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mdyj.net/index.asp) -- 宪章论 (http://mdyj.net/list.asp?boardid=418) ---- 四、论存在的自由、自在、他在 (http://mdyj.net/dispbbs.asp?boardid=418&id=3393) |
-- 作者:明达 -- 发布时间:2008/9/16 14:35:38 -- 四、论存在的自由、自在、他在 四、论存在的自由、自在、他在 1、魂魄凝聚说 |
-- 作者:明达 -- 发布时间:2008/9/16 14:35:59 -- 2、魂魄使然说 这是个未经认证的人本自然辩证。魂依存人本无形无状,能理解的就是振荡。含时间、熵焓、磁化等综合效应,只能用波函数描述其存在和作用,自成特定引力。可以定义为人本负向引力波。这种内在时间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显示生物钟作用。人文定义就是自诱惑感;魄又依存于魂存在在人体。含空间、能量、电化等效应。 魂魄一体,时空一体,磁电一体形成阴阳一体乃至于女男一体。男女一半的一半是成立的,因此男女两主体内存一半,相当于自己的女人或男人,对应就是四个四重奏。 艾略特用诗文抒发的《四个四重奏》寓意十分深刻,引入此恰如其分。 女人魂多于魄或自负大于自信,导出非理性强于理性或魔幻大于神明。 因此,伟女人本体内在抗衡外化最需求的是魄力、自信和理性以此支持行为。 伟女人的产生就是张扬天道中的人道,天性中的人性,天文中的人文,最后托出伟男人的气魄,把个体二重奏推向社会的四重奏,而成为交响乐。 这个魂魄使然说同样适合男人。男人主修内涵至关重要,换句话说就是找回本体的女人,找回美丽的心泉畅流。由她作用内在心理拓展,产生更多灵应来求和外部世界具体的女人。而且必然是自信的女人。 除去权势、地位和金钱的附加值,真正有修为的女人的情爱多倾向给予有内涵的男人;缺少内涵的男人的魂魄多是伪装的,经不住真格的较劲。修内涵对男人都相当于“调质”处理和加大应力。 男女互动的心照,就含着彼此瞬间检验。心心相映是一种映射效应,没有映射,眉目传情就会成为小丑的滑稽动作。映射基于魂魄凝聚的中性力量,心魂底蕴就是内涵。 女性的心魂底蕴是自然赐予的,自负相对自信要大些。直觉是自负的一种表达,相对也多些。因为表达与环境不协调,常被误解为疑神疑鬼,妇人之见不可取终成了定论。 约三千多年的男权社会的定式,毁了女人也毁了男人。女人不敢说话,男人多说大话,具有普遍性,迄今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之说还在流行。 倘若人类赋予母亲伟大,何以短见识或无见识?问题就在于女性用直觉表达的非理性不在一般理性中,而男人习惯自以为是的见识。长此以往,女人亦习惯地处在迷离忧郁中迷失了自己。 《遗传学》认为母系遗传基因的遗传作用胜于父系。简单说女性内禀的先天优势,在基因频率振荡的中性平衡上要稍强些,也就是波函数值高些。 就太阳系说,小行星轨道外是相对的阴性世界,宇宙天体阴大于阳(太阳在恒星中微不足道),类太阳系结构与背景同样如此,这是科界尚未弄清楚的天体情结。 就人本说,母恋情结是一切情结中的情结,能解结的是女人。 西方女学者逐步开始研究女性。巴纳耶娃作为现代女性的先驱是不自觉的;西蒙娜·波伏娃则自觉地发展着一套女性解放的思想体系。《女客人》、《第二性》被称之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性、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但冠以女人解放“圣经”,显然有点夸大。就学问谈学问,中国道学才当之无愧是一部充满女性才华的思想体系,其经典意义和价值超过《圣经》,就在于它演绎了女性的自然属性。 风韵慧美的人本自在,涉及的自然机理和自然法则很高很深,社会意义和价值也很高很大。但还是一部有待解读的“经书”,解读权在于女性自己的需要和动机。 魂魄使然在更高的意义和价值上,具体体现人本自在的精神优化,而且多倾向于自我感觉和认定,往往不受外部干扰和影响。革命志士身陷牢中,同样是自在的,即便失去生命,但舍身所取之义,表达了特定信仰,其精神依然长存人世。 这种由心生发和超化,体现的理想主义的现实,就是个体自在的表达,亦是群体意愿和意志。党魂、国魂、民族魂,就是群体魂魄使然,经典宗教教义的根本所在在于此。人类文化起源于宗教,由此演绎出党派、国家和民族信仰,本身便具有神意的持续,是人类精神的起点和终极的群体审美共性,狭隘的政治需要和动机不在这种审美范畴内。 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只能基于人本自在提升,由此彰显人的天地浩然正气,是属于革命者的,与愚忠不可相提并论。 作为主魂的女性被称为一切存在的母亲,相当于万物第一名份。《道德经》的“有名,万物之母”就是这个意思。传统文化颇有点失魂落魄的况味,给人的只能是失魂落魄的消极影响,人因此不自在。+内识的制高点即心性收敛极限,魂的负时间效应为10—54s,在正负转换的瞬间,也会体现“失魂落魄”或“神志恍惚”,冥思苦想的人往往有这种况味,但这是积极的短暂的现象。在天体10—54s共轭的负结合能为10—16eV,反弹的射电为正定量1016eV。人体负能处于不解耦的自发生和内共生状态,却能极大地遘联脑神经元,获得最大的“照见”和“解了”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整合、分解自然信息并解开密码,由此而大自在。10—16eV共轭的力程为10±22m,它就是大境界的映象尺度。 |
-- 作者:明达 -- 发布时间:2008/9/16 14:36:35 -- 3、中性求和说 生物进化论深层次研究,针对基因频谱,揭示了中性平衡说与平衡中断,给基因循序渐进给定了突变的解释,支持突变的便是基因振荡频率。 物理学早已认证了电中性的存在。支持电中性的就是负磁化效应,即核磁共振。从哲学意义说,电磁的正反相成与现反相成是自然界一切对立统一的辩证基点。 人本阴阳求和是由基因决定的,仍依持相反相成持续中断。目前的阴阳平衡说是理论化的,实际上并不尽然。忽略了求和中的或然补偿,它是负能(阴性)作用平衡态的过程。 医学认证人体PH指数呈酸性(用代表负值的符号“—”表示);中医学十分强调滋阴。类似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的现象,都是以物理反应为本的。 这是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的根本研究基准,过去认为是“形而上”,形而上也就成为物理学后面未求解的高尚问题。建立在当代准科学理论上的“唯心辩证”,是证明这个隐匿的高尚问题的唯物辩证也无庸置疑,它是人类的终极成果。 (伟女—伟男)具有的心脑射频、拍频机制;主客体同一;魂魄凝聚;中性求和 ,就物理意义说均达到高效应和高量纲。 体现于文化化人与人化文化上的人文意义则是具有真实的超人价值,占有本质、本质力量,是评价超人的最根本的一点。 事实上,超人就在社会群体中隐现着。 中性求和与“中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人本机理,后者则是一种处事哲学。所谓中庸之道是抽离相反相成与反正相成的自然定律的没有内在动力的庸俗主张。庸人自扰是贴切的形容,被传统文化演变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说法,代表了一大批不思不惑的儒化人士的心况。天下果真没得冲突和矛盾吗? 人总是喜欢倾向实现人生,(伟女—伟男)的个体价值,对每个人是具体的。具体体现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应用,首先在于认识自己。 宗教学对魂魄赋予的神秘,科学作不出认证,人文学也茫然,文学倒是一直在描述。 从深化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和行为主义来说,魂魄起着绝对主导作用,他们的存在并非虚玄,而是人体的一部份,或者说人体是魂魄的载体,人因其魂魄使然而拥有高级生物层面,其物理意义十分突出。基因DNA隐匿着-8π波函数,魂魄就基于此并产生作用,作用内在行为,人的内识就属于内在行为。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高度概括了内外在行为的取向和取义,不能实现内强,外强强也强不到哪里,外强中干就是这个意思,天行健则指自然规律和法则是强劲的,而当不起的人就称不上君子,传观文化观念包装的君子大约因此而成为伪君子。关键更在于不能将天行健与人行健联结行于心田,失去上善之德。底蕴不足就谈不上厚德载物,换句话说体现不了作为和承受力。 人的心理活动连锁着生理反应,在主导魂魄上一样有效,因此把魂与魄看成一体而有了心魂之说和主心骨之说。所谓主心骨指的是魄力支撑,这些流行语,应该是另一种传统文化演变出来的,民间色彩较浓郁。在长江流域,道学的影响始终存在,这也是历代杰出人物倍出的原因。前面已讲过长江流域文化是女娲和獏母奠定的,中原文化在殷商时期才形成,而且保留着夏文化的基因,维持了相当长的奴隶制与民主意识共存的局面,而长江文化延续得最久的领域在民间。 回到魂魄的话题,由道学传承的道教,十分看重并用宗教形式充分表达,道教于西汉期创教时,已是中原文化纳入儒学后,儒教的根本取向是回避人本内在作用,教化内容多触及不了灵魂,魂魄使然之说终被道教宣扬得神秘兮兮,国人也就接受了神秘、迷信神秘。 道教也为此安排了各种“招魂”、“安魂”的道场,在愚弄凡夫俗子时,也多少给予了一种慰籍,承认魂魄的存在,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不同程度上也有表达。 魂魄无疑是形而上,我们揭开的物理意义,对人体是科学的认证。这种物理意义作用着每一个人,而且在男女个体上又有所分别,换句话说就是自然属性的依存有别,拿科学语说,男女本征属性是女本征魂,男本征魄,魂魄在男女个体身上显示本征效应的“联合,合一”,联合,合一是印度瑜珈功的意思。由此结构成对应的组合体,显达凝魂聚魄的生命形态,魂飞魄散意味生命解体。 科学至今尚涉入不了魂魄的深层认证,当然,这是实证科学根本做不到的,但理论科学却做得到,证据由每个个体给出。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指的就是由离子气旋支持的中性求和,离子气旋虽然是负能,但它因未解耦,所以磁电效应属于中性,前沿物理学微观研究中已认证的弱作用与电磁作用,就在中性范畴内实现共轭。 人没得魂魄效应,就等同动物,动物缺失的就是基因DNA隐匿的-8π波函数值,所以没有魂牵引的感觉,或者说不逆反什么,完全按既定因果关系和食物链生存,要吃草的改吃肉,必须从改变基因和环境开始,历经数代才行;这还有点近似人类文化观念改变,多倾向被动。 存在的自由、自在和他在,是一中性求和体,包含着人本“二律悖反”的合的效应,如亲和力和诱惑力都是基因锁定的密码信息,其对应性就是自然伦理。这种无条件反射的亲和,动物持续较短,在有条件反射和趋同中形成的亲和转移,参数很多。人类虽然可伴随一生,却仍然有由生存造成的中止、淡化。潜在的感应力就是心灵感应,有时候可以跨越时空,孪生者最突出。 自然伦理对社会强化形成的社会伦理,有相辅相成作用,但不属于亲和转移。中国传统伦理的三纲五常,是典型的对自然伦理的扭曲,积淀的传统文化观念,都含着人为的对自然主义的扼制。 《易经》、《道德经》也因此解不透,具体表现在儒学体系中成就的文化观死结,差不多已将国人圈死其中。这是中华民族人本素质不高的症结所在。孔子建立儒学,取向克己复礼(周代朝纲主体),总体上是为奠定封建奴化的需要,可作为文化演变的一个过程评价,决不能作为终极文化价值观。 文化亦具有自然选择和自然淘汰法则,在建立宇宙本体论的终极价值体系中,有相当多的文化会被淘汰。文化人本化的新新人类,不会用表面文章做包装,能保留和延续的都是精萃,而且不断更新、浓缩,交流的意会多于直白。 这种感应文化在创世期有过相当长时期,仅属于贵族的精神表达。中国上古贵族文化后来被士大夫流变说教,抽离很多宇宙信息。唯一尚有内涵和意境的就是《诗经》。春秋时期的争鸣是一次思想较量,但所有的家都表达有限。一些神话信息则保留在杂家的典籍中,如《太玄经》、《山海经》、《淮南子》等。 上古传承的文化内涵在文学领域中保留较多,中国文学的主体在民间,官场流行的多是没有什么思想的说教文化。至今,某些层面上还在延续。 当代一些民间自发的理论研究,大多跳不出流行书籍中的见解,这些见解又大多似是而非,说明不了什么,同样难以成就出终极理论体系。 人的主导性由心起化,但上千年流变的奴化观念,在世界范围内都制约着心,奴隶制社会虽然不复存在,但遗存的文化观念仍存在,这就需要从文化基因和环境上做起了,或许还真要几代才能有所改变文化劣根性。 中华民族曾是植根于一个非常文明的创世环境和条件,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是持续得最久的民族,其中有不少是依靠吸收道学来促进自己的,道魂在历史各朝代衰竭时,自始至终起着逆手回天的作用,涌现出姜子牙、张良、魏征、刘伯温等道学人物,但多功成身退,在一定程度上受道学淡泊名利思想的影响,以致换代不久,又复归恶性循环。 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在相当程度和意义上归于道学思想浓郁的毛泽东及其精英,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道学与马克思学说的兼容、整合。这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体系,植根于这个体系,相当于植根于创世理论,非此不可能从初级阶段跨入高级阶段,非此不能产生适应高级阶段的新文化体系。 把道魂看成民族魂和国魂是贴切的。道是动力机制,魂是振荡因子,同样适合对高级生物层面的解释,两者都可以表达负阈的效应。《人类的自我调整与超越宗教》封底有段小诗:默淡人生,/不时闪射诱人的金光,/这神奇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冥冥中的力量,/又从什么地方发祥?我们用它来描述魂的牵引和振荡,使大家感受魂魄萦绕的作用。 |
-- 作者:明达 -- 发布时间:2008/9/16 14:36:48 -- (伟女—伟男)就是魂魄凝聚的产物,当代有不少人觉得人生黯淡,大约是失魂落魄者,或者缺少另一半的男女,这一半的一半,我们已用自负—自信表达。 人的本能外化,是一种中性力量,既不是天体正定量射电,又不是人体负能显达,负能无论在天体抑或人体,都无从直接量化,它只能转换为反弹力,天体是纯刚性的,人体则是中性的,其实天体除中心体射电具有正定量外,横恒天体的致密流多处在电中性态,如太阳系周边很大空间都处在电中性态,可以电离宇宙射线,否则,地球人类的存活几率很小。 这种磁电中性在微观世界也存在,人体亦一样。中性与中庸不能混为一谈,中性是自然属性,中庸是社会属性。中性之道可以使男女拥有本质力量,在现实生活中,中性力量依持心性、情性、情怀、情德的外显,就是人格魅力。 生物进化论揭示的基因频谱中性平衡说与平衡中断,在宏观世界亦出现过类似情况。如古猿与海猿的同化。 古猿与海猿的自然革命,一是基因互补,二是本体互补,在雄古猿与雌海猿之间形成的遗传基因,兼容了各自的优秀生理状态和心理取向,终于进化成地球土生土长的人类,后来与太空移民间又同化了一次,成就了人类祖先群,同化在普遍层面上成为奠定人类的重要途径,同化的后裔在地位上低于贵族又高于土著,为数较多,分布较广,考古学发现的遗址中,有不少就是这类人种的。 纯贵族的遗址描述只在宗教典籍中,伊甸园是其中较典型的,当然亚当和夏娃纯属杜撰。《圣经》问世,正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开始解体时期,该经主要针对同化种群的教化,真正的土著人至今也不懂圣经,总体上归属自发和模拟文化,包括宗教信仰。 据悉伊甸园在现在伊拉克境内,同期的中国(还不能称国)也进入奴隶制早期,部落联盟逐步被“体国经野”(考古学术语)取代,重心从东、西、南、移向中原,黄河流域中游是中国较早形成的冲积平原,给农耕提供了地理条件,农耕也就此开始,考古学认证的龙山文化就产生于殷商。 从此,中性平衡再次被人为中断,父系制取代母系制,对人类遗传造成的影响很大,关键在于女人处在被压制中,心理的先天优势不能发挥对基因的生理作用。遗传学认为母系遗传基因的遗传作用胜于父系,是包括先天物理意义的。 中性求和虽然是本体内在行为,但也要受外在环境影响,无论男女都要心性开放,内外在情感跟进。求和是在自然而然中进行的,长此以往,就能产生出求和效应,体现心性的变化,对女人说柔中有刚,充满自信;对男人说刚中有柔,充满自负,事业和爱情品味随之增强。 魂魄凝聚和中性求和的机制连锁在高级层面的超我意识上,智慧才情和韧致力都潜在其中,通常说的内涵就有了。心魂底蕴的中性力量可以使言谈,举止得到良好表达效果。 人体是自然辩证的产物,魂魄凝聚与中性求和具体的体现了辩证统一的人体机理,道学对阴阳互补的认证很笼统。通过魂魄凝聚使然和中性求和使然说,就较容易从女人∑男人的抽象公式中理解存在的自由、自在和他在的同样抽象的命题。容易理解(伟女—伟男)的模式和个体价值。 缺乏内涵的男人主要有三点:其一虚有其表,其二是卖弄聪明,其三是哗众取宠;缺乏表现的女人也主要有三点:其一是性情软弱,其二是依赖性强,其三是毫无主见。在特定环境和条件支配下,两者都可能派生出更多无聊行为。当代社会主义这两类人还比较普遍,是泛情泛理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