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mdyj.net/index.asp)
--  默和专栏  (http://mdyj.net/list.asp?boardid=226)
----  [转贴]旧文: 云台散记  (http://mdyj.net/dispbbs.asp?boardid=226&id=1155)

--  作者:明达
--  发布时间:2008/4/23 9:56:43
--  [转贴]旧文: 云台散记

作者:默和

 

云 台 散 记
                                            
                                                                                           

                                              声  名

    位于四川阆中、苍溪两地交界处的道教胜地云台山,因其东汉时的修炼大师张道陵在此学道、飞升的声名而久久吸引着我们。意欲前往拜谒的计划已在我们三人中酝酿很久了,可现实的俗事一件接一件,直至一位异乡人的到来才使我们因缘合和,促成这一趟云台之行。他就是来自西安的搞摄影的宋老师--一位鬓角微白、略带苍桑、气质平和、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许多的"老艺术家"。他来到我们阆中已有些时日了,因其久走江湖的艺术敏锐,顺着高阔深暗的秦岭不期然踏进这片阆苑仙境,他说是因为一个字--缘;令我真正赞叹的倒是他的几幅摄影作品,有关阆中的幽深的美和灵性。不过他说摄影只是他的副业,他真正要寻的也是一个字--禅。也正是因为这个禅,他寄居的"永和园"成了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我的朋友洪彬还顺带拜了他为老师,无论在摄影还是人生的历练上,我打心里高兴朋友有了一位好老师。是冥冥中命运的安排,还是阆中本具的独有气息吸引了宋老师?就象当年的张天师是凭着什么找到了这块洞天福地,袁天罡、李淳风们又是怎么捕捉到那一闪即逝的灵光?我想这一切皆缘于寻踪者内在撒播的声名--愈幽深的美愈具声名。诚如圣经中所言:"要求,然后它将给予你;寻找,然后你会发现;敲门,它会为你打开。"

                                           隐逸的美

    通往云之台的路注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上天是那样的慈悲,赐予我们一个绝好的天气。就在摩的载着我们驶入云台乡的路上,宋老师那双摄影的眼睛已然触摸到山、水和空气中蕴含着的姿彩,这是有别于秦岭的另一种灵秀和隽永。车到云台乡,首先迎纳我们的是一面如镜般深绿的湖面,鱼儿不时怦怦跃起,两边耸立的山丛生着黛青的松柏。船在走,仿佛直入画意的深处;山在移动,仿佛一扇门为我们长长地打开。唯有渡船的发动机的响声稍许把我们从隔世的感觉中拉回。"呵要是是人工划该多好啊!"……带着这样的贪心和不自足,我们开始向云台山进发。
    踩着崎岖的山路,回望渐渐远去的湖水,感受着山环路绕时映入眼帘的乡野。宋老师和洪彬不时停下来用镜头取景;我和另一位同行的李大哥或边走边聊,或坐在一簇簇花草之间。不经意间李大哥发现一棵树的周围长着很多野生的地木耳,我们欣喜异常,特别是我想到晚上又有一道美味的绿色菜品,简直有些手舞足蹈地采摘起来。
    在一堆奇古的乱石上,我们不约而同地驻足欣赏。这些巨石看起来每一个都有几吨重;李大哥说这些以前都是海底石。随着时光的流衍,它们风化成各种形态,但都天然质朴,默默中让走过的人们卸下了多少劳苦的机心。
    山路渐渐宽坦,视野也变得开阔和空旷,对面远山的树枝上栖息着成群的白鹤,那里的人家有福了。转过一道山垭,一对中年夫妇忙于收割的情景出现在眼前。啊那金黄金黄的麦穗!一只老母鸡带着它的小孩们也在地里忙着啄食粮食。好一幅其乐融融的丰收场景!宋老师和洪彬同时举起了相机,我忍不住叫道:"快照,快照,就取名《福田》吧!"  在夫妇俩的邀请下,我们来到他们的家里。这是一座典型的祥和的农舍。主人姓顾,他介绍说屋檐下我们看到的两个燕子窝原来只有一个,因肆虐的麻雀抢占,忍让无争的燕子便让出旧窝;虽然主人后来用弹弓赶走了麻雀们,燕子也没回老家,依然衔来泥和草屑,用唾液一点点润湿在檐下另筑了一新巢,留下那个空巢等候无家可归的麻雀们。女主人则说,燕子春天刚来筑窝时要征求主人同意呢。我们不解地问它是怎么说的,她学着燕子细碎而略尖的声音说道:"不吃你烟--不喝你茶--借个窝儿抱个姨--呀--"。待小宝宝出生、长大、学会觅食的本领后,燕妈妈就会弃巢而去。不过在离去之前的三天时间里,燕妈妈会尽情地享受一下为报亲恩的雏燕反哺……"不吃你烟--不喝你茶--借个窝儿抱个姨--呀--"那声音真是美极了,从那声音里我感受到一份甜蜜的温馨,也感受到燕子般柔顺的山民们真纯的品质。
    歇完脚,喝完茶,我们顺着姓顾的老乡所指的路继续前行。在长长的树林间,不时看见脚下有美丽精致的蝴蝶飞来飞去,还有晶亮晶亮的孔雀蓝般的苍蝇。前者的美丽彩纹是我从未见过的,好象只有在梦中和诗的意境中有过;而后者的灵透的光灿全然不似我们通常所嫌恶的那种感觉,它是那么可爱、那么精巧,不由地让我想起古人的隹言:"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是呵,我知道,蝶、蝇和鹤有着同一个飞翔的梦……  
    走过摇曳的草絮和星星点点的花儿织成的图案,迎着拂面的微风,我们迅速地爬上最后一个高坡,顿觉眼前一亮,啊好大的一片开阔地,真是形如其名!那就是上接云天下揽群山的云之台。云台观就在前面。     
            
                                            道在自然 

    我是一个耽于歆享而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的人,好在李大哥对易学和风水颇有研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一一望去--云台山四周的八个山脚分别分布在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八个方向,太极图恰在其中,他说,这是内八卦;而在山的周围还有八座山,分别是紫阳山、铜鼓山、博树崖、文城山、双山垭、北斗山、冒火山,他说这是外八卦。内外八卦构成一个自然的八卦图,突起部分是阳鱼,凹下部分是阴鱼。云台观正在阳鱼眼上。
    说着说着,我们已进到云台观的里边。应该说这座残存的道观,目前并未得到很好地开发利用。不过在我的心里总存着这样的想法:美的自然,即使并不为更多的人所知,也丝毫不影响美的存在,或许恰恰因其默默无闻免遭过度开发而得以很好的延续。况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你看那氤氲之气中,是谁使得云台山形如太极状如八卦的?造化是如此地玄妙自然!而人工又往往是那么地俗气造作。所以我想,在发现和展示自然之美的同时如何保存住一份浑然天成,却也是现在旅游开发工作中应予深思的课题。
    就在大家歇息的当儿,我穿过正殿来到后院,看见观里的师傅们和其它几人正在用餐。我说明来意后,一位长发白须的道士打扮的老者便吩咐手下给我们做饭。后来才知这位老者是该观的住持道长--争乙道法师。这是一个很随和的老道,虽然话不多,眼睛中却有深意,其中一只眼睛象在神秘地微笑。听到我学佛吃素,他说着道佛一家之类的话,说话间,须发微微颤动,有一种飘逸,但更多道人朴实的本分。还有一位叫伏老师的苍溪县的退休老人,年过七十,侃侃而谈,声音洪亮,神采沛然,看上去只不过接近退休年龄而已。他说他爱到这儿来,已把云台观当成了另一个家。前者沉静内敛,后者爽朗健谈。一静一动,一阴一阳。跟两位老师聊得兴起,从张天师谈到顾凯之的《画云台山记》,从《抱朴子》谈到《西游记》。虽然我们无法想象出当年的道教祖师是如何九转丹炉、七试弟子以及百日飞升的,但从两位老者迥异的性格和言谈中,我分明看见了一团祥云带着久远的天师道的遗风缓缓飘来……
    吃完饭,大家在伏老师的带领下下到后山张天师当年修炼的"峻仙洞"。由于路不太好,我没有下去,一方面也是借此想留在上边和伏老师多聊会儿。我们席地而坐,看着伏老师健朗的身板,听着他思路清晰的言谈,山野静寂而空灵,时间过了很久在我看来却象是一忽儿的事。伏老师忽然想起下面洞里的几个人,他担心里边险要的地形会否给他们带来障碍。说话间传来他们的声音,个个神色欣喜,我知道他们大有收获;而我也不遗憾,因我又平添了别样殊胜的信心。
    
                                        别了,云台

    伏老师一直把我们送到山门。我们再次回头品味山门上挂着的那幅字体灵逸的匾联:"八卦气中藏至宝道中复道,五行光里隐元神玄里又玄。"伏老师说这幅对联的词是他写的。他希望我们有空再来,只要我们提前给他打个电话,他就从苍溪赶到云台观来。
    天色渐暮,我们从原路下山。两位摄影师依然忙着捕捉傍晚的景色;当我们路经一小径时,忽听得宋老师指着对面苍溪境内云峰乡的一面山说:"看、看,快拍下它!"我远远望去,阔大青山的半腰有一座房子,在暮云渐起夕阳返照时有一种柔性的美,应该说拍下来是幅质感不错的作品。可洪彬比了比镜头,觉得很平常,没什么拍头。我当时说了句"为什么大家一看都觉得很好,你却以为没意思呢?如果不用你的心镜去看就会被眼睛所骗。"接着宋老师又细叙如何取景才凸现出色彩的三个层次:房屋、山梁、和一抹夕晖。对画面上空出的那部分,他说了一个比较专业的字:漏。于是洪彬又对着镜头看了看,叹服不已,仿佛一下子领悟了不少。
    我默默地忍受着出门时疏忽换鞋所带来的脚痛,不过我想这与我得到的东西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不知李大哥又在想着什么。伴着几声犬吠,方才知道我们走岔了路。正在疑惑间,前面树下一位老妈妈热心地为我们指点着下山的路,直到我们走出很远很远,还听得见她在后面重复叮咛的声音,生怕我们没听清楚她说的方向。我突然感觉那声音是多么地熟悉,直到再次路过顾姓人家,我方记起背后那声音和顾姓人家的女主人的声音,和燕子的呢喃声,原来它们都是来自一个声音……
    走过峻峭山路、四面深谷,又来到一片碧绿山水。渡船已在湖边等了很久了。牧童在前方湖畔的草地上戏嬉着。我们四人都没有说什么。宋老师独立船头,用两手的食指塞住耳朵,仰头向天,颇有些超然物外之意。这时湖面上浮出了一只潜水鸭,沉下去,又浮起,当船渐渐靠近时,它也迅速地游向前去,还回头望了我们一眼。
    晚饭时,宋老师说,真是奇妙得很,他二十岁时就梦到了那个地方--那片宁静、祥和的绿。在船头的那幕,就是他猛然间想起了那个梦。

  

                                                                                             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