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mdyj.net/index.asp)
--  58希伯来书  (http://mdyj.net/list.asp?boardid=564)
----  《每日研经丛书》希伯来书第六章  (http://mdyj.net/dispbbs.asp?boardid=564&id=10218)

--  作者:月亮湖
--  发布时间:2013/2/26 11:48:27
--  《每日研经丛书》希伯来书第六章

希伯来书第六章


进步的需要(六1-3)

希伯来书作者认定基督徒的生活必须寻求进步。教师若要时常回头再教当初开始时所教的功课,学生很难有进展的。希伯来书作者要求读者要达到完全的地步telieiotes。这个字的形容词(Teleios)有专门的解法。毕他哥拉(Pythagoras)把他的学生分为初学者(hoi manthanontes)和资深的(hoi teleioi)。斐罗则分他的学生为三类:刚入门的(hoi archomenoi);在进度中的(hoi prokoptontes)和进入资深的(hoi teleiomenoi),所以‘完全的地步’并不是指有完全的知识,而是在基督教信仰中有一定的成熟阶段而已。

作者所指的成熟有两方面的:(甲)心思上的成熟。人随着年纪增长而对事物应更能深思远虑。在信仰来说,他能对人讲解多些关于信仰的事,和告诉人耶稣是谁。不单止故事上的认识,而是深入的明白它的内蕴重要意义。(乙)生命的成熟。在每天的生长中,他应反省基督对自己有何意义。时刻抱着舍弃旧时恶习的决心,建立有新德行的人格。每天都能加添新的宁静平安和高尚的气质在自己的生活里面。有一个无名的诗人写过一首诗:

‘我要天天生长,变得更美丽,变得更老成;
一切美丽的事物也要一同生长,
一切饰物,刺,织锦,象牙,金饰,
旧了还比新的好。
树老了,仍长出嫩枝来,
街古旧了可以翻新修补,回复昔日的繁华,
我也何尝不可以像它们,
长得更可爱变得更老练。’

基督徒的生活是不应该静止的。前英国首相克伦威尔(Cromwell)衣袋里有一本圣经,上面写了一句拉丁文qui cessat esse melior cessat esse bonus──‘人若停止改善自己,便失去君子之风了。’

这段经文亦可以略见初期教会如何有基督教的基本信仰。

(一)懊悔死行。基督徒的生活是从悔改作开始的;悔改(metanoia)是指心意更新。悔改的人对 神,人、生命和自己都有新的态度。但作者所提反的死行到底其意义何在?在各种可能的解法中,我们抽出几个相关的,和有提示教训的来看看。(甲)‘死行’就是会带来死亡的行为,如不道德、自私、否认 神,没有爱心,羞耻的行为,都可以引人到死的境地。(乙)指礼仪上污秽的行为。犹太人相信触摸死人则涉及污秽,非用献祭洗洁,不能敬拜 神。‘死行’就是指那使人污秽而与 神隔离的事物而言。(丙)指与建立品德无关的行为。犹太人的整个生活却是建立在礼仪上面。一个义人就是能够时刻按着适当的礼仪守则去行事的。但这一切的行为和品德的建立是没有关系的。可能希伯来书作者希望基督徒和那些无意义的礼仪规条,断绝关系,而注视品格的培养和灵性的进步。

(二)仰望 神的信。中文圣经是‘信靠 神’。基督徒生活首要的事是时刻仰望 神,基督徒行事为人不是看人的评价,而是遵循 神的判断。他不靠自己的善行去取得救赎而是仰赖 神的恩典。

(三)各样的洗礼。基督徒必须清楚明白洗礼的真义是甚么。初期教会有一本小册子‘十二使徒遗训’(The Didache)是信徒加入教会必读的基督徒指南,约在公元后一百年左右写成的,内容包括有基督徒洗礼的规则。当时加入教会的人全是异教徒,而洗礼就是进教和宣信的加盟仪式。这本小册子首六章详列基督徒的信仰和生活,使准备受洗的人确实知道他所信的和将来所过的生活是甚么。到了第七章,即描述洗礼的过程:

‘洗礼必须照这样的仪式去施行。当你已经告诫候洗者有关的一切事情后,就用流动着的水,奉父、子和圣灵之名给他受洗。若没有流动的水,任何其它的水都可以。若没有冷水,就用温水。若两样都没有,则用其它的水三次浇泼在他的头上,奉父、子和圣灵的名给他受洗。洗礼前,施洗者和受洗者都要禁食,其它的人若可能的话,都指导他们禁食。尤要者在这仪式之前,那受洗者必须预备两天或三天的时间禁食。’

这篇记载是非常有趣的,初期教会相信,如果可以的话,洗礼最好是把全身浸过。无论用水浸或浇灌三次也好,要奉父、子、圣灵的名去施洗。训导也占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将来的信仰和生活都是基于这个训导的。受洗者要用禁食来准备好身、心和灵性。那时的人,凡加入教会的,都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些甚么,任何人也决不能轻轻的溜进教会去。所以希伯来书作者说:‘你们在洗礼时,已经清楚受了指示,明白你们的基本信仰了。现在我不再复述这一切,但你们在这些信仰的根基中建立更丰满的信仰。’

(四)按手之礼。犹太人行按手礼有三样重要的意义:(甲)移去罪恶──献祭的祭司把手按在那牺牲的动物头上,象征他的罪移到动物的身上去。(乙)祝福──父亲把手按在儿子的头上,把福气送到儿子的身上。(丙)分别出来作一项特别任务──人受按手之礼,担当一项重要职责。

初期教会的洗礼必有按手之礼相连的。这样圣灵藉着按手而临到新受洗者的身上(徒八17;十九6)。这不是真的有实物,经过手溜到别人的身上去,而是当时的人表示对使徒的景仰和尊敬,因为事实上,他们的手曾和耶稣的手接触过,也是耶稣的朋友。一个人能让使徒的手按在自己的头上,也是一件十分光荣和兴奋的事。行按手之礼的主持者不一定是一个职位高的人才能胜任,主要的是看这个人的品格和他是否跟基督亲近。

(五)死人复活。基督教从开始就是一个信仰生命不朽的宗教。它相信人可以活在两个世界里。它教训人,最好的世界是在将来,而目前这世界是个训练的场所,为将来的一个铺路而设的。

(六)永远审判。基督教从开始也就宣告是一个审判的宗教。没有任何基督徒可以忘记在最后的日子里,必须面见 神。别人对自己的观感并不重要,但 神对自己的看法就极为重要了。


再钉基督在十字架(六4-8)

这是一段很可怕的经文。它开始时先扼要叙述基督徒生活的权利:

基督徒已蒙了光照,这是新约常爱引用的思想,这当然是源于基督自己给予人的一幅图画‘他是世上的光’,‘这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一9;九5)殉道者标尼(Bilney, the martyr)曾说:‘当我听见“基督耶稣来世拯救罪人”这何话的时候,我好像在黑夜里,重见白日的光辉。’知识,喜乐,和引路的光辉,与基督一同照进人的生活里面。基督教把光辉的照耀(photismos)和洗礼两字可以作同义语,而且蒙光照(photizesthai)和受洗礼也可以同样用法的。所以在这段经文读到这句话时,有人也曾作这样解释:论到那些已经受了洗礼的人,若他们再犯罪就不能被饶恕了;因此在某些地方的教会,他们把洗礼延迟到人临终之前才举行,以策安全。关于这点,我们后来再加以讨论。

基督徒尝过天恩的滋味。人只有在基督里,才能与 神同享平安。 神的饶恕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去赢取;它是一件不用付钱而取得的礼物。人只要肯走到十架面前,他的重担就可以挪开了。基督徒知道这个无法量度的饶恕经验,是一件来自 神的礼物,是白白施与的。

基督徒分享圣灵。所以他在生活上有了属灵的指示和新的力量,当他发现了这力量之后,他知道无论做些甚么事,都必定有力去实践出来。

基督徒尝过 神善道的滋味。它的意思是基督已发现了真理。人的天性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如盲人渴慕重见光明一样;这是一个权利,但也是一个惩罚。人除非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否则他必终日彷徨焦虑不安的。我们不是已经在 神的话里,找到了真理和生命的真谛吗?

基督徒觉悟来世的权能。犹太人和基督徒同样将时间分为两个世代──现世(hoi nun aion)是邪恶的;来世(homellon aion)是全善的。 神有一天会进入这个世代里;那时将会带来歼灭和破坏。当主的日子来临时, 神必施行恐怖的审判,那时现世随即消逝而来世便开始了。但基督徒可以在现世得尝来世的福祉,在这有限度的时间里,能先尝无限永恒的滋味。

‘天空一片雅淡的蔚蓝色,地上四周一片可爱的浅青色;
在每一层的颜色里,都彷佛有自己的生活,
但没有信仰基督的人,又怎能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
远处传来鸟儿悦耳的歌声,
花朵从美丽的深处发射光彩,
我深深的知道,从开始到如今都一直知道,
我是属 神的,而 神也是属我的。’

希伯来书作者列举了一连串基督徒生活能享受到的福祉,但随即把箭头指向那些背道离经的。

作者所写‘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这句话是甚么意思呢?历代许多基督教学者都曾对不能(adunaton)一字作过解释。伊拉斯姆(Erasmus),认为它表示十分困难,其程度差不多相等于不可能。班杰尔(Bengel)则说在人是不可能,但在 神却可能,关于那些离弃主道的人,只有留给 神去作判断。我们必须知道作者写这信时,适逢接近信徒受迫害的时期。在这非常时期中背道的人,是罪加一等的,因为在迫害受审时,只要不认主就可以保存自己性命。如果人人都这样做时,对教会的打击是很重大的,因为这样懦弱的行为可以反映出人的性命比耶稣基督更加宝贵了。

查问信徒的信仰经常发生在迫害的时候或在迫害之后的。在希伯来书之后二百年间,信徒曾在罗马皇帝丢克理田(Diocletian)统治时遭受大迫害。在残酷屠杀之余,仍活着的信徒,都会逐一接受严厉的考验:‘你曾否不认主而救自己的生命吗?’倘若他们被查出曾真的不认主时,他们就永远被逐出教会的门外。依比描述一个法国人被盘问,他在法国大革命时曾做过些甚么事,那人静悄悄道:我尚能苟且偷生。

这是作者的一个严厉的指责,希望人不要爱自己的生命比耶稣更深,而不是藉此而产生一个教义──强调人在洗礼之后犯罪时,则不能饶恕。世上有谁人敢代表 神判断那一种罪可赦或不可赦呢?但无可否认它的警告是很严厉的,因此人不可轻易拣选苟且偷生而对基督不忠。

接着,希伯来书作者道出一句很恐怖的话来:人若背道,就是重钉基督在十字架。这是否正符合传统中的一个伟大故事──‘主,你要往那里去?──Quo vadis’内蕴的真理吗?这个传统叙述在尼罗王(Nero)大迫害时期,彼得当时在罗马惊慌之际而朝着‘安培仁大道’(Appian Way)逃难,突然耶稣在他面前出现,彼得先开口说:‘主,你要往那里去?’。主回答说:‘我要返回罗马,再钉一次十字架,而这次是为你而钉的。’那时,彼得惭愧非常。感于至诚,于是立即掉头走回罗马城,为主而光荣殉道。

后来到了罗马皇犹利安(Julian)时代,亦曾企图毁灭基督教,回复崇敬罗马的旧神。但他的计划完全失败。戏剧作家易卜生(Ibsen)描写犹利安看见罗马当时的情景而说:‘他(耶稣)现在去了甚么地方呢?他不是在那各各他山上发生的事吗?他现在究竟在那儿继续工作呢?那曾在近耶路撒冷的各各他山上发生的事,只是一个道听途说的故事,不是已成过去的事吗?或者他真的继续,不停的继续受苦牺牲,但又继续征服,不停的征服,胜了一个世界,又来征服另一个世界吗?’

这个描述是有它的真理存在的。希伯来书作者有一个很强烈的观念。他看见的十字架事迹,就是一道窗门,直通 神的心。那受苦的爱,已永远活在人的心里。那十字架对人说:‘这就是我经常向你表达的爱,而将来亦永远如是。这是因为你对我犯的罪而发生的,将来也永远如是。’

当罪恶一日仍存在之际, 神的心永远存着受难的苦楚和救赎的大爱。罪不单止破坏了 神的律法;它同时破碎了祂的心。所以当我们背道离经时,我们就是再一次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了。

希伯来书作者再进一步说,当人不守住真道而跌倒时,就是‘明明的羞辱他’。这是甚么的一回事呢?当我们犯罪时,世人就指着我们说:‘原来基督教的道德价值也不外如是。这就是基督帮助人的伟大吗?这就是十字架所要达到的目的吗?’当一个教友犯了过错时,对他自己的耻辱和对教会批评的伤害打击是非常大的,但最难过的还是惹来别人对基督的冷嘲热讽呢!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在希伯来书里,有人指出一共有四件不可能的事。一是本段述及背道的人不可能饶恕。其它三处是:(一) 神决不可能说谎(六18)。(二)公牛和山羊的血不可能除罪(十4)。(三)人非有信,就不能得 神的喜悦(十一6)。


明朗的一面(六9-12)

这段有一独特的地方。作者在全书中唯有在此处用亲爱的这亲切字眼去称呼读者。经过了严厉的责备,然后用爱心劝勉,犹如对他们说:‘倘我不是爱你们这么深的话,我就不会如此苛求了。’屈梭多模(Chrysostom)阐释这句话:‘我真的想用说话阻吓你们,免得你们以后在行为上跌倒而懊悔啊!’作者道出自己衷心的话来,虽然是严正之词,但却是用爱心说出来的。

还有,作者把这句充满爱心的话向读者每一个人而说:‘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作者对他们个人──每一个男人和女人讲,而不是指一群人而说的。杜尼耶医生(Dr. Paul Tournier)在一位医生的档案(A Doctor\'s Casebook)一书中,写过一段关于圣经描写个人的亲切感(personalism): 神对摩西说:‘我按你的名认识你’。(出卅三17)祂又对古列王说:‘使你知道,题名召你的,就是我耶和华你的 神’(赛四十五3)。人人都会感觉奇怪,为甚么圣经里堆满了许多人的姓名呢?有时整章经文只列出人的家谱姓名。当我在孩童时代,我曾想过,若果圣经把这些家谱姓名删去,不是更加容易读吗。但后来我体验了一个真理,这些特别姓名就是见证圣经很贴切的,把人类的个人关系放在它们应有的地位上,并不是像马克斯主义所讲的,人是一团物质的一部份而已。所以,作者写这信时他的严词责备,不是对整个教会而说;他衷心希望每一位读者,每一位信徒男女,都能够纳入真道之中的。

这段还有两个有趣的提示。

(一)这些读者虽然在基督教的信仰和知识上没有增长,或者甚至失去了当初的热忱,但他们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始终没有疏忽对同道们彼此关怀事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际真理。我们有些时候也觉得基督徒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教会的一切服务工作都失去了它的意义,主日学,诗班和崇拜的水平下降,教会的委员会,花了精力和时间去开会,但却徒劳无功。此时我们有两项选择。我们可以放弃参加崇拜和服务工作,但这样只有招致自己的损失。另一项选择就是仍旧继续下去。而当我们这样做时,往往有奇妙的效果出现,因为到了适当的时候,那亮光,喜乐和欣悦之情又重复回到自己的怀抱中。在那枯燥乏味的生活中,人应继续把持自己,保持与教会的团契生活,紧密联络。当我们忍耐下去时,光明的一面又会再出现的。

(二)作者要读者学效那些藉着信心和忍耐已经承受了应许的先贤圣哲。作者心里要说的是:‘你们不是首批因信仰基督教而遭遇危险和得到光荣的信徒。别人已经在你们以前的日子饱受过苦难和危险,而且凯旋得胜。’所以作者勉励他们继续努力,不畏万难,因为有人已经尝试了苦难的滋味而且嬴得了胜利。信徒要走的路并不是无人走过的,他只是步武圣哲们的脚踪而已。


确实的指望(六13-20)

 神曾多次应许亚伯拉罕。创世记十二章七节记载 神命他离开本族到未曾涉足的地方去,然后要带领他到应许之地。创世记十七章五至六节两节记载 神答允他的子孙后裔众多而蒙福。后来在创世记十八章十八节再一次重复这个应许。但 神发誓的应许只有记载在创世记廿二章十六至十八节里。它的首节内蕴的真正意思是:‘ 神以前曾对亚伯拉罕作了许多应许,但在末后,他就应许这个,并且发誓确定它的重要。’这个应许有双重的保证,一是 神用自己的话作证;二是用一个誓言加重它的决定。这应许是叫亚伯拉罕的子孙以后蒙受祝福;又因为基督教会是真正的以色列民,又是亚伯拉罕的真正子孙,所以亦同样蒙受祝福。这祝福在耶稣基督里已经变为真的了。亚伯拉罕在未接受祝福之前,是要耐心等候的。这是在他离开本族廿五年后,他的儿子以撒才诞生。当时他已经年纪老迈,而撒拉也不能生育,况且在异乡流荡了一段悠长的岁月;但亚伯拉罕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对 神的应许从不失望或表示怀疑过。

在古代社会里,是象征‘指望’。伊比克德(Epictetus)说过:‘船不单止靠一个锚;人生也不应止于一个指望。’毕他哥拉也曾说:‘财富是一个脆弱的锚;名誉更不足道。然则那些锚才是坚固的呢?智慧、仁爱、和勇气,在暴风雨中就是坚固的锚,能够抵御一切外来的冲击。’所以希伯来书作者要信徒在这世界里把持着人生最大的指望。

作者跟着说,这个‘指望’可以穿破幔子直到至圣所里去。在圣殿中,至圣所是最神圣的地方。有一幅幔子紧紧的遮盖这至圣所。在所有的人当中,只有大祭司才可以进去那 神居住的地方──至圣所,而且在一年中只有‘赎罪日’这一天才可以进去。

律法还定下规则,大祭司在至圣所内不准久留,因为站在活的 神面前是一件可怕而非常危险的事。希伯来书作者要说的就是:‘在犹太人的宗教里,除大祭司一年只有一天之外,从来没有人可以进到 神的面前;但现在耶稣基督已打开这通道,让每一个人在任何时间里也可以进去。’

希伯来书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相当富有启发性的名称给耶稣。他说耶稣作我们的先锋进到 神面前。先锋这个字(prodromos)有三重意义的:(一)在阵前冲锋的士兵。(二)先驱领导者。(三)在前线侦察的探子,报告阵地状况,是否可以安全进军。耶稣作了我们的先锋,到了 神面前,好让我们也能安全的跟随祂到 神面前去。

总括来说,在耶稣未来之前, 神是一个和我们保持一段距离的陌生者,只有几个人能冒着生命的危险,才敢走到祂的面前。但现在藉着耶稣和祂的拯救工作, 神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朋友了。从前人认为通往 神的门已经关闭了,但到了现在这门已经大大的敞开,能让所有的人走进去。――《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