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mdyj.net/index.asp) -- 61彼得后书 (http://mdyj.net/list.asp?boardid=567) ---- 《每日研经丛书》彼得后书第一章 (http://mdyj.net/dispbbs.asp?boardid=567&id=10272) |
-- 作者:月亮湖 -- 发布时间:2013/3/13 15:51:00 -- 《每日研经丛书》彼得后书第一章 彼得后书第一章 开创新风气的人(一1) 对新约稍有了解的信徒,对本书开卷语所说微妙的关系,无不感到有‘美极了’的情怀。彼得写信给那些‘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而他也自称为西门彼得。这些人到底是谁呢?这问题只有一个答案:这些人就是与 神的选民犹太人相对的外邦人。这些人以前毫无身分,现在竟成了 神的子民(彼前二10);这些人以前是外人,在以色列国民以外的局外人,一度曾是远离 神的,现在却得与 神亲近(弗二11-13)。 彼得的手法很生动,他的用字在人心中不期然的产生回响,‘同得一样宝贵信心’,希腊字是isotimos; isos有同等的意思,而time是尊荣的意思。这字特别用在那些在异乡能与当地土着同享公民开创新风气的人权利的人。比方,约瑟夫说在安提阿的犹太人被赐isotimoi的身份,能使马其顿人及居住该地的希腊人同享同等的尊荣及权利。彼得写信给那一度曾遭人白眼的外邦人,现在却能与犹太人,甚至与使徒同享 神国子民的权利。 这赐给外邦人的权利一事,有两点重要的真理必须加以仔细的思考: (甲)这全是 神所赐的:他们并不能赚取 神的恩典;一切都不是人为的,好像抽签得赏一般。换言之,他们所拥有新国民的权利全都是 神的恩典。 (乙)这一切事的成就都是透过救主耶稣基督之义,因为 神并不徇情面; 神的恩典是毫不徇私的赐给世上所有的国家。 这一切与彼得的另一个名字西门又有甚么关系呢?在新约中他通常被称为彼得;但有时他却称为西门,其实这是在耶稣还没有称他为矶法或彼得以前的名字(约一41-42);除了这里以外,全本新约只有另外一处圣经称他为西门。(使徒行传十五章记载耶路撒冷教会会议的议决:教会的门应向外邦人敞开。当时雅各说:‘方才西门述说 神当初怎样眷顾外邦人,从他们中间选取百姓归于自己的名下。’(徒十五14)在这封信的开卷语里,彼得自称西门,写信给那些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外邦人,西门这名字只在教会决定将门户向外邦人大开,使外邦人能同蒙神恩的场合中被使用;而这又是除本段经文以外,西门这名字唯一被用的另一个实例。 西门这名字再一次提醒收信的人──彼得是一位开创新风尚的人物。他向外邦百夫长哥尼流开福音之门(徒十);因为西门权力的影响之故,耶路撒冷教会会议才有向外邦人大开门户的决定。 荣耀的事奉(一1)(续) 彼得称自己是耶稣基督的仆人,‘仆人’一词的希腊文是doulos,有奴隶的意思。这或许有点古怪,因为这是一个很低下的名号,但,这位伟大的人物竟将这低下的名号看为最尊贵的。身为以色列人的伟大领袖及传律法的摩西,被称为 神的doulos(申卅四5;诗一O五26;玛四4)。伟大的将帅约书亚被称为是 神的doulos(书廿四29)。最伟大的君王大卫是 神的doulos(撒下三18;诗七十八70)。在新约里,保罗是耶稣基督的仆人(罗一1;腓一1;多一1),连雅各(雅一1),犹大(犹一1)都乐意用这名号自称。在旧约里面,先知被称为 神的douloi(摩三7;赛二十3)。在新约里面,基督徒也经常被称为基督的仆人(徒二18;林前七22;弗六6;西四12;提后二24)。这名号的意义极为深长啊! (一)称基督徒是 神的doulos是表明他是绝对地属于 神所有。在古代的世界里,一位奴隶主拥有奴隶正好像他拥有一件工具一样。一个工人可以辞工,另事新的主人;但一个奴隶却没有这样的权利。基督徒也如此绝对地属于 神。 (二)称基督徒是 神的doulos是表明他应绝对听凭 神的使唤。在古代的世界里,主人可以任意地对待其奴隶;主人甚至操其奴隶的生死之权。基督徒再没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因为他一切的权利已经完全献给了 神。 (三)称基督徒为doulos是表明他应绝对地顺服 神。对奴隶来说,主人的吩咐就是他唯一的律法;在任何的景遇里,基督徒只应说:‘主啊!你要我怎样行呢?’ 神的命令是基督徒唯一的法则。 (四)称基督徒为doulos是表示他应不断地服事 神,在古代的世界里,奴隶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没有假日,更没有闲暇逸乐的时刻。所有的时间都是属于主人的,基督徒绝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分为属 神的,及属自己的部分。基督徒应该每时每刻都事奉 神。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彼得谈及 神和救主耶稣基督的义。钦定本的译文是‘ 神和救主耶稣基督’,这译文很明显是指两个不同的个体,即 神及耶稣。而摩法特及标准修定本则按希腊文直译为‘ 神,救主耶稣基督’,这译文很明显的只指一个个体。这译文最奇特的地方就是称耶稣为 神,这是新约中罕有的现象。这相似的语句可从多马的呼喊:‘我的主,我的 神’可见一斑(约二十28)。这不是要我们争辩,更不是神学上的问题;对彼得及多马来说,称耶稣为 神并不是神学问题,而是内心极度敬奉的自然流露。他们觉得世间的字眼无一能充份表达他们所认识的主的伟大。 宝贵的知识(一2) 彼得用很不寻常的手法来表达这一个思想,即恩惠和平安是藉认识 神和主耶稣基督而来的。他是否将基督徒经验的获得完全建基于知识呢?首先让我们来思想一下他所用知识(epignosis)一词的义意,这希腊字有两方面的意思: (甲)增长中的知识的意思:知识一词的希腊字通常是gnosis,但在这段经文中,却在gnosis前面加上了一个前置词epi,而这前置词有‘向着’,或‘沿着这方向’的意思;因此epignosis便有‘沿着其欲求知的方向不断迈进’的意思。恩惠与平安因着人愈多认识主耶稣而多多加给他。曾有人如此说:‘基督徒能愈多礼会耶稣基督的意义,他们便愈能礼会恩典的意义,平安的经历。’ (乙)Epignosis也有另外一个意思:在希腊文里,这字有‘完全的知识’的意思。比方说蒲鲁他克曾用此字表示对音乐的专门知识,与业余者对音乐的普通知识相对。所以,这里的意思是:认识主耶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知识。’其它的知识可能令我们学到新的技巧,新的了解,新的才能,但‘认识耶稣’却是一切知识之母,只有这知识才能带来人心所渴望的恩典与平安。 再者,彼得又采用一切异教徒所常用的字眼,但却注以新的意义。当彼得写这封书信的时候,‘知识’是异教所常用的术语。以下只举一例说明这情形:希腊人对智慧(sophia)的定义是:通晓人间及天上之事。寻求 神的希腊人以下列两种方法来获此知识。 (甲)藉哲学的思维:他们欲纯以人类之思想来达到 神那里,这方面有明显欠妥之处。比方说, 神是无限的,人类的思想是有限;有限的头脑绝不能完全了解那无限的 神。很久以前,琐法(Zophar)曾如此问道:‘你考察,就能测透 神么?’(伯十一7)。假如人能认识 神的话,这绝不是出于人的头脑,乃是基于 神乐意显示祂给我们认识。再者,假如宗教是基于哲学的思维,那么,信者必然寥寥无几,因为并非人人皆是哲学家。这并不是彼得对知识的了解。 (乙)藉‘天人合一’的神秘经验:这是神秘宗教所提供的方法,这都是与受苦有关的;即某位神受苦,受死,又复活的戏剧化的故事。参加此等宗教的人则被授以此故事内在的神怭意义,再加上长时间的禁食,禁欲,及心理上的准备等,以上都在准备过程中不可少的仪式。在正式的仪式之中,一切的进行都配以礼拜仪式,富挑逗性的音乐,灯光控制及燃点香料。这一切的做法,都是为了使加入此宗教的人士,在参与这些仪式的过程中,能获得与这位受苦,受死,复活及得胜的神合一的经验。因为并非每一个人都有此种神秘经验的条件。再者,此种神秘经验并不持久,只是倏忽即逝,这经验可能会留下一些残余的效果,但这不一定是一种持久不变的经验。换言之,神秘的经验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已。 (丙)这认识耶稣基督的知识不由哲学思维、神秘经验而得,又由何处得呢?在新约里面,‘知识’一词皆以‘个人的知识’为特色,保罗并不是说:‘我知我所信的是甚么;’他乃是说:‘我知我所信的是谁。’(提后一12)基督徒对耶稣应有个人的了解;这了解应每日更新,以达更亲挚的关系。 当彼得谈及恩惠平安要因认识 神和主耶稣基督而来的时候,他并不是将宗教理智化;他乃是说基督教所看重的乃是基督徒与耶稣基督间那不断更新的个人关系。 耶稣基督所赋于人类的福泽(一3-7) 在第三及第四节的经文里,耶稣基督的画像竟是那么清晰地被描绘出来。 (一)祂是满有能力的基督:在祂里面的能力是永不会破灭的。在今日的世界里,生命的悲剧何止千万,但,其中一项却特别令人捶胸哀叹,即爱心受挫折;因爱心不能外彰而束手无策,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所亲爱的又遭受无情的灾难。但是基督的爱却由其大能大力所推动,故永不会失败,基督的爱永不止息。 (二)祂是慷慨宽大的基督:祂将一切关乎生命的敬虔或宗教的事都赐给我们。彼得所用宗教一词的希腊字是eusebeia,意思是指实用的宗教。彼得乃是说:基督不单将生命的真谛告诉了我们,更赐下力量使我们活出生命的真意义。祂赐给我们这实用的宗教,这也就是宗教在生活中的实践,目的并不要我们离群独居,而是要我们过入世而又得胜的生活。 (三)祂是赐宝贵应许的基督:这并非说祂只赐下宝贵的应许,便完事了;祂更兑现祂所赐的应许。保罗曾用其另一个说法来表达与此相同的观点,他说: 神所有的应许,在基督里都是是的(林后一20)。这些话的意思乃是:耶稣对祂所作的应许说:‘应验吧!’祂是毫无保留的许下承诺。有人曾经如此说──当我们信了耶稣基督以后,每逢读圣经遇到一些应许说:‘无论何人……’我们可以立刻说:‘我有权利要求兑现这应许。’ |
-- 作者:月亮湖 -- 发布时间:2013/3/13 15:51:30 -- (四)祂是我们所凭借脱离世界败坏的基督:彼得要面对从反律法主义者而来的挑战,他们利用 神的恩典作犯罪的借口。他们说 神恩浩荡足可遮盖一切的罪;因此,犯罪是无伤大雅之事,因为基督的恩典会给我们赎罪。任何人若有这种心思的话,也就是说,他很想去犯罪。但,耶稣基督却能帮助我们胜过从世界情欲而来的诱惑,且藉其同在与能力洁净我们。只要我们住在世上一天,罪的诱惑总是强有力地吸引我们。但在基督的面前,我们就拥有对抗诱惑的盾牌。 (五)祂是使我们能有份于 神性情的基督。彼得在这里又采用了异教思想家所熟知的字眼。他们经常要分享 神的性情,但有一点差异是必须谨记的──异教思想家相信人能有份于 神的性情,就是基于他是人的缘故。世人应按其内在已有的 神性而行。但,论点的错误乃是:生命的实况与之相冲突。环顾四周,到处充满艰涩,仇恨,情欲,罪行;道德的沦落,无可救药。而基督教却主张人可分享 神的性情,这一方面是表明人有这种分享 神性情的可能,但,另一方面却没有限制其无限的潜质。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十10)某位古教父曾如此说:‘祂成为人,为要使我们成为祂的样式。’人里面有分享 神性情的潜质,这潜质只有在耶稣基督里才获得体验。 生活的装备(一3-7)(续) 彼得劝勉我们应多多努力,以某些伟大的品行美德来装备自己。‘装备’一词的希腊字是epichoregein(译者注:和合本并无译出‘装备’一词),这词在十一节中又出现,谓信徒得着充份的装佣,得以进入 神永远的国。 这是众多带有图画般背景希腊字之一。此字的动词epichoregein是由名词Choregos而来,是指诗班的领导者。希腊,特别是雅典出了多位着名的剧作家,如艾斯区罗(Aeschylus),沙孚克里(Sophocles),及欧里披蒂(Euripides)等,他们的作品震古烁今,时至今日,人们仍然视之为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这些剧作需有大型诗班才可演出,故此所需开支极庞大。在古代雅典,有许多热衷戏剧的人士便自动集资以招募,维系,训练及装备这些诗班员。在某些宗教节日里,负责人便安排演出某戏剧。比方,狄奥尼西亚城(Dionysia)有计划推出三个悲剧,五个喜剧及五个祭酒 神的合唱剧,这些剧皆须诗班合唱,故须找赞助人资助诗班的费用;当时约需三千值得拉马(drachmae)(币值名词)。这些因有爱其城镇,自愿集资以支持这盛举者,皆称为choregoi,而执行此项责任的行动则为choregein。这字带有豪爽之意。因为在支持这盛举时不应吝啬小器,而应大解善囊,倾力相助,以期有一精彩的演出。Epichoregein后来包罗的范围更广,不单是指装备赞助诗班的人,更可以指装备军队,提供其一切行军必须的人;也可指以必须的美德装备生命的人。无论在任何一个用法里,以豪爽的态度来作装备的工夫是不可或缺的。 故此,彼得劝勉其会友以美德来装备他们的生命;而那装备应尽量大力、豪爽。总括说来,装备一词是鼓励我们追求生命中最美善,最光明的一面。 另有一点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就是在第五、六节中,彼得劝勉我们必须加上各种美德,以爱为最高境界。在这概念后面是斯多亚派的观点。因为此派人士着重生命中的德行必须不断成长进步,他们用prokope这希腊字表示这观点。Prokope也有领军以达目标之意。基督徒生活中的美德也应不断增长。 摩法特曾引用一句话说道:‘基督徒的生活绝不应有一曝十寒的态度。’有很多人便陷入这不幸的情况之中:对基督教起一时之兴趣,热心非常,但在表达基督徒生活时却如百上加斤,难于前进,最终只有失败的份儿。 这又使我们思考到另一个重要的观点,彼得劝勉信徒应该尽量殷勤努力以达此目的。换一句话说,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人的努力加上 神的恩典,是美满成功生活的不易真理。正如保罗所说的:‘……就当恐惧战竞,作成你们得救的功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 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2-13)每作一事皆应以信心为依归,这固然不错,但假如这信心不在生活中有所表达,那么,这信心是毫无作用,毫无价值的,这是保罗衷心赞同的观点。信心不单只尊重基督所赐的应许;信心也尊重基督的要求。 比格指出亚理斯多德在其所着Nicomachean Ethics一书中曾发表喜乐之源的理论。亚氏认为快乐之源有三:(一)可藉训练,学习及培养正确的习惯而得。(二)快乐是 神所赐的恩典。(三)快乐之获得皆出于机遇。 以基督徒的立场来看,快乐之获得完全基于 神的恩典及人的努力。我们并不能赚取救恩,但,我们却应殷勤努力以达基督徒优美生活的目标。本革尔(Bengel)在其着作中讨论这段经文时,要读者参阅十个童女的比喻,五个是聪明的另外五个却是愚蠢的。他写道:‘火是 神所赐的,完全由 神而来,人为的努力毫无作用;但,使人能不断燃烧发光的油,就是其努力学习的态度,则应殷勤不断地注入其生命之中。’ 信心并不使人懒惰,不努力; 神的慷慨并不是免掉入的努力。生命最美的表达,乃是 神的恩典,加上人的努力所产生的优美境界。 美德的阶梯(Ⅰ)(一3-7)(续) 以下让我们思想本段经文中所开列的各项德行,基督徒应在德行上步步高升。有一点应注意的,这一类开列德行的单子在古代世界中是非常普遍的。当时书籍昂贵,且不易获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背诵资料是绝不可少的。所以将数据编排成易于记忆的点数,以供学生背诵是最普通的教学方法。其中一个教学法是藉游戏方法来学习各种德行的名称。就是将德行的名称写在筹码上,以作输赢的记号,以助学生的记忆。开列德行的表格在基督教着作中也非常普遍。保罗记载了圣灵所结的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王22-23)。根据教牧书信的记载, 神的仆人应有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等美德(提前六11)。黑马牧人书(Shepherd of Hermas Visions 3.8.1-7)则记载信心、节制、朴实、纯良、敬虔、仁爱等不可分割的德行。在巴拿巴书信(二书)中则记载敬畏及坚忍是信心的助手;忍耐及自律是我们的盟友;若人能拥有这些美德,他便可拥有智慧,谨慎,了解与知识。以下让我们仔细查考每一项德行的意义。 (一)信心(Pistis):信心是万物之根本,对彼得来说,信心是确实相信耶稣所说的都是真实无讹的;我们可以绝对信靠祂的应许,及遵行祂的要求。绝对信靠耶稣所应许下的承诺是通往喜乐,平安,能力之不二途径。 (二)有了信心,还要加上德行或勇气。希腊字是arete;这字在新约中极少出现,但却是形容德行最贴切的字,有优良的意思。这字有两个特别的意义: (甲)Arete有‘有效的优良表现。’以下试从此字广泛不同的用法中列举例子来说明一下──这字可用来描述肥沃的土地;及神只们伟大的行动。Arete也是使人成为优等公民,良师益友的美德;也是使人能过优美生活的德行。 (乙)Arete通常有勇气的意思。蒲鲁他克说 神是Arete的盼望,并不是懦弱的借口。玛加比二书记载以利亚撒(Eleazar)宁可牺牲,也不愿违反 神及其先祖的律法;整个故事以他的牺牲为无比勇气arete的模范,可怀念的美德为结。他不单是当时年青一辈的人的榜样,更是普世人所应效法的模范(玛加比二书六章卅一节)。 在这一段经文中,我们不必要从两个意义中任择其一以作解经的根据;二者的意义皆有可能。信心不能只一味退缩于暗角中,而应以有效地服侍 神及人群为宗旨;再者,信心也必须认定勇气的来源,及其事奉的对象。 (三)有了勇气,还要加上知识:这字是gnosis。在希腊文里有两个字,其意义相似,但二者有显着不同的特色。Sophia是智慧,即‘了解天上及人间事物的意义及其缘由’的意思。这是指对事物的第一因,及奥秘,终结对事物的了解。Gnosis是指普通实用的知识;是将由sophia而来的最终了解,应用于特别情况中的能力。Gnosis也是使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循规蹈矩而行的知识。因此,除了信心,还要加上勇气和效能;除了勇气和效能,还要加上排解生活难题的实际智慧。 美德的阶梯(Ⅱ)(一3-7)(续) (四)有了这实用的知识,还要加上节制或自律,希腊字是egkrateia,意思是有自我克制的能力。希腊伟大的学者们都经常谈论、思考这德行。亚里士多德将人及其情感分为四大境界。Sophrosune在这境界里,理智控制了情感;我们或可称之为沉着冷静。akolasia与前者的境界正好相反,是情感控制了理智;我们或可称之为淫欲横流。在这两个境界之间有akrdsia即理智与情感相争;而后者获胜,这又可称为不能自制的境界。而egkrateia即理智与情感相争,前者获胜的自律境界。 Egkrateia是一项基督徒的德行,同时,这也是基督徒崇尚伦理的模范。这伦理并不假想人会戒绝七情六欲,登入不食人间堙火的仙界;相反的,这伦理深信人的情感仍然存在,还受到控制而成为人的奴仆,而不是奴役人的霸王。 (五)有了节制还要加上忍耐,希腊是hupomone。屈梭多模曾说hupomone是‘德行之后’。这字在钦定本中译为忍耐,似乎意义太消极了一点。Hupomone这字的涵义里包含了勇气的因素。西塞罗对拉丁字Patientia守所下的定义是:‘为了尊荣与公益,自愿每日忍受艰苦。’亚历山太的荻地模在论约伯的性情时曾如此写道:‘这并不是说义人在忍受煎熬时,不得有任何情感冲动的表现:当一个人忍受煎熬时,仍然存着为了 神的缘故而不计较忧苦的心,则是一种崇高的德行。’Hupomone并不只是一味容忍,而是带有向前瞻望的勇气。希伯来书的作者曾如此谈述耶稣,谓祂为了前面的喜乐而忍受十字架的羞辱(来十二2)。这就是hupomone,基督徒的坚忍。这是勇敢地接纳生命中的每一难处,而把难处只当作是进步的阶梯的崇高观念。 (六)有了忍耐,还要加上敬虔;希腊字是eusebeia,但,意义很难翻译。本文中将此字译为敬虔也是很牵强的,因敬虔一词给人带来一些不良印象。Eusebeia之最大特色有二:具有eusebeia的人会正确地崇拜 神,及公平地对待祂;但也服务他人,及公平地对待他人。那具有eusebes(形容词)的人也就是与 神及人都有正常关系的人。Eusebeia可说是最能实践化的虔敬。 我们可以从希腊人以具有此德行者为模范的例子,可见这字的意义:这模范就是苏格拉底。色诺芬曾如此描述苏氏:‘他是那么的虔诚和热心,甚至不肯与天意相背丝毫;是那么的公平正直,绝不作伤天害理的事;是那么的自律祥和,不以利己为宗旨,只以造福人群为己任;是那么的敏锐和有智慧在分别善恶时绝无错误。’(Xenophon : Memorabilia 1.5.8-11) 在拉丁文里,这字是pietas。霍莱形容在罗马人的概念里,那具有此品德的:‘他是不受个人情欲及私欲的诱惑;Pietas是人的天职,以敬畏 神为首任,以对父母、儿、女、家人及国家应负之责任为次。’Eusebeia也可译为宗教;当要为这字下定义时,我们更可以看见基督教的实践性。当人成为基督徒的时候,他便承担了对 神、对人的双重责任。 (七)有了虔敬,还要加上爱弟兄的心:希腊字是Philadephia,正译是兄弟之爱。意思是有一种宗教热诚,使人与其同胞有所分别。他人的要求,成了他祈祷、研经及默想的阻碍,人际关系的普通要求,使成了讨厌的事。伟大的斯多亚学派的哲者伊比克德从未结婚,他曾幽默地说:他以无牵无挂的哲者身份对世界所作的贡献,比他‘作两三个脏鼻的孩子’的父亲的贡献更大。‘一个兼管家庭杂务的人,怎能同时作传道授业解惑的伟大教师呢?’彼得的意思乃是:假如某信仰令人觉得人际关系是重重顾虑的话,这便是绝对有问题的。 (八)基督徒德行的阶梯必以爱作总结:对兄弟有友爱之心还不足够;基督徒的爱心必须如 神的爱之伟大广阔,如使太阳高升,普照恶人及义人,降雨给好人及歹人。基督徒必须向世人彰显 神对他无边的爱。 勇往直前(一8-11) 彼得极力勉励信徒们在德行上,应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决心。我们若对任何事物愈有求知之心,我们则会对该事物了解愈深。‘凡有的还要再加给他’这句话一点也不错。进一步是一个不停顿的过程。摩法特在论及我们和主耶稣的关系时曾如此说:‘藉着与主同活,为主而活,我们能学效主耶稣。’正如诗歌所说的: 愿众心崇敬主名, 我们愈在德行上进步,我们就愈发认识主耶稣;我们应勇往直前,永不退后。 但,我们若不努力争取上进,某些不幸的事便会发生。 (甲)瞎眼:我们失去了因认识耶稣基督而来的引路明灯。这就好像彼得所说的,若没有与主同行的话,我们就行在黑暗中,看不清前途的方向。 (乙)我们就成了彼得所说的muopazon,这字有两个意思:即近视;我们很容易患上了生命的短视症,只看见目前而看不见远景,一味只注视属地的有限事物而忘却永恒。另一个则是霎眼,闭目的意思。我们很容易对生命中的不幸转目他视,置若罔闻。没有基督同行的生活是近视的,是不能正视生活难处,及懦弱的。 再者,若不在德行上长进,就是忘了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彼得是想到洗礼,在那个时候,洗礼是指给成人洗礼;这是一项理性的决定,决志离开旧日的腐败,进入新生。这个受了洗的人,若不在德行上有长进,就根本忘了或未曾经历随洗礼而来应有的经验。对许多信徒来说,洗礼只是加入教会,成为会友的仪式。自此之后,便一成不变,依然故我,这种态度简直就是误解了成为会友的意义;因为既成为会友,就要不断的长进,成熟。 总括来说,彼得劝勉他的会友们尽力坚定 神的恩召,这是一项无比的要求。从一方面来说,一切都是出于 神:因为 神召了我们,我们才可以成为祂的子民;若果不是祂的恩典和怜悯,我们简直是束手无策,一事无成。但这却不是说我们不应努力上进。 让我用一个比方,这个例子虽然不是那么完美,但起码也可帮助我们明白。假如一个财主选了一个穷小子,给他一个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他从未想过的。这位财主给这穷小子的,是他绝对没有办法靠自己的能力所能达到的;但这穷小子若不努力上进,良好的机会只会随风而逝。恩慈的赐赠与个人的努力,是使整个过程完全成功的绝对因素。 神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神藉祂的怜恤和恩典召我们;同时,我们必须尽力追求上进。 如果我们勇往直前不断上进,彼得说,我们便可以丰丰富富的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我们在途中也不会失脚滑倒。彼得在这里并不是说我们永不会犯罪;在他的脑海里有一幅行军图,他的意思乃是说,我们不会从这行列中滑倒而被遗弃。如果我们勇往直前,向上成长,后果一定令人惊异,但千万别忘记 神的帮助是成功不可少的因素;困难虽多,但 神会帮助、鼓励我们,使我们不气馁,直达旅途终点。 |
-- 作者:月亮湖 -- 发布时间:2013/3/13 15:52:06 -- 牧者心声(一12-15) 这段经文将一位牧者的心声表露无遗,彼得论述两点有关讲道与教导方面的真理。第一,讲道是提醒会友们已知的真理,使他们重温已经忘怀,或忽略,或模糊不清的真理。第二:彼得继续地毫不妥协的斥责及警告,但他却以嘉奖的口吻开始。他表示其会友已经知道真道,而且在真道上坚定不移。一位传道人、教师或父母,都会体会鼓励比斥责的成效来得大。嘉奖性的鼓励,比严峻的苛责更能改变人心。彼得知道使人静听其叮咛的不二法则,乃是使对方晓得我们对他仍充满信心。 彼得盼望其死亡之早至,他以其身体为一帐棚,正如保罗所说的一般(林后五4)。这是早期基督徒作者所乐用的字眼。致丢格耶妥书(The Epistle to Diognetus)如此说:‘不死的灵魂却居于必死的帐棚内。’这图画无疑是由旧约的族长们的游牧生活而来,他们并没有固定的居所,只暂住在帐棚内,因为他们正在往应许的路途上。基督徒清楚知道这世界并不是他永久的家乡,世界的旅程只是通往永恒住处的过程。十五节也包含这个意思,彼得表示他的离世正如出埃及一般;出埃及一词固然是指以色列人脱离埃及,往应许之地的专有名词。但,彼得不将死亡看成为万事的终结,而是往 神所赐的应许之地的阶梯。 彼得说耶稣基督已经告诉他离世的日子即将来临,这可能是指约翰福音廿一章十八至十九节中的预言,这段经文记载耶稣预言彼得也将被挂在十字架上。这日子即将来临。 彼得说他要采取步骤,使他们虽然在他离世以后,仍然记得这些教训,这可能是指马可所写的福音书。教会的传统皆认为马可福音是彼得的证道数据。爱任纽说在彼得和保罗离世以后,身为彼得的门徒和传译者马可,将彼得的证道数据,加以记录并传诸后世。第二世纪末叶的帕皮曾记载许多有关初期教会的传统,也曾对马可福音作出与上述相似的论点:‘马可是彼得的传译,他正确地,却不是按先后次序地,将基督的生平言行按其所能记载的记录下来。因为他没有亲自听过及跟随耶稣,只在后期曾跟着彼得,正如我所说的,彼得为了要使其教训实用化,故此,并没有把耶稣所说的话按先后次序,作有系统的解说。故此,马可凭记忆写出来的数据也不算不正确,因为他的主旨并不在于略去,或谬解他所听见的一切。’这段经文的意思可能是说彼得虽然死了,但他的教训仍被保存于马可福音之中。 总而言之,牧者的心肠是绝对良善的,他欲在有生之年,还有一口气,要向其会友阐扬 神的真理,并设法使其会友在其死后,仍然谨记他的教训。他写这些书信并不是为了要扬名后世,而是要高举基督。 信息及宣扬的权利(一16-18) 彼得在这段经文中向其信徒传出了有关‘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降临’的信息。在以后的讨论中,我们会明显地知道本书的宗旨乃是坚定信徒们对主再来的信心。彼得所攻击的异端分子,一早已抛弃了这个信仰;因为时光飞逝,而耶稣还没有再来,这令人产生耶稣再也不来的怀疑。 这是彼得的信息,在表白了这信息之后,他继续表示他有宣扬这信息的权利;这举动骤眼看来似乎令人很惊讶。他有宣扬这信息的权利是因为他曾和耶稣在圣山上(登山变像的事实),看见极大的荣光,又何幸竟能听见 神向耶稣所说的话。换一句话说,彼得并不用登山变像的故事来预言耶稣的复活,这固然是一非常普遍的见解;相反的,他以此故事来表示预尝再来时的荣耀。马太福音十七章一至八节;马可福音九章二至八节;及路加福音九章廿八至卅六节,皆有记载登山变像的故事;彼得将之解释为预尝再来时的福泽,而不是预言耶稣的复活,这看法是否正确呢? 登山变像的故事有一特色,即在三本福音书的记载中,在记述了登山变像的事之后,便立刻说‘站在这里的人,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 神的国。’(太十六29;可九1;路九27)这便可见登山变像及主再来是有连带关系的。 无论如何,有一点事实是可以肯定的,彼得写本书的主旨,乃是挑旺信徒们对主再来的信念,而他以其在圣山上的经验作宣扬此信息的基础。 在第十六节中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字眼,彼得说:‘我们亲眼见过祂的威荣。’亲眼见过一词的希腊字是epoptes,在当时,这是一个专有名词。我们曾经谈过有关神秘宗教的事,这些宗教都基于一些神只出生、受死、复活的戏剧化故事;而神只受难是周而复始,连绵不绝的过程。在这些宗教里,信徒们要经过长期的教导和准备,才可以参与这神只受难的戏剧的演出。藉演出此剧,信徒可以有与这死而复活的神合一的经验。当他达到这个阶段时,他已是该宗教的一分子,而epoptes则是用来表明该教徒身份的专有名词,他是神只所经验的目击证人。彼得说基督徒是基督受苦的目击证人。透过信心的眼睛,他看见了十字架;透过信心的经验,他与基督一同向罪死了,却又与基督一同复活,进入公义中。因着他的信心,他已经与耶稣基督的死、复活、及能力合而为一了。 先知的叮咛(一19-21) 这是一段很难解释的经文,因为文中希腊文的意义繁复非常,让我们逐一细心研究。 (一)本文第一句的希腊文可以译为:‘在预言里,我们有主再来更确实的凭据。’如果彼得的意思果真如此,他乃是说先知们所说的,比他在圣山上所经历的,提供更确实的凭据。 虽然这说法很牵强,但彼得表示这想法也不是绝不可能的。在彼得写这书的时候,当时非常着重预言在基督教中之应验以证预言之确实性。有许多例子说明人读旧约圣经而悔改加入教会,乃是看见旧约预言都在耶稣身上得到应验。因此,我们或者可以说先知预言是主再来的最有力的明证。 (二)在我们的立场来说,以下这个论点比较稳当:‘我们在圣山上所看见的,更确实地证明了先知所说有关主再来的预言。’ 总括来说,耶稣在登山变像,脸面放光,再加上先知们的异象等,都指向主再来的确实性;既然如此,世人也必须接纳这事实及预备迎接主再来。 在这段经文中:‘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这有下列两个可能的意义。 (一)许多早期的学者都将之解释为:‘任何先知在解释任何历史的情况,或历史的进程时,他们都不是表达私人的意见;他们乃是将 神赐给他们的启示宣扬出来而已。’这是很有可能的解释。因为旧约记述假先知的特点乃是随私意解说,而不是传达 神要他说的。耶利米严峻地指控假先知:‘他们所说的异象,是出于自己的心,不是出于耶和华的。’(耶廿三16)以西结说:‘愚顽的先知有祸了,他们随从自己的心意,却一无所见。’(结十三3)希坡律陀形容真先知如何获得信息:‘他们不以自己的能力来宣扬信息,也不随己意解说,他们首先从 神的话里得到真智慧,从异象中得到信息。’ 站在这个立场来看,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先知不能随私意解说;他们所说的应该都是 神的启示,因此,我们应留心听他们所说的一切。 (二)另一个解释乃是‘我们对先知的解释。’彼得当时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情形,就是异端及不良分子以迎合自己所好的手法来曲解先知。这是我们认为很合理的解释,彼得乃是说:‘任何人也不能以投一己所好的方法来解释圣经。’ 这是非常重要的态度,彼得乃是说任何人也不能随私意解释圣经。那么,我们应如何解经呢?为要得着这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问另一个问题,先知们是如何获得信息的呢?毫无疑问的,他们是从圣灵那里得到信息。某些人曾表示如下的意见,就是 神的灵使用先知,就好像作者在操纵他手中的笔,又好像演奏者手中的乐器一般。姑勿论如何,事实是 神的灵将信息赐给先知。这样一来,结论就非常明显了:赐信息的既是圣灵,解释这信息也非靠圣灵不可。正如保罗所说的,属灵的人才能看透属灵的事(林前二14-15)。犹太人相信圣灵有两个功能──祂将 神的真理赐给人,祂也使人明白那真理。因此,任何人也不能凭一己的聪明,偏见及随私意解释圣经;我们要靠那赐信息的圣灵才可明白圣经的话。 实际上,这有两个意思。 (甲)在古往今来虔敬的学者心中,圣灵不断地工作,他们在 神的带领下解释圣经,使我们得着光照。如果我们也想解释圣经,我们就不能趾高气扬地强调只有我们的解释才是绝对正确的;我们必须谦虚地参考其它学者们的解释,看看圣灵赐给我们的信息又是如何。 (乙)再者,圣灵住在教会之中,也在教会中运行工作;既然如此,我们必须在尊重教会的教导,信仰及传统的大前提之下来解释圣经。在信仰的立场来看, 神是我们的父,而教会则是我们的母亲。如果某人发觉其对圣经的解释,与教会的信仰互相冲突的时候,那么,他便要虚心地检讨自己,看自己的解释是否出于私意,而不是出于圣灵的光照呢? 彼得强调圣经并不是人私意的组合,乃是 神藉着圣灵所赐给人的启示。因此,我们绝不能凭私意解释圣经;相反地,我们必须靠那赐信息,及仍在教会中运行工作的圣灵的光照及引领,来解释圣经。──《每日研经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