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网先锋论坛寻根溯源传统灵修体系(道家精粹、佛法经典、孔孟言儒、圣经碑传、古兰圣训、宗教杂坛/谈、易道/预测/术数)圣经碑传新约60彼得前书 → 《每日研经丛书》彼得前书绪论


  共有3095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每日研经丛书》彼得前书绪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月亮湖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73 积分:2632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3 20:57:53
《每日研经丛书》彼得前书绪论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13 15:00:38 [只看该作者]

彼得前书绪论


{\Section:TopicID=180}普通书信或称大公书信

彼得前书属于新约的大公或普通书信,为甚么会有这样的名称呢?这有下列两则解释:

(一)这些书信乃是写给所有的教会,与保罗特别写给某些教会的书信有别。这种解释似乎不太可能。雅各书的对象是写给分散各地,但却独具特色的某一会众:即散住十二个支派的人(雅一1)。约翰贰书,叁书是写给某一个别的教会,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约翰壹书虽然没有明显表示读者对象是谁,但由其内容可知,该书信是针对某一特别的会众而写。彼得前书是写给那分散在本都,帕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彼前一1)毫无疑问的,普通书信的读者对象,比保罗书信的来得广大;但都以某些独特的教会为对象。

(二)他们被称为普通书信,因为其权威被整体教会所公认,且被称为圣经;这与当时大批流行于地方教会,却未被整体教会公认为权威经典的着作恰好相反。当这些书信陆续被书写的时候,教会正经历一段书信写作的爆炸时代。我们仍然拥有当代某些着作;如罗马的革利免所写的哥林多书信,巴拿巴书信(The Letter of Barnabas),伊格那丢书信(Letters of Ignatius),及坡旅甲书信(Letters of Polycarp)。上述的书信皆被收信的教会所珍贵,奉为金玉良言,但从未被整体教会公认为权威经文;另一方面,普通书信却逐渐在正典经文中占一席地位,且被整体教会所接纳。这就是为甚么被称为普通书信的最佳解释。

{\Section:TopicID=181}风格隽永

在所有的普通书信中,彼得前书可以说是最为人所熟知、爱戴、及传诵的一本书。读者皆被其风格所吸引。摩法特(Moffatt)对该书的评语是:‘全书充满牧者的慈怜心肠,即或由希腊文转译过来的任何译本,也没有失却这种感人的色彩。“热情洋溢,爱意绵绵,谦逊有礼”是华尔顿(Izaak Walton)对雅各书,约翰书信及彼得书信的赞语;在我看来,这赞语只有彼得前书可当之无愧。’全书可以说是牧者对在受苦中会友慈怜心肠的流露。摩法特认为全书的‘中心思想以鼓励培养忍耐品行为经,养成无为人格为纬。’也有学者认为此书的特色乃是其中洋溢了‘温馨之情’。顾斯比(Goodspeed)如此写道:‘彼得前书是众多受苦文学中,最感人肺腑的作品之一。’到目前为止,彼得前书还是全本新约中最浅白的书信之一,因为它总是向人的心坎低诉。

{\Section:TopicID=182}现代的疑团

彼得前书是否由彼得所写这问题,只是近代才发生的。雷南(Renan)并不是一位保守派的学者,但他却说:‘彼得前书是新约圣经中,被认为是最古老,且一致被公认是彼得所写的书信。’但时至今日,情形便大大不同了。认为彼得并不是彼得前书作者的批评,比比皆是。比尔(F. W. Beare)在一九四七年所写的彼得前书注释中曾如此断言谓:‘毫无疑间的,这书信是冒名之作。’换言之,比尔深信有人冒彼得之名而写了这封书信。为了公平起见,我们会再深入研究这一个说法;但目前,让我们首先思想一下本书写作日期,作者等传统的看法──这也是我们衷心所接纳的。彼得前书被认为是由彼得本人于主后六十七年在罗马所写成。当时正是尼罗王第一吹逼害基督徒之后不久的日子。这书信是写给分散在小亚西亚各地的基督徒的。我们有甚么证据支持这书信那么早成书,而且是由彼得执笔的呢?

{\Section:TopicID=183}基督再来

我们细读这书信时,便可以觉察基督再来是本书思想的重点。基督徒得蒙保守,为要得着那在末世才显现的救恩(彼前一5)。那能至死持守信仰的,必不遭受那将来的审判(一7);基督徒应盼望耶稣基督再临时所带来的恩典(一13),鉴察的日子已经近了(二12),万物的结局也已经临近(四7);那与基督一同受苦的,也必要在祂荣耀显现的时候,与祂同享喜乐(四13);审判是由 神的家开始(四17);作者本人也深信他必能分享那将来的荣耀(五1);当牧长显现时,忠心的信徒必得荣耀的冠冕(五4)。

本书由始至终都充满了基督再来的信息。这是鼓舞他们在信仰上矢志不渝,在生活中实践真理,在诸多困难逼害中恒久忍耐的伟大动力。

若说基督徒信仰已经放弃基督再来,这是绝对错误的说法;但年日飞快地过去,基督还没有再来,信徒对盼望基督再来的热诚,或可能慢慢褪色。故此,在保罗最晚写成的以弗所书中,根本没有提及基督再来的事实。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彼得前书成书年份颇早,而且是正值信徒们企盼基督快再来的热情高涨的日子中而写成的。

{\Section:TopicID=184}教会组织简单

从书信内容看来,彼得前书显然是写于教会组织非常简单的时期。书中没有提到执事、主教等。后者在教牧书信中已经出现。二世纪初叶,在伊格那丢的书信中,这概念已是根深蒂固了。本书中唯一提及的教会领导成员乃是长老:‘我这作长老……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彼前五1)。根据这个理由,我们也同样可以合理地推论本书成书日期甚早。

{\Section:TopicID=185}初期教会的神学

最显着的事实,乃是彼得前书的神学也正是初期教会的神学。萧文(E. G. Selwyn)曾在这方面下了一番苦功研究;他成功地证明了彼得前书中的神学概念,与使徒行传所记载彼得的讲章中的神学概念,完全相符。

初期教会的讲章包含五个基本要点,这个发现是托德(C. H. Dodd)对新约研究最大的贡献。这五个要点是早期教会所传信息的大纲,由使徒行传的记载可见一斑;这也是所有新约作者思想的出发点。这些基本概念的总则被称为‘宣扬’(kerugma),这字的意义是报信者的宣告或宣扬。

以下是初期教会所宣扬的基本信息,现分述如下:第一,使徒行传前数章所记载的事迹;第二,彼得前书的记述。我们会发现早期教会所传信息的基本概念,与彼得前书的神学思想,完全吻合。我们并不是主张使徒行传中所记载的讲章,是原稿一字不漏的直接转录,但我们却深信其中保留了早期教会宣道者所传信息的精髓。

(一)预言应验的日子已经临近;弥赛亚的时代已经开始。这是 神权威的命令,新的时代已被设立,选民已被呼召加入行列。使徒行传二章十四至十六节;三章十二至廿六节;四章八至十二节;十章卅四至四十三节;彼得前书一章三节;十至十二节;四章七节。

(二)这个新时代是藉着耶稣的生、死与复活而得实现。这些都是旧约预言的直接应验;因此,这一切都基于 神永恒不变的计划,及 神的预知。使徒行传二章二十至卅一节;三章十三至十四节;十章四十三节;彼得前书一章二十至廿一节。

(三)因为从死里复活之故,耶稣便被高举,坐在 神的右边,且成为新以色列的弥赛亚。使徒行传二章廿二至廿六节;三章十三节:四章十一节;五章三十至卅一节;十章卅九至四十二节;彼得前书一章廿一节;二章七节及廿四节;三章廿二节。

(四)这些有关弥赛亚的论述,当耶稣在荣耀中再来,审判活人、死人的时候,便全部获得应验。使徒行传三章十九至廿三节;十章四十二节;彼得前书一章五节、七节、十三节;四章五节、十三节、十七至十八节;五章一至四节。

(五)提出这些事实,完全是以勉励人悔改,使罪得赦,得到圣灵及永生为目的。使徒行传二章卅八至卅九节;三章十九节;五章卅一节;十章四十三节;彼得前书一章十三至廿五节;二章一至三节;四章一至五节。

上述五项宣告是初期教会宣扬的基本要素,与那记叙于使徒行传前几章彼得的讲章内容一致。这些要素也是彼得前书的重点。两者概念相同之处,非常吻合,而且一致;故此,同为一个作者所写的说法,是极可能的事。

{\Section:TopicID=186}教父们的引用语句

让我们再举出一点彼得前书早期成书的理由:从很早的时候开始,教父与传道人已经在引用本书。生于主后一百三十年的爱任纽,是第一位明显引用彼得前书的教父,他曾两次引用彼得前书第一章八节,‘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他曾一次引用彼得前书二章十六节,劝勉人不应利用自由来遮盖恶毒。在爱氏以前的教父已经引用彼得前书了,不过在引用时却没有明显表示而已。罗马的革利免在主后九十五年左右着书时,曾提及‘基督的宝血’,这不寻常的短句可能是由彼得所说:我们得救是凭基督的宝血(一19)这句子而来。在主后一百五十五年殉道的坡旅甲曾不断地引用彼得前书,但却没有表明引用自该书。兹摘录坡氏所写的三个篇章,以证明其文字是如何地与彼得所写的相近:

所以你们要束腰,以敬畏的心事奉 神:相信那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又给祂荣耀的 神(坡旅甲致腓立比人书二章一节)。

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你们也因着祂,信那叫祂从死里复活,又给祂荣耀的 神(彼前一13,21)。

基督耶稣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祂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坡旅甲八1)。

祂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彼前二22,24)。

在外邦人中,言语应该毫无瑕疵(坡旅甲十2)。

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彼前二12)。

由上述的文字来看,坡氏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毫无疑问的,他是在引用彼得前书。一本书若要达到权威境界,为大众所知,且能被其它作者多方引用;再加上其文字能透入教会用语之中等,所需时日一定很长。这便再次证明彼得前书是一本很早就已写成的书。

{\Section:TopicID=187}行文优美

如果我们要证明本书出于彼得的手笔的话,那么,我们必须首先解决一个难题──为何本书的希腊文,用字优雅,行文极为流畅呢?加利利的渔夫怎样也写不出如此的文字,新约学者一致推崇本书的希腊文,比尔写道:‘本书信显然出于有才学之人的手笔,其人精通修辞技巧,字汇丰富。此人风格隽永,笔下写出了许多新约中最优美的希腊文字,比受过高深教育的保罗的文字,更流畅,更优雅。’摩法特也谈及此书的‘用字精炼,且爱用隐喻’的特色。米约则表示彼得前书中‘不断运用肃穆的韵律’技巧,这在新约书信中,可说无一书能出其右。比格(Bigg)认为彼得前书中的某些短句,与修西伙第作品中的甚为相似。萧文曾言彼得前书有欧里披蒂作品所具有的柔和色彩,更盛赞其创复合字的技巧,与艾斯区罗(Aeschylus)的不相上下。彼得前书的希腊文,可以说得上是杰作,这一点也不是夸大之词。

书信本身给‘作者是谁’这问题,也提出了解答。在本书结束部分,彼得说:‘我藉着我认为忠心的弟兄西拉(Silvanus),简略的写了这封信’(彼前五12,新译本)‘藉西拉’──dia Silouanou──是一颇不寻常的词组。希腊文的意义乃是表明西拉代彼得书写此信;西拉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如速记员那般简单。

我们分别从下列两个角度来思想一下。第一,我们对西拉的认识到底有多少呢?(在讨论彼得前书五章十二节时会有更详尽的说明。)这位西拉也就是保罗书信中,及使徒行传中所提及的西拉,这是非常可能的说法。Silas只是Silvanus的缩写而已。当我们细读各有关经文的时候,便发觉西拉并不是泛泛之辈,而是早期教会中的皎皎者。

他是先知(徒十五32);在耶路撒冷会议的参与者之中,他被称为‘在弟兄中作首领’的;更被议会选派为向安提阿教会传递议会决议的两位特使之一(徒十五22,27)。他是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的同工;在腓立比及哥林多的困苦枷锁中,他与保罗并肩作战,毫不畏缩(徒十五37-40;十六19,25,29;十八5;林后一19)。在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的问安中,他与保罗一起向教会兄姊请安(帖前一1;帖后一1)。他是罗马公民(徒十六37)。

西拉在初期教会中,备受尊敬;他是保罗的助手;或者更正确的,应该说他是保罗的同工。既然他是罗马公民,那么,说他是一位曾受高深教育,富有修养之士也不算为过份。西拉的教育背景优良,彼得只能望其项背。

其次要思想,假如一个宣教师能操流利的某种语文,但行文书写却未能达落笔生花之妙,在这种情形中,若他有书面信息传递给会众,那该怎么办呢?他只有两个选择:尽己所能地写下信息,然后请当地以该语文为母语的土着来修改其文章;或者,他有一非常可靠的土着为同工,他将信息的内容告诉同工,然后让这同工将信息用文字写出来,最后再经他审核。

我们可以想象西拉在书写彼得前书时所扮演的角色。他若不是在修改、润饰彼得所写错漏百出的希腊文,就是将彼得想要说的,用他本身的语言技巧表达出来,然后让彼得过目,最后再让彼得加上个人的问安与祝福。

书信的思想内容出自彼得,但表达该思想的风格,却归功于西拉。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说虽然本书的希腊文字优美,但我们也不必否认该书是出自彼得的说法。

{\Section:TopicID=188}受信者

本书的收信者是那些分散于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基督徒都是在世上寄居的)。

这些地名大部分都有双重的意义。它们一方面代表了古代的王国,另一方面则代表了罗马的行省,只不过是套用古代的名字而已。有一点应该注意的,就是古代的王国与罗马的行省,两者名字可能相同,但所占地域却大有差异。本都从未成为行省,它原是古代米德拉底特(Mithradates)王国的所在地,该地分别划入庇推尼及加拉太。加拉太原为高卢人(Gauls)所建的王国,当时只占有安西拉(Ancyra)、比斯尼(Pessinus)及塔维(Tavium)等三个城市,后经罗马帝国加以扩充,占地宽广,包括了弗吕家(Phrygia),彼西底(Pisidia),吕高尼(Lycaonia)及伊索利亚(Isauria)。加帕多家王国在主后十七年间,其境界原封不动地成为罗马的行省。亚西亚是古代一独立王国,意义与现代之亚西亚洲(或亚洲)迥然不同。此王国的最后一位君王亚他鲁三世(Attalus Ⅲ),在主前一百卅三年,将整个王国领土赠给罗马为礼物。其王国地处小亚西亚(Asia Minor)中心部份,北与庇推尼,南面吕家,东与弗吕家及加拉太等接壤为界。换言之,该地即小亚西亚爱琴海沿岸之区域。

我们不太清楚为甚么只选这几个区域为收信对象;但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这区域占地极广,人口特多;这也证明除了保罗的宣教活动之外,初期教会的宣教工作也非常蓬勃。

这些地区皆处于小亚西亚的东北角上,为甚么只提这几个区域?为甚么地区会如此排名?对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肯定的答案,若打开地图察看的话,我们便了解写信者──很可能是西拉──如果从意大利起航,最后落碇于小亚西亚东北面的辛奴比(Sinope)地方,然后按着次序,逐站前进,最后又可以回到辛奴比,刚好是绕了一个圈子。由庇推尼的辛奴比起行,南下加拉太及加帕多家,西往亚西亚,然后北上庇推尼,最终又重临辛奴比。

从书信的内容可知收信者,都是外邦人居多。书中并没有谈律法的问题,若读者中有犹太人的话,这是绝不可少的论题之一。他们以前的光景乃是顺从肉体的私欲(一14;四3-4);这样的形容,对外邦人似乎比犹太人更适合。以前,他们是世上的渣滓,不算为子民──外邦人都在 神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之外──但现在却成为 神的子民(二9-10)。

由彼得用他的希腊名字这点来看,该书的收信人或者会是外邦人。保罗称彼得为矶法(林前一12;三22;九5;十五5;加一18;二9,11,14);在犹太人中,他被称为西门(徒十五14);彼得后书使是用这个名字(一1)。在本书中,他既然用彼得这希腊名字自称,其读者可能是希腊人。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每日研经丛书》彼得前书绪论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