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网先锋论坛寻根溯源传统灵修体系(道家精粹、佛法经典、孔孟言儒、圣经碑传、古兰圣训、宗教杂坛/谈、易道/预测/术数)圣经碑传新约43约翰福音 → 《每日研经丛书》约翰福音绪论


  共有3193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每日研经丛书》约翰福音绪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月亮湖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73 积分:2632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3 20:57:53
《每日研经丛书》约翰福音绪论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26 11:02:44 [只看该作者]

约翰福音绪论

 

作者简介

本丛书新约作者巴克莱乃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新约及希腊文教授,为当代着名神学家。他所写的圣经注释流传甚广,在英语国家中的销售数量已超过百万部,相信他所撰写的能提供一般神学生、教牧人员及平信徒以应时的帮助。

约翰福音绪论

{\Section:TopicID=103}鹰眼的福音书

对许多基督徒来说,约翰福音是新约圣经中最宝贵的一本书。这一本书使他们的思想得以充实,精神得以寄托,心灵得以饱足。很多时候,在像彩色玻璃窗之类的东西上面,用以象征四本福音书作者的动物,是写启示录的人在宝座旁所看见的四种动物(启四7)。这四种象征所代表的作者容或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都是以人代表马可,那是四本福音书中最简洁,最直截了当,最富于人性的一本书;狮是象征马太,因为马太特别以耶稣为弥赛亚,为犹太族的狮子;牛是象征路加,因为牛是服务及牺牲的动物,而路加所见的耶稣,是人类伟大的公仆,为全人类而牺牲;鹰是代表约翰,因为鹰是所有动物中唯一能够直视太阳而不致目眩的,而约翰是所有新约作者中最能以洞澈的眼光看透永恒的奥秘与永恒的真理,并看透 神心思的一位门徒。许多人在约翰福音,比之在世界上任何其它书籍更能接近 神,也更接近耶稣基督。

{\Section:TopicID=104}一本独特的福音书

我们只要粗略地看看第四福音,就已经看出它是与其它三本福音书不同的,它舍弃了许多其它福音书所包含的东西。第四福音没有耶稣出生的故事,也没有他的洗礼和受试探、没有最后晚餐、客西马尼园、和升天等等事迹。它也没有只字提及任何医治被鬼或邪灵附着的人的事迹。同时使人最感诧异的,就是它没有耶稣所讲的比喻,这在其它三本福音书中都是最宝贵的一部分,耶稣藉着这些伟大的故事,或藉着警句似的简单生动的句子,说出深入我们记忆中的话。但在第四福音,耶稣的讲论常是整章书那样长,而且通常都是与别的章节有关,辩论式的讲述;完全不像其它三本书那样生动、精湛、难忘。

更使人惊异的,就是有关耶稣一生及其传道工作的记录都与其它三本福音书有出入。

(一)对于耶稣传道工作的开始,约翰有不同的记载。其它三本福音书肯定说施洗约翰尚未下在监牢以前,耶稣未曾以传道者的姿态出现。“约翰下监以后,耶稣来到加利利,宣传 神国的福音。”(可一14;路三18-20;太四12。)但在约翰福音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耶稣的传道工作与施洗约翰的活动是同一时期的。(约三22-30;四1-2。)

(二)对于耶稣传道工作的地方,约翰有不同的记载。其它三本福书记载耶稣传道工作的主要地方是加利利,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个礼拜之前,他没有到过耶路撒冷。约翰福音郄记载耶稣传道的主要地方是在耶路撒冷及犹太,只是偶然才会退到加利利去。(约二1-13;四35-五1;六1-七14。)约翰福音说耶稣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是与他洁净圣殿同一时期(约二13);在一个未指明名称的节期里,他是在耶路撒冷(约五1);住棚节时他在那里(约七2,10);冬天的修殿节他也在那里(约十22)。事实上根据第四福音,耶稣在那节日之后就没有离开过耶路撒冷;第十章以后,他一直都在耶路撒冷,就是说,他留下来好几个月,由冬天的修殿节到他被钉死时那个春天的逾越节为止。就这件特别的事实而言,约翰实在是正确的。其它的福音书记载,耶稣在最后一周临近的时候为耶路撒冷哀哭。“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太廿三37即路十三34)。很明显,除非耶稣曾多次访问耶路撒冷,又曾多次向该城呼吁,他不可能在第一次访问时就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一点,约翰毫无疑问也是对的。

事实上,地域的不同就为犹西比乌(Eusebius)对第四福音与前三福音之间最早的差异点提供了解释。他说在他的时代(约为主后三百年),许多学者都有以下的意见。马太最初是向希伯来人宣道,后来他要离开他们到别的国家去。在他离开之前他用希伯来文写下有关耶稣的故事,“以此补偿那些因他离去的人的损失”。在马可和路加都发表了他们的福音之后,约翰仍然用口头传讲耶稣的故事。“最后他为以下的原因把故事写出来。上述的三本福音书都已达每一个人的手中,亦到达了约翰的手中。他完全接纳这三本福音书,并为这三本书的真实性作见证。但这三本福音书都缺少了基督在传道初期的事迹记录……因此他们要求约翰写福音书,特别用以记载前三位作者所欠缺的一个时期,和救主在这时期所行的事迹,也就是在施洗约翰被囚禁前的事迹……约翰因此就记录施洗约翰下狱前的事,而其它三位福音书的作者就记载这事以后的事……约翰福音记载基督最初期的言行,其它的作者则记载较后期的事迹。”(见犹西比乌所着基督教会史五24)。

因此根据犹西比乌,第四福音与前三本福音书绝无矛盾之处。所不同者只因第四福音书是描述在耶路撒冷的事迹,最低限度在前数章是如此,那是先于加利利的,当时施洗约翰仍然行动自由。犹西比乌的解释至少有一部分是对的。

(三)对于耶稣传道工作时间的长短,约翰有不同的记载。就表面看来其它三本福音书都暗示那只有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内,只有一次逾越节。但约翰福音却记录了三次逾越节。一次是洁净圣殿(约二13);一次是接近使五千人吃饱的时候(约六4);最后一次逾越节是耶稣走上十字架。根据约翰福音,耶稣的传道工作最少有两年到三年,才能包括所记载的事迹。约翰无疑是对的。如果我们小心谨慎的读其三本福音书,就更加证实这一点,门徒摘麦穗的时候,一定是春天(可二23)。耶稣给五千人吃饱的时候,他们是坐在绿草地上,因此一定又是春天(可六39),两件事之间必是相隔了一年。然后耶稣就去推罗、西顿,并有山上变像的事。在耶稣变像时,彼得希望搭三座棚逗留在那里。这使人很自然联想到那一定是在住棚节期间,这也就是彼得有此建议的原因(可九5)。那时大抵在十月初,距离四月最后一个逾越节还有一段时间。因此,在其它三本福音书的故事后面,约翰指出一个事实,就是耶稣的传道工作至少有三年之久。

(四)有时候甚至在事实上,约翰也与其它三本福音书不同。有两个特出的例子:第一,约翰将洁净圣殿放在耶稣传道工作的开始(约二13-22),而其它三本福音书则把它放在末后(可十一15-17;太廿一12-13;路十九45-46)。第二,当我们详细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们会见到约翰把耶稣被钉在十架的日子定在逾越节前一天,而其它三本福音书却把它定在逾越节当日。

我们对于约翰福音与其它三本福音书的明显不同之处,是不能视若无睹的。

{\Section:TopicID=105}约翰特有的资料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约翰所写的与其它三本福音书有所不同,那不是因为他认识不够或缺乏资料。明显的事实是:如果他省略了许多前三福音已经告诉过我们的东西,他也告诉我们许多前三福音没有提及的东西。只有约翰告诉我们在加利利的迦拿婚筵(约二1-11);尼哥底母来见耶稣(约三1-15);撒玛利亚的妇人(第四章);使拉撒路复生(第十一章);耶稣为门徒洗脚(约十三1-17);在十四至十七章有关于圣灵保惠师精辟的教训;只有约翰福音的作者把一些门徒描写得栩栩如生;也只有约翰福音,多马才说话(约十一16;十四5;二十24-29);安得烈变成一个有真实个性的人(约一40-41;六8-9;十二22);我们对腓力的个性也有清楚的一瞥(约六5-7;十四8-9);耶稣在伯大尼被膏抹时,犹大对他吹毛求疵的抗议(约十二4-5)。约翰对多马、安得烈和腓力的描写就像小小的玉石浮雕或书首简介,把这几个人物的性格刻划入微,使我们永难忘记。这些额外的描写,正显示出约翰福音的奇特之处。

尤其进者,约翰一而再地添上些微小的细节,读起来好像一个在场者的回忆。那小童交给耶稣的面包是用大麦做的(六9);门徒在风浪中渡海摇了三至四英里,耶稣走近他们(约六19);在加利利的迦拿一共有六个石水缸(约二6);只有约翰记载四个士兵在耶稣死时为他无缝的里衣打赌(约十九23);他知道用来膏耶稣尸体的没药和沉香的准确重量(约十九39);他记得耶稣在伯大尼被膏时,香气四溢(约十二3)。显然这许多细节都是不重要的,除非是一个在场者的回忆,否则就难以解释。

无论约翰与其它三本书有多大的差异,这都不能解释为他认识不够。事实上应当说他有更深刻的认识,更丰富的资料,更生动的回忆。

第四福音书作者拥有特别的资料,另有一个证据,就是他对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具备精细的知识。他知道建筑圣殿要多少时候(约二20);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之间的宿怨(约四9);犹太人看轻妇女(约四9);犹太人对安息日的看法(约五10;七21-23;九14)。他对巴勒斯坦的地理知识是很熟悉的。他知道有两个伯大尼,其中一个在约但河外(约一28;十二1);伯赛大是好几位门徒的家乡(约一44;十二21);迦拿在加利利(约二1;四46;廿一2)叙加靠近示剑(约四5)。他对耶路撒冷的一街一巷都十分熟悉。他知道羊门和靠近它的池子(约五2);西罗亚池子(约九7);所罗门的廊(约十23);汲沦溪(约十八1);那叫厄巴大的铺石路(约十九13);形状像髑髅的各各他(约十九17)。我们要记得,耶路撒冷毁于主后七十年,而约翰福音则到主后一百年左右才写成;然而作者单凭记忆,对耶路撒冷却了如指掌。

{\Section:TopicID=106}约翰写书时的环境

我们已经见到第四福音与其它三本福音书有极不相同的地方;我们也知道,无论是什么理由,都不是因为作者缺乏知识所致。现在我们要继续问:约翰写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够弄清楚他写书的目的,我们就会明白何以他这样选择和处理他的数据了。

第四福音书约于主后一百年在以弗所写成。在当时,基督教会的处境有两大特点:第一,基督教已进入外邦人的世界。事实上在教会内犹太人不再居于支配的地位;而绝大多数均以外邦人为主。大部分的教友都不是来自犹太的背景,而是来自希腊的背景。因此,基督教需要重新阐释。这不是说基督教的真理有所改变,而是所用的词汇与术语有了改变。只要举一个例子,一个希腊人拿起马太福音,他一打开就见到长长的一串家谱。这家谱对于犹太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对希腊人,就难以理解了。他若继续读下去,会读到耶稣是大卫的子孙。而大卫是希腊人从未听说过的帝王。一个人成为国家民族理想的象征,这是希腊人所无法了解的。耶稣是弥赛亚,这也是希腊人从未听过的名词。希腊人如果想做基督徒,是否必须将他的思想重新改变为犹太人的形式?他在做基督徒之前,是否必须学习许多犹太人的启示文学(论弥赛亚的再来)?正如顾斯庇(E. J. Goodspeed)所讲的,“除了要走(甚至迂回曲折地走)犹太思想的路线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途径可循,以便直接介绍基督教救赎的价值观吗?”希腊的思想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们是否要放弃自己整个伟大的思想传统,而完全改用犹太的名词和思想形式去思想呢?

约翰公正大而大胆地面对这个问题。而且他找到从未进入过人心的最伟大的解答。目前我们暂且简略提及它,以后会再充分研究约翰的卓越解答。希腊人有两个伟大的观念:

(1)他们有洛格斯(Logos)的观念。希腊文的洛格斯有两个意义,一个是言语,一个是理性。犹太人完全熟悉那满有能力的 神之言。“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一3)。希腊人则完全熟悉理性的思想。他们看世界是一个伟大而又可靠的秩序。昼夜永不落空地相继着;一年四季,交替不息;以从不改变的轨迹运行;大自然有它的永恒的法则。这秩序是怎样产生的呢?希腊人会毫不犹疑的回答,是 神的洛格斯, 神的心思负责世界庄严的秩序。是谁使人类有能力去思想、去推理、去知道呢?是谁使人类成为有理性,有思想的动物呢?希腊人又会毫不犹疑地回答,是 神的洛格斯, 神的心思在人心中使人成为有思想,会推理的动物。因此约翰就把握住这一点,而用这种思想方法来谈论耶稣。他对希腊人说:“ 神统领一切、掌管一切的伟大心思吸引住他们的一生。现在 神的心思已藉着耶稣这个人来到世间。只要看看他,你们就见到了 神的心思意念。”约翰发现了一个新的范畴,有助于希腊人去思想,耶稣就是 神以人的样式行动。

(2)他们有两个世界观。希腊人常常认为有两个世界。一个就是我们活在其中的世界。它本身虽有其美好之处,但它是一个影子、复印本、一个不真实的世界。另一个是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伟大而实际存在的事物要存到永远。柏拉图曾将这些观念整理成为他的思想体系。他认定在那个不可见的世界中有每一件事物的完美样式,而这个世界的事物,只不过是这些永恒样式的影子般的复印本。简单说,柏拉图认为真实世界里某处有一张桌子的完美样式,我们这世界所有的桌子都是不完美的复制品;某处有善与美的完整样式,所有世间的善与美都不过是不完整的复制品。而那伟大的实在,那最高的思想;一切格式的格式,一切样本的样本就是 神。问题是,怎样方能进入那真实的世界,怎样才可以摆脱这世界的影子而进入永恒的真实。

约翰宣称说:这正是耶稣使我们能够做到的事。耶稣就是来到世间的实在。在希腊文,真正的(real)这词语为alethinos,与alethes很接近,后者是真正的意思,aletheia,意即真理(truth)。钦定本和标准修订本都把alethinos译为true真实的;如果译作real真正的就会好得多。耶稣是真正的光(约一9);耶稣是真正的粮(约六32);耶稣是真正的葡萄树(约十五1);耶稣的审判是真正的审判(约八16)。在我们这个如影子的、不完美的世界中唯有耶稣才是真正的实在。(编者按:true及real──的中译非常接近。中文圣经和合、吕氏、现代等译本都译为真(的)。英文K.J.V.及R.S.V.为True,T.E.V.则为real)。

由此又引伸出别的事实来。耶稣的每一个行动不单是某一时间的作为,而是一扇窗子,让我们经由它见到真实的情形。这就是约翰称耶稣的奇迹为神迹(Semeia)的原因。耶稣所行的神迹不但使人惊奇,而且是一些窗子,使人见到真实的 神。这就解释了约翰对神迹的记载方式,这与另外三本福音书的方式大不相同。

(一)在第四福音里,我们见不到神迹中带有怜悯的字句。但在其它福音里记载了耶稣为长大麻疯的人动了慈心(可一41);他对睚鲁的同情(可五22);他为那癫痫孩子的父亲感到难过(可九14);当他使拿因寡妇的儿子复生的时候,路加以无限的温柔写:“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路七15)。但在约翰笔下的神迹,表彰基督的荣耀远胜于他的怜悯。在加利利的迦拿神迹之后,约翰评论道:“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约二11)。拉撒路的复生也是为了要荣耀 神(约十一4)。那盲人之所以盲,也是为了要显明 神荣耀的作为(约九3)。约翰并不是说,神迹中没有爱和怜悯,但他他看见每一神迹都有 神的真实荣耀,照射于时间和人类的事件中。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每日研经丛书》约翰福音绪论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