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性求和说
生物进化论深层次研究,针对基因频谱,揭示了中性平衡说与平衡中断,给基因循序渐进给定了突变的解释,支持突变的便是基因振荡频率。
物理学早已认证了电中性的存在。支持电中性的就是负磁化效应,即核磁共振。从哲学意义说,电磁的正反相成与现反相成是自然界一切对立统一的辩证基点。
人本阴阳求和是由基因决定的,仍依持相反相成持续中断。目前的阴阳平衡说是理论化的,实际上并不尽然。忽略了求和中的或然补偿,它是负能(阴性)作用平衡态的过程。
医学认证人体 PH 指数呈酸性(用代表负值的符号“ — ”表示);中医学十分强调滋阴。类似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的现象,都是以物理反应为本的。
这是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的根本研究基准,过去认为是“形而上”,形而上也就成为物理学后面未求解的高尚问题。建立在当代准科学理论上的“唯心辩证”,是证明这个隐匿的高尚问题的唯物辩证也无庸置疑,它是人类的终极成果。
伟女 — 伟男具有的心脑射频、拍频机制;主客体同一;魂魄凝聚;中性求和 ,就物理意义说均达到高效应和高量纲。
体现于文化化人与人化文化上的人文意义则是具有真实的超人价值,占有本质、本质力量,是评价超人的最根本的一点。
事实上,超人就在社会群体中隐现着。
中性求和与“中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人本机理,后者则是一种处事哲学。所谓中庸之道是抽离了相反相成与反正相成的自然定律的没有内在动力的庸俗主张。庸人自扰是贴切的形容,被传统文化演变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说法,代表了一大批不思不惑的儒化人士的心况。天下果真没得冲突和矛盾吗?
人总是喜欢倾向实现人生,伟女 — 伟男的个体价值,对每个人是具体的。具体体现人本主义,存在意义和行为主义的应用,首先在于认识自己,我们从魂魄使然与中性求和两个宗教与科学的话题讲讲。
宗教学对魂魄赋予的神秘,科学作不出认证,人文学也茫然,文学倒是一直在描述,这就是当代文化的“成就” — 一一个解不开的结。
从深化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和行为主义来说,魂魄起着绝对主导作用,他们的存在并非虚玄,而是人体的一部份,或者说人体是魂魄的载体,人因其魂魄使然而拥有高级生物层面,其物理意义十分突出。前面已讲述的基因 DNA 隐匿着 -8 π波函数,魂魄就基于此并产生作用,作用内在行为,人的内识就属于内在行为,大家不能把行为完全划归社会行为范畴。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高度概括了内外在行为的取向和取义,不能实现内强,外强强也强不到哪里,外强中干就是这个意思,天行健则指自然规律和法则是强劲的,而当不起的人就称不上君子,传观文化观念包装的君子大约因此而成为伪君子。关键更在于不能将天行健与人行健联结行于心田,失去上善之德。底蕴不足就谈不上厚德载物,换句话说体现不了作为和承受力,上善若水指的是内在无形机制,用于解释魂是贴切的。
人的心理活动连锁着生理反应,在主导魂魄上一样有效,因此把魂与魄看成一体而有了心魂之说和主心骨之说。所谓主心骨指的是魄力支撑,这些流行语,应该是另一种传统文化演变出来的,民间色彩较浓郁。在长江流域,道学的影响始终存在,这也是历代杰出人物倍出的原因。前面已讲过长江流域文化是女娲和獏母奠定的,中原文化在殷商时期才形成,而且保留着夏文化的基因,维持了相当长的奴隶制与民主意识共存的局面,而长江文化延续得最久的领域在民间。
回到魂魄的话题,由道学传承的道教,十分看重并用宗教形式充分表达,道教于西汉期创教时,已是中原文化纳入儒学后,儒教的根本取向是回避人本内在作用,教化内容多触及不了灵魂,魂魄使然之说终被道教宣扬得神秘兮兮,国人也就接受了神秘、迷信神秘。
道教也为此安排了各种“招魂”、“安魂”的道场,在愚弄凡夫俗子时,也多少给予了一种慰籍,承认魂魄的存在,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不同程度上也有表达。
魂魄无疑是形而上,我们揭开的物理意义,对人体是科学的认证。这种物理意义作用着每一个人,而且在男女个体上又有所分别,换句话说就是自然属性的依存有别,拿科学语说,男女本征属性是女本征魂,男本征魄,魂魄在男女个体身上显示本征效应的“联合,合一”,联合,合一是印度瑜珈功的意思。由此结构成对应的组合体,显达凝魂聚魄的生命形态,魂飞魄散意味生命解体。魂是否升天大家自己理解,这种理解也适用于投胎转世。
宗教文化传承有限,发挥得却无限,没得评论的价值。
值得评论的是科学,至今也涉入不了魂魄的深层认证,当然,这是实证科学根本做不到的,但理论科学却做得到,证据由每个个体给出。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指的就是由离子气旋支持的中性求和,离子气旋虽然是负能,但它因未解耦,所以磁电效应属于中性,前沿物理学微观研究中已认证的弱作用与电磁作用,就在中性范畴内实现共轭。杨振宁、李政道因此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更物理性的东西,这里就不讲述了。
人没得魂魄效应,就等同动物,动物缺失的就是基因 DNA 隐匿的 -8 π波函数值,所以没有魂牵引的感觉,或者说不逆反什么,完全按既定因果关系和食物链生存,要吃草的改吃肉,必须从改变基因和环境开始,历经数代才行;这还有点近似人类文化观念改变,多倾向被动。
人的主导性由心起化,但上千年流变的奴化观念,在世界范围内都制约着心,奴隶制社会虽然不复存在,但遗存的文化观念仍存在,这就需要从文化基因和环境上做起了,或许还真要几代才能有所改变文化劣根性。
中华民族曾是植根于一个非常文明的创世环境和条件,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是持续得最久的民族,其中有不少是依靠吸收道学来促进自己的,道魂在历史各朝代衰竭时,自始至终起着逆手回天的作用,涌现出姜子牙、张良、魏征、刘伯温等道学人物,但多功成身退,在一定程度上受道学淡泊名利思想的影响,以致换代不久,又复归恶性循环。
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在相当程度和意义上归于道学思想浓郁的毛泽东及其精英,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道学与马克思学说的兼容、整合。这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体系,植根于这个体系,相当于植根于创世理论,非此不可能从初级阶段跨入高级阶段,非此不能产生适应高级阶段的新文化体系。
把道魂看成民族魂和国魂是贴切的。道是动力机制,魂是振荡因子,同样适合对高级生物层面的解释,两者都可以表达负阈的效应。《人类的自我调整与超越宗教》封底有段小诗:默淡人生, / 不时闪射诱人的金光, / 这神奇的现象, / 是如何产生的? / 冥冥中的力量, / 又从什么地方发祥?我们用它来描述魂的牵引和振荡,使大家感受魂魄萦绕的作用。
伟女 — 伟男就是魂魄凝聚的产物,当代有不少人觉得人生黯淡,大约是失魂落魄者,或者缺少另一半的男女,这一半的一半,我们已用自负 — 自信表达。男人如何自负,女人如何自信,更在于内外在理解,放在性格性情上说,男人太刚不算伟男,女人太柔不算伟女。
人的本能外化,是一种中性力量,既不是天体正定量射电,又不是人体负能显达,负能无论在天体抑或人体,都无从直接量化,它只能转换为反弹力,天体是纯刚性的,人体则是中性的,其实天体除中心体射电具有正定量外,横恒天体的致密流多处在电中性态,如太阳系周边很大空间都处在电中性态,可以电离宇宙射线,否则,地球人类的存活几率很小。
这种磁电中性在微观世界也存在,人体亦一样。中性与中庸不能混为一谈,中性是自然属性,中庸是社会属性,孔子的中庸之道根本不成其道。中性之道可以使男女拥有本质力量,在现实生活中,中性力量依持心性、情性、情怀、情德的外显,就是人格魅力。
继续把孔子捧为圣人,真有点委屈自己,对愿意委屈为奴者,我们不强求,这些人是为既得利益委屈的,目的是保留“成就”。而对一部份不想为自己点燃招魂心灯的,也不强求,这些人已习惯黯淡中的日子,目的是什么很难知道,或者根本没有目的,一旦有了,大多倾向于“越轨”。
我们只针对愿意成为伟男 + 伟女并在本体求和的人士。接下来讲讲中性求和的机理。
生物进化论揭示的基因频谱中性平衡说与平衡中断,在宏观世界亦出现过类似情况,针对古猿失踪之谜,至今也找不出答案。地球早期只有两大猿种,一是古猿,生长在陆地架上,一是海猿,生长在海洋中。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是化石,而古猿的化石却中断了,业内人士把化石中断称为“地理隔断”。古猿究竟消失到哪里去了呢?
从生物学分析,古猿的生存空间在陆地,环境条件较恶劣,同期的古生物遗存下来的凶猛大爬行类还未灭绝,古猿因为成为它们的食物链中的一环而大量减少,也影响了繁衍数量,有点灵性的古猿被迫重返海洋,与海猿完成了一次自然革命,不仅保持了种群而且获得一次平衡的提升,如脱去很多毛,使肌肤露现,或许心理意识也有了改变,新种群再返陆地时,就成了类人猿雏型。海猿依然是海猿,传说中的美人鱼和现在的海豚、海豹、海狮、海狗等,都是海猿演化的自然种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灵性和胎生、哺乳行为。未参与革命的古猿,依然是古猿,遗存种群极少。神农架的“野人”应属于这类。
古猿与海猿的自然革命,一是基因互补,二是本体互补,在雄古猿与雌海猿之间形成的遗传基因,兼容了各自的优秀生理状态和心理取向,终于进化成地球土生土长的人类,后来与太空移民间又同化了一次,成就了人类祖先群,同化在普遍层面上成为奠定人类的重要途径,同化的后裔在地位上低于贵族又高于土著,为数较多,分布较广,考古学发现的遗址中,有不少就是这类人种的。
纯贵族的遗址描述只在宗教典籍中,伊甸园是其中较典型的,当然亚当和夏娃纯属杜撰。《圣经》问世,正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开始解体时期,该经主要针对同化种群的教化,真正的土著人至今也不懂圣经,总体上归属自发和模拟文化,包括宗教信仰。
据悉伊甸园在现在伊拉克境内,同期的中国(还不能称国)也进入奴隶制早期,部落联盟逐步被“体国经野”(考古学术语)取代,重心从东、西、南、移向中原,黄河流域中游是中国较早形成的冲积平原,给农耕提供了地理条件,农耕也就此开始,考古学认证的龙山文化就产生于殷商。
从此,中性平衡再次被人为中断,父系制取代母系制,对人类遗传造成的影响很大,关键在于女人处在被压制中,心理的先天优势不能发挥对基因的生理作用。遗传学认为母系遗传基因的遗传作用胜于父系,是包括先天物理意义的。
举个最普通的例子,人在心理压抑时,灵性会少很多,女性在上千年的礼教封杀中,有灵性的极少,有的还处在心理病态中,情感动力与心理动力不足,能够优生吗?
在为数不多的才女中,武媚娘是最典型的伟女 — 伟男化身。《中国通史》记载的大体意思是:十六岁入宫,做了唐太宗的才人,大宛国进贡送来一匹烈马,驯马人束手无策。太宗问武媚娘怎么办?她不假思索说先用鞭子,再用棍子,若仍然不驯服,最后用刀子杀掉。可见魄力胜于男人,武媚娘能在宫庭斗争中胜出,凭的就是本能。太宗死后她曾潜心持修了一段时期,终于成为智慧超群,胆识卓绝的一代女皇。就其人格魅力也无懈可击,有初唐四杰之称的诗人骆宾王,帮起兵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写了一篇讨伐檄文,武则天看后拍案叫好,骆宾王在叫好中隐姓埋名,据说在西湖灵隐寺出了家,他并非畏惧武则天的权势,而是被她的人格魅力折服,但又不可能归顺被千夫所指的女皇。后来,武则天还真的寻找过这位才子俊杰。
对讨伐檄文能拍案叫好,要很大的胸襟和气度,这不能排除唐太宗偏爱武媚娘,为她提供了环境条件。
中性求和虽然是本体内在行为,但也要受外在环境影响,无论男女都要心性开放,内外在情感跟进。求和是在自然而然中进行的,长此以往,就能产生出求和效应,体现心性的变化,对女人说柔中有刚,充满自信;对男人说刚中有柔,充满自负,事业和爱情品味随之增强。
魂魄凝聚和中性求和的机制连锁在高级层面的超我意识上,智慧才情和韧致力都潜在其中,通常说的内涵就有了。心魂底蕴的中性力量可以使言谈,举止得到良好表达效果。
人体是自然辩证的产物,魂魄凝聚与中性求和具体的体现了辩证统一的人体机理,道学对阴阳互补的认证很笼统,前面讲过的男人∑女人的公式也抽象,通过魂魄凝聚使然和中性求和使然的讲解,大家就更容易理解伟女 — 伟男的模式和个体价值。
缺乏内涵的男人主要有三点:其一虚有其表,其二是卖弄聪明,其三是哗众取宠;缺乏表现的女人也主要有三点:其一是性情软弱,其二是依赖性强,其三是毫无主见。在特定环境和条件支配下,两者都可能派生出更多无聊行为,孔子曾用“唯小人和女人难养也”作了评价,但殊不知自己正是制造者,而且后继有人,至今仍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