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mdyj.net/index.asp) -- 01创世记 (http://mdyj.net/list.asp?boardid=505) ---- 创世记第卅三章 (http://mdyj.net/dispbbs.asp?boardid=505&id=8241) |
-- 作者:月亮湖 -- 发布时间:2012/3/11 12:19:35 -- 创世记第卅三章 复和(卅三1-17) 在创世记,说故事者少有像雅各在毘努伊勒最大胜利之后的一章那样,始终表现出他非常的诚实。它不可能为希伯来听众所喜爱。故事说及雅和与以扫之间冲突的开始得到解决,又记载雅各的胜利,意思是以扫回到西珥去,并且放弃了那应许给他之地。 神所‘爱’的这一位将要承受他的产业,而 神所‘恶’的一位(玛一2-3;罗九13)被疏远了。但是就 神的目的言,虽然雅各得胜了;然而就人的关系说,真正的得胜者无疑的是以扫。 (一) 在雅各看见他的兄弟以扫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他的计划,把全家分开来(见卅二7-8)。只见他把原来的两队,改成三队,把使女悉帕和辟拉以及她们的孩子放在最前面,然后是利亚和她的孩子,最后才是拉结和约瑟;以便万一发生麻烦,最后才临到拉结。请看他喜爱的顺序是多么分明呀! 然后像当年惟一记载在埃及法老面前祈求供给粮食那样,他自己慢慢地前行,到了将近他兄弟时,一连七次俯伏在地。这并不像利百加所得的神谕那样(参廿五23),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也不像他所曾偷取的祝福中所预报的,他母亲的儿子向雅和跪拜(参廿七29)。它反而像是利百加被欺哄了,也好像以撒的祝福是落到以扫身上一样。 但是雅各未估计到以扫的改变了。他料想他兄弟对他会更坏,而他多日来被恐惧折磨,如今却证明是杞人忧天。当雅各从迦南逃亡出来时,那誓言要杀他的人(廿七41;来十二16)称为‘淫乱和贪恋世俗’、出卖他长子名份的那人,显然早已放弃仇恨,并且对他让步了。他已经在西珥安定下来,在那里繁殖。他此来并非为了复仇或者与他的兄弟为土地或产业争,而是要欢迎他回来。当雅各可怜地跟跄前进时,他跑前来迎接他,并且搂住他与他亲嘴。他对雅各的成功表示真正的欢愉,而且以格外的诚意欢迎他的妻儿。他最初辞谢雅各希望用以讨好他的畜群(‘我所遇见的好些群畜’);雅各恳切地勉强他,他才接受了。为了确证复和,他提出陪雅各走完他的行程。 雅各如释重担,他有点过分地把这次见面和另一与 神见面相比──‘我见了你的面,如同见了 神的面。’但是纵然他高兴得淌下泪来,仍然不能接受以扫陪同他和保护他的建议。他的借口似乎有理‘孩子们年幼娇嫩,牛羊也正在乳养的时候’,但是不是真实的呢?可能不是吧;因为他答应跟随以扫到西珥去,而故事的结尾却是:‘以扫当日起行,回往西珥去了,雅各就往疏割去。’ (二) 那简洁而率直的话尽说了。说故事的人差不多难为情了,便加上注释,说雅各在疏割盖造房屋,又为牲畜搭‘棚’。希伯来语中sukkoth(译者按:这字与疏割Succoth拼法相近。)──如果听众愿意相信的话──这地方便由此得名。但是就上下文说,这注解加强了雅各如有办法便不打算再与他兄弟有甚么关系的事实。他为与他复和而高兴,也为他俩都有好景而且不致为财产而有不体面的争吵而高兴,尤其为以扫不再碍手碍脚而高兴。作者的困窘是可想而知──因为他知道那一切都是 神的旨意。 我们也知道它是 神的旨意,但是我们试图为它解释或辩护便是很愚笨了。我们可能争辩说,雅各知道他与以扫重建的友谊,可能根基危险,而且非导致新灾难不可,而以扫对此毫无所见;雅各的清醒头脑,便是以扫那不切实际的冲动和慷慨之必须的。但是要说服的是谁呢?我们只要读读下一章关于强奸与复仇的可怕的事,便明白这争辩是多么荒谬。无论如何,以扫与他在一起不可能更引致多些麻烦与难过。 我们比较老实是承认,依我们人性的判断, 神作了错误的选择;或者更严肃地说,是祂没有作我们会作的选择。在他们终生冲突的结尾,以扫实在比雅各更好而又厚道的面目出现。 (三) 我不晓得,当耶稣说浪子的比喻时,是否心中有以扫在内。请看本章第四节: ‘以扫跑来迎接他,将他抱住,又搂着他的颈项与他亲嘴,两个人就哭了。’ 与路加福音十五章二十节: ‘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 两者并列,可以看出很相近。 如果我们的主欣赏雅各与以扫会面的场面,我们也应当如此。当然,它是恩典的教训。在这史诗故事中,恩典选了幼子而拒绝了长子;拣选那奸狡的人,而拒绝那不狡猾的;拣选那粗俗的,拒绝那温和的;拣选那有复仇心的,拒绝那饶恕人的。在旧约时代恩典拣选以色列,而拒绝以东人、摩押人、迦南人和附近其他民族;在我们的时代恩典拣选了我们,却略过了那些,远比我们好得多的人。 最后一个令人无可奈何的想法乃是:上一章我们知道要与 神的‘迟迟不保佑’作斗争;此处我们知道要承认祂的‘恩典’。我们如何能把这两者区别开来呢?然而我们必须区别之。──《每日研经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