的限制的,不论是多么疯狂的人,仍可能感受到那种生命的电磁而经验到力量的。这是心理工作者所能给予患者的最大礼物。

转自:奇迹课程中文部 对话&论坛 2006/4/17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心理与心灵的对话 (二)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