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mdyj.net/index.asp) -- 《谁的灵魂更可悲》 (http://mdyj.net/list.asp?boardid=268) ---- 第五辑 文学艺术 (3)今天,文学仍是灵魂的展现(1) (http://mdyj.net/dispbbs.asp?boardid=268&id=2301) |
-- 作者:明达 -- 发布时间:2008/6/21 16:00:41 -- 第五辑 文学艺术 (3)今天,文学仍是灵魂的展现(1) 一 网络风靡以来,听说过一种写作软件,其作用被使用过的人吹得神乎其神。安装上这个软件之后,只要打开电脑,输入相应的程序,同时输入自己要写作的主题和某些关键词,电脑立刻会出现大量参考文本。写作由此成为一种技术而变得相对容易,不再需要灵感和创造性。据说当下一些写手就在利用这种方式写作。 我对新鲜事物往往会很好奇,对这个软件亦然。但由于它对我的写作没有意义,我至今对它的了解也只限于此,只觉得人类科技的发展实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最近的“抄袭门事件”使我对所谓电脑时代写作有了新的思考。 安意如的两本畅销书《人生若只如初见》和《思无邪》被指抄袭,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安意如终于作出的回应并未否认自己书中的文字部分来自“很多前人”,但同时她也强调,自己所做的仅仅是“借鉴”,是“疏忽大意”的结果。 那么在当代,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写作究竟是什么? 特别是当各种粗制滥造乃至抄袭剽窃盛行的今天,文学写作还有没有严肃探索的必要? 当然有。 严肃文学还有严肃探索的必要。 二 现在的中国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重叠的时期。 这种重叠既是社会形态的重叠,也是哲学、美学及整个文化思潮的重叠,自然也是文学形态的重叠。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坛,以上三种形态的文学都有着纯粹的表现。 十足的现实主义与十足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都呈现出琳琅满目的作品,然而哪个主义的绝对表现都没有获得真正的成功。现实主义得发旧的作品无疑正被人们厌弃;先锋得只剩抽象形式的作品也在一轮一轮枯萎。于是,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向先锋的悄然靠拢,也看到了先锋文学向传统叙事不做声明地适度回归。 造成这一切变化的既有市场文化的压力,也有来自文坛的纯粹的评判。这种评判是否完全洗净了商业污染还不得而知,我们大抵能够确信的是,这种评判多少反映了文学在当代的基本要求。无论时代的社会文化形态如何繁华,文学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产品必然满足着(同时也制造着)特殊的社会精神需要。 文学在今天仍是人类灵魂需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代的文学探索中,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三种艺术形态的相互联姻。不同的作家受到世界各种文学形态的诱惑,感受着社会评判的压力,做出各种自觉或不自觉的风格调整。对于中国文学界而言,这是一个混沌的时期。各种文学思潮相互冲突又相互混淆,合成出中国文学的新状态。这个合成不是靠逻辑的力量,而是靠梦幻的力量。整个社会也如同人的大脑一样,既会理性地思维,也会梦幻地思维。 理性的思维解决着政治经济科学的问题,梦幻的思维解决着文学艺术的问题。 三 在当代,各种风格的小说都可能以其极致的表现获得某一方面的青睐。 然而,真正深究今天的文学阅读,最理想的小说或许仍应该具备五个要素: 第一,它应该有好的故事。自从现代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覆盖现实主义的文学新潮之后,故事已经远不是文学的必须追求。有情节无情节都可以做小说,无情节甚至成为时尚。然而文学探索的结果表明,好的故事不仅是文学新潮不该排斥的,而且还常常是新潮作品要选择的。一个好的故事能够奠定作者获得读者的自信,从而可以在文体上进行更加陌生而自由的实验,多少有点长袖善舞、多财善贾之意。 第二,包含较大容量的社会内容。通常现实主义所说的社会批判,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所表现出的各种精神现象都在此列。强烈而充足的社会内容依然是当代文学阅读所具有的特殊渴望。 第三,深刻的心理内容。揭示人类深层的心理活动,剥露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种种情结,描绘各种人格形成的历史,是文学至今可以做的独家报道。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可以在心灵的深处触发地震。 第四,无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如何将冷漠、麻木、荒诞、反讽、漫不经心、无可奈何等等语调赋予了文学叙述,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依然是最伟大的文学精神。一部好的当代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的要素之一,就是这种必不可少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