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网先锋论坛寻根溯源传统灵修体系(道家精粹、佛法经典、孔孟言儒、圣经碑传、古兰圣训、宗教杂坛/谈、易道/预测/术数)圣经碑传新约42路加福音 → 《每日研经丛书》路加福音第九章


  共有4097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每日研经丛书》路加福音第九章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月亮湖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73 积分:2632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3 20:57:53
《每日研经丛书》路加福音第九章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25 11:56:06 [只看该作者]

路加福音第九章


君王的使者(九1-9

在古代,消息的流布,唯一实际可行的途径,便是以口相传。报纸还未面世;书籍得用手抄,一本像路加──使徒行传一般大小的书籍,得付上超过四十镑的代价。收音机和电视机,更是做梦也没有想过。这就是为甚么耶稣要差遣十二使徒来完成这个使命。由于时空的限制,祂的跟从者只好以口相传。

他们在旅途要轻便。道理很简单,因为行李愈少愈能走远,行程也较快捷。要是行李一大堆,他只能局限于一隅一地。 神需要安定的宣教工作;但祂同样需要那些甘心抛弃世务,为祂赴险的传道人。

凡不接待他们的,他们离开那城的时候,要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当拉比经过外邦人的土进入巴勒斯坦之前,他们会把脚上最后的一点一点的尘土跺去。一条村落,一个市镇,凡不接待这些使徒的,都会受到如同严格的犹太人对待外邦城镇一般的对待。他们自己拒绝了大好机会,也定了自己的罪。

从希律的反应,便可知使徒的宣教是强大而有果效的。事情不断的发生。可能以利亚这个前驱者终于到临。又或是那曾应许要来的大先知终于来到(申十八15)但是‘良心会使我们都成为懦夫’,在希律的心底始终有一股徘徊不去的恐惧,恐惧他所杀害的施洗者约翰、重回人间,纠缠不去。

在耶稣交托给十二使徒的使命中,有一事是十分特出的──在这短短的经文里,一次又一次的把传道与医病相提并论。它把关心人的健康与关心人的灵魂,等同看待。传道和医病,无论话说得何等的令人安慰,都不可能止于言语;而是需要实际的行动。这一个讯息并不局限于永恒的消息;在地上它要改变世人的境况。它与宣扬‘天上的饼’的宗教,刚好背道而驰。它坚决主张健康之于身体,正如健康之于灵魂,都是 神完整计划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没有一种论调,比重复申述这世界的一切都是不重要的,更能危害教会。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叶,许多受人尊敬和高尚的家庭,都面临失业之苦。做父亲的,由于投闲日久,技术已开始生疏;而做母亲的,只好把一先令当作一英镑用;孩子们虽然对发生的一切都不明白,但他们却感受到饥饿。生活愈来愈苦,甚至有不堪其苦而崩溃的。前去告诉这些人物质是不重要的,那简直是不可原谅;如果说话的人生活尚过得去,那就更加不可宽恕。卜威廉大将(General Booth)有一次因为以食物而不是以简单的福音赒济穷人而受责备,这位老战士瞬即回敬说:‘当他们的双足正要冻僵的时候,你却说要以 神的爱来安慰他们,这是不可能的。’

固然,我们可能会过份强调物质的功能,但同样道理,我们会过份忽略物质的用处。耶稣一开始便差遣门徒,宣扬 神的国和医治众人,去拯救人的身体并他的灵魂;教会一旦忘记这一点,那就是自甘陷于险境了。

给饥饿的得饱足(九10-17

这是唯一四福音都有记载的神迹(参太十四13;可六30;约六1)。故事一开始,便非常感人。十二个门徒刚完成他们的旅程回来。没有任何一刻像现在这样,耶稣要单独与他们在一起。因此,祂带领他们到邻近的伯赛大;这地方位于加利利海以北,约但河的东边。当百姓发现了祂的踪迹,他们便成群结队的来跟从祂──耶稣便接待他们。

 神的慈爱,在此表露无遗。大部份人对于得来不易的私人时间受到侵扰一事,免不了要埋怨一番。假如我们与一些亲密的朋友,在一处幽静的地方相聚之际,突然间出现了喧嚷的群众,向你苦苦央求;这样,你会有甚么感想呢?有时候,我们实在忙得不容骚扰,但耶稣却把人类的需要放在一切之上。

日已平西,离家已远;而百姓又累又饿。出人意表的,耶稣吩咐门徒为百姓预备吃的。要诚诚实实的了解这个神迹,有两个途径。首先,他可以很简单的接受这是个神迹,在当中,耶稣为这广大的群众变出了食物。其次,有些人认为事情是这样子的:百姓是十分的饥饿──而他们却极之自私。他们全都带着一些可吃的,但他们不拿出来,免得要与人分享:十二个门徒在众人面前,把他们所有的都拿出来,其它的人也陆续效法;到了最后,众人吃饱之后还有剩余。因此,这事件可视为把自私而疑惑的群众,改变为慷慨大方的一个神迹,是基督把只顾个人利益的转变为乐意与人分享的神迹。

在耶稣分派食物之前,祂首先向天祝谢。犹太人有一句俗话说:‘一个只顾享受而忘记谢恩的人,乃是抢掠了 神所有的。’在巴勒斯坦每一个家庭在用饭之前,都会祝谢 神,‘感谢你,耶和华,我们的 神,世界之王,赐给我们世人食物的。’耶稣不会在进食之前,忘记祝谢那赐下万有的 神。

这故事告诉了我们许多东西。

(一)耶稣关心饥饿的人。如果能够计算出,耶稣花了多少时间,在抚慰人的痛苦,和满足他们的饥饿上,而不是在讲话上,那将会是何等有趣的一回事。而耶稣仍然需要别人的帮助。终生为家庭作饭的母亲;牺牲性命和时间来减轻别人痛苦的护士、医生、朋友、亲戚和父母;赴汤蹈火以改善别人生的活社会改革者──他们所宣讲的,远比那演说家优美的言辞,来得更为有效。

(二)耶稣的帮助是慷慨的。人们都得饱足,饱足之后尚有盈余。在爱里头,并不会缁铢必计的, 神就是这样。当我们撒种栽秧之时,通常我们需要把幼曲疏植一番。而我们所丢弃的,往往较我们保留的多。 神所创造的世界,只要人肯分享,每个人便可以饱足,并且还有盈余。

(三)正如往常一般,在耶稣的作为中蕴藏着永恒的真理。在耶稣里面,人类一切的需要都得满足。在我们的灵里,都有一种饥渴;每一个人,最低限度在某时候,都有一个盼望,祈求可以找到一些东西可以用生命作投资。除非我们可以在祂里面安息,否则我们的心永远不得安宁。保罗说:我的上‘帝必使你们一切所需的都充足’(腓四19)──即使在我们生命中的沙漠亦然。

重大的发现(九18-22

这是耶稣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祂询问这问题时,祂已转脸向着耶路撒冷(路九51)祂清楚明白将来自己的遭遇,而对祂问题的答案乃是异常的重要。祂知道祂要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在祂前去以先祂要弄清楚,到底有没有人发现祂究竟是谁。答案的正误与否,关系事情至大。如果答案是不明所以,祂的工作便得付诸流水。如果答案是正确的话,即使是并不完全,这即是说祂已在人心然起了火炬,岁月尽管无情,也不可能将之吹熄。在彼得顿然间了悟,冲口而出的说──‘你是 神所立的基督!’耶稣的心将会是如何的高兴!而耶稣听闻彼得此语,深知祂的工作并没有徒然。

十二个门徒不单要发现事情的真相,他们并且得了解这真想的意义。他们的思想从小就叫他们盼望 神差遣一个君王,带领他们统治这个世界。当彼得回答耶稣的时候,他的眼睛一定闪耀着兴奋的光芒。但耶稣却要教导他们, 神所立的基督到来,乃是要死在十字架上。祂要把他们脑海中的 神和对 神旨意的认识,颠倒过来;打从此刻开始,这就是祂要着手做的。他们已经发现了祂是谁;现在,他们便要学习这发现所带来的意义。

在这段经文中,有两大普遍重要的真理。

(一)一开始,耶稣便问众人说祂是谁;跟着,突然间,祂瞬即把问题转向十二门徒,‘你们说我是谁?’单是晓得别人如何讲论耶稣是不够的。一个人可以通过有关耶稣的言行思想的任何考试;一个人可以遍读天下间所有有关基督论的着作,但他仍然不是个基督徒。耶稣必须常常是我们个人的发现。我们的信仰永远不是从别人转述而来的故事。耶稣来到每一个人面前,并不是要问:‘你能否告诉我别人对我是怎么说和怎样写法?’而是问:‘你说我是谁?’保罗并没有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甚么’;他乃是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提后一12)。基督教的意义并不在于背诵信条,而是在认识一个人。

(二)耶稣说:‘我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死。’找出路加福音有关耶稣说必须的记载,是相当有趣的一回事。‘我必须住在我父家里,’(二49)。‘我必须传 神国的福音,’(四43)。‘今天我必须前行’(十三33)。一次复一次的,祂告诉门徒祂必须走向祂的十架(九22;十七25;廿四7)。耶稣明白知道祂有一个使命是需要完成的。 神的旨意便是祂的意志。除了 神要祂在地上完成的使命之外,祂再没有别的目的。基督徒当效法他的主,作一个听从 神旨意的人。

服事的条件(九23-27

这里耶稣给跟从祂的人订下了服事的条件。

(一)人必须舍已。这是甚么意思呢?有一位大学者有如下的解释。彼得曾经有一次否认他的主。这即是说,彼得对耶稣的态度是,‘我不认识这个人。’否认自己就是说:‘我不认识我自己。’这就是不顾自己的真实存在。对待自己好像是不存在一般。通常我们会把自己当作全世界最重要的人物般看待;如果我们立志要跟随耶稣,我们必须忘记自我的存在。

(二)人必须背负他的十字架。耶稣深明钉十字架的意思。当祂还是大约十一岁的小男孩时,加利利人的犹大曾经带领群众,掀起一幕反抗罗马人的暴动。他攻占了撒科尼斯(Sepphoris)的罗马军械库,而撒科尼斯与拿撒勒只相距四哩之遥。罗马兵的报复来得快而突然。撒科尼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而二千个暴乱者被钉在十字架上,沿着路边排成一线,好作为其它想图谋暴乱的人一个前车之鉴。背负十架的意思,乃是为了要忠于耶稣,必须预备自己,面对任何困难;也就是为了要忠于基督,要忍受人所能做得出最恶劣的行径。

(三)人必须使用忍他的生命,并不是要贮藏生命。整个世界的标准得要改变过来。问题再不是,‘我可以拿多少?’而是‘我可以给多少?’问题不再是,‘怎么做才安全?’而是‘怎么做才对?’不再是,‘最少可以多少?’而是,‘最大的可能是甚么?’基督徒一定要了解,他的生命是 神所赐的,并不是为自己存留,而是要为别人付上;并不是要节省火光,而是要为基督和别人而燃烧。

(四)对耶稣忠心的得奖赏,不忠心的必受惩罚。如果我们在此时对祂忠心,在永恒里祂便会显露祂的信实。如果我们在这世界里跟随祂,在那日祂必会承认我们为祂的子民。但假若我们的生命里头没有基督,虽然我们口头尽管承认,到那天祂除了否认我们,祂不能做甚么。

(五)在经文最后的一节,耶稣提到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死之前,必看见 神的国。有人主张耶稣是在盼望祂荣耀的再来,祂是在宣称,当中有人在有生之年必看见这事的发生;如此说来,实在是完全误解了耶稣的意思。事实并非如此。

耶稣的意思是,‘在这世代要过去之前,你们要见到天国已在途中的记号。’无可怀疑,这已是既成的事实。就像面酵在面团里,有些东西已在改变这个世界。有时候,如果我们能抛开悲观的论调,放眼渐露曙光的世界,那将会是多好的一回事。

正如克劳夫(A. H. Clough)写道:

‘别说挣扎尽归枉然,
劳苦与创伤亦皆无益,
敌人未曾委顿,未曾失败,
好比事情千古未稍改变。

若希望是骗子,恐惧可以是说谎者;
可能,你在烟尘笼罩处,
此际你的同伴在追赶飞鸟,
而你却占据着阵地。

有如倦怠的浪花,无聊的破碎,
看来这里的痛苦并未获得寸进,
在远方,通过小溪与海湾的努力,
悄悄的来,汹涌而至,是主流。

并不单是面东的窗,
日光一来,一片光明。
在前面太阳慢慢的爬起来,何其缓慢!
然而西向,一望,大地一片光辉!

我们应当振奋──天国已经近了──我们应为天国临近的每一记号而感谢 神。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每日研经丛书》路加福音第九章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