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mdyj.net/index.asp) -- 探索奇迹 (http://mdyj.net/list.asp?boardid=194) ---- 第八章 高等意识与高等中心(一) (http://mdyj.net/dispbbs.asp?boardid=194&id=2138) |
-- 作者:明达 -- 发布时间:2008/6/11 22:21:45 -- 第八章 高等意识与高等中心(一) 第八章 高等意识与高等中心(一) |
-- 作者:明达 -- 发布时间:2008/6/11 22:22:03 -- 「其中一个人他称为『我』,而别人称为『张三』、『李四』、『王五』。另一个人则是真实的他,真实的我,在生活中只会出现片刻,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工作之后才能变成坚固而永久。 只要一个人还把他自己看成是一个人,他就永远依然故我。他对自己下功夫是始于他感到有两个人在他体内,一个是被动的,顶多只能记录或观察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另一个自称是『我』,是主动的,以第一人称来谈自己,但实际上只是『张三』、『李四』、『王五』。 「这是一个人最先察觉的,当他开始正确思考以后,很快就看出他完全在他的『张三』、『李四』、『王五』控制之下。不管他计划什么,不管他想要做什么或说什么,都不是『他』,不是『我』去做或去说,而是他的『张三』、『李四』、『王五』在行动,他们当然不会照『我』想要的方式去做去说,而是依照他们自己认定的意义我行我素,通常他们认定的意义完全改变『我』的原意。 「从这观点看来,观察自己打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危险,是『我』开始观察自己,但不久就被『张三』、『李四』、『王五』取代来做观察。而他们一开始就给自我观察动了一点手脚,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实际上却改变全局。 「举例来说,假设一个名叫『依凡诺夫』的人听到这个观察自己的方法。他被告知一个人必须把自己分成两边,一边是『他』或『我』,另一边则是『张三』、『李四』、『王五』,他就依照字面上听到的意思来区分自己。『这个是我』,他说,『那个是张三、李四、王五』。他永远不会说那是『依凡诺夫』,他觉得那样说怪不舒服的,因此他会用另一个人的教名或姓。此外他把自己喜欢的或至少他认为是长处的部份称为『我』,而把他不喜欢的或自认为弱点的部份称为『张三』、『李四』、『王五』,以此为基准来判断自己。当然这种区分打从一开始就错了,既然他在最重点上已经欺骗了自己,没有采用他真实的自己,亦即他采用的不是『依凡诺夫』,而是想象的『张三』、『李四』、『王五』。 「很难想象人有多不喜欢以第三人称来谈自己,他想尽办法避免这样做,他用另一个名字来称呼自己,就如前面提到的例子;他给自己取个假名,取个别人怎么也不会用来称呼他的名字,或是他就自称是『他』等等。几乎没有一个人例外会在内心对话时,用教名或自己的姓或宠物之名来称呼自己。当要观察自己时,他们喜欢叫自己『张三』或『我里面的张三』,好像真有个『张三』在他们里面,其实对张三而言,那个『张三』已经够他工作了。 「但是当一个人了解他面对『张三』时的无助,他对于自己及里面『张三』的态度就不再是事不关己,毫不在意了。 「观察自己变成观察『张三』,一个人了解他不是『张三』,『张三』只是个他戴上的面具,是他无意间扮演的角色。但不幸的是他无法停止扮演,『张三』统治他,使他说出和做出数以千计的傻事,数以千计他不会说也不会做的事。 「如果他诚实面对自己,他会感到他受制于『张三』,但同时觉得他不是『张三』。 「他开始害怕『张三』,开始觉得那是他的『敌人』。不管他想做什么,全被『张三』从中作梗,擅自更动,『张三』就是他的『敌人』。『张三』的欲望、品味、同情、敌意、想法和意见,要不是与他自己的观点、情感和心情唱反调,就根本风马牛不相及。但同时『张三』是他的主人,他是奴隶,他没有自己的意志,也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欲望,因为他无论想做什么或想什么,都会被『张三』去实行。 「在这层自我观察下,一个人必须了解他整个目标就是要从『张三』挣脱出来。但既然事实上他不能从『张三』挣脱出来,因为他就是他自己,因此他必须驯服『张三』,使他做他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张三』一时想要的。他要变成主人,『张三』必须变成仆人。 「工作自己的第一步在于心灵上把自己和『张三』分开来。在真实事件上与他分开,与他划清界限,但要牢记于心的是整个注意力要集中在『张三』上面,因为一个人不能说明他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但是他可以向自己说明『张三』,他必须从这做起,同时记住他并不是『张三』。 「这当中最危险的是莫过于依赖一个人自我的判断。如果他够幸运,就能有一个人在旁边告诉他现在他在哪里,而『张三』又在哪里。但是他必须更加信赖这个人,因为他无疑会认为他对自己若指掌,知道他在哪里,而『张三』又在哪里。不只对自己,甚至对别人,他认为自己知道并看见他们的『张三』,但所有这些当然都只是自欺欺人。 「在这个阶段中一个人看不见任何关于自己与别人的事,他越相信他能,他就越会误解。但是假使他稍微对自己真诚一点,而且真的想要知道真相,他就会找到一个正确无误的基准来判断自己与别人。整个要点就在于对自己真诚,但这并不容易。人们不了解真诚是要学习才会的,他们想象要不要真诚全凭他们自己的渴望或决心。但是当一个人真心地没有看出他应该看到自己什么,他怎么可能对自己真诚?必须要有人展示给他看才行,而且他对于此人的态度要正确,才能帮他看到所展现的一切。如果他自认自己知道得更清楚,他就无法看到真相。 「这是工作非常重要的时刻。一个人要是在这节骨眼上失去方向,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他必须牢记像他这样的人并不具有区分『我』及『张三』的方法,即使他尝试去做,也会对自己撒谎,编造事实,永远看不到真正的自己。你们必须了解如果不靠外力帮助,一个人无法看见自己。 「要了解为什么如此,你们必先记得许多先前说过的要点。如同稍早提过的,观察自己使人觉察到原来他不记得自己。人无法记得自己是他素质中一个主要的特性,也是造成其它一切的主因。无法记得自己有许多表达方式:一个人不记得自己的决定,不记得对自己的承诺,不记得他一个月前、一周前、一天前,甚至一小时前说过的话或自己的感受。他开始一项工作,但是不久后就不记得为什么要做它,特别是跟工作自己有关的事。一个人只能以某种人为的联想记得对别人做过的承诺,这联想是他被灌输或教育的,通常与『荣誉』、『诚实』、『责任』等人为因素有关。但是一般说来,我们可以说假如一个人能记得一件事,他会忘记十件更值得记住的事。一个人尤其容易忘记与他有关的事,那些他先前拍好的『心灵快照』。 「这样一来就使一个人的观点和意见失去稳定性和精准性,一个人不记得他想过什么或说过什么,也不记得他是怎么想或怎么说的。这又与人对自己及周遭的态度中一个基本特性有关,那就是他经常认同于某一个时刻吸引他注意、想法、欲求及想象的事物。 「『认同』是如此普遍,以致于我们在观察时很难把它从其它事物分开。人总是处在一种认同的状态,只是认同的对象改变而已。 「一个人与一个小难题认同,而完全忘记他开始工作时的大目标。他与一个念头认同而忘记其它的念头。他与一个情绪、一个心情认同,而忘了其它的情绪和心情。在工作自己的时候,一个人太认同个别的目标而见树不见林,两、三棵在他面前的树就被视为整片树林。 「『认同』是我们最可怕的敌人之一,因为它无所不在,而且使人陷溺其中时还误以为在在与它抗争。特别使人难以脱离认同的原因是因为人很自然对他深感兴趣的东西认同,在其中他付出时间、努力和关切。为了要挣脱认同,一个人必须时时警觉,对自己无情,也就是他必须不害怕看出认同所采取的种种幽微的形式。 「人必须非常透彻地研究认同,对抗认同的困难还会进一步增加,因为当人们观察自己时会把认同当成一项优点,称之为『热心』、『热忱』、『热情』、『自发性』、『灵感』等。他们以为只有在认同状态时一个人才能胜任某一个领域的工作。事实上这当然只是幻觉,在认同状态时一个人不可能做出任何明智的事情。如果人们知道认同状态是什么意思,他们就会幡然改观。在认同时一个人变成一个物体,甚至失去了他之所以为人的一点特征。在东方当人们吸大麻烟及其它迷幻药时,一个人常常是如此认同他的烟管以致于开始认为自己就是那根烟管,这就是认同。要认同根本不需要大麻或鸦片,看看人们在商店、在戏院、在餐听的样子;或看看他们在争论某事或尝试证明某事时是怎么与文字语言认同,他们对不知道的事情尤然。他们变成了贪欲、欲望或文字,自己一点也不存在了。 「认同是记得自己的主要障碍,一个认同所有事物的人不能记得自己,想要记得自己首先就要不认同。但是要学会不认同,一个人必须先不与自己认同,不要无时无刻都称他自己为『我』。他必须记得他里面有两个我,一个是他自己,也就是他里面的『我』;另一个则是他与之对抗的,是他如果想要有所得就必须征服的我,只要一个人认同或可以被认同,他就听命于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自由首先就是要挣脱认同。 「谈过一般形式的认同之后,我们必须把注意力放在一种特别的形式,也就是与别人的认同,它采取『顾虑』他们的形式。 「顾虑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最常见的情形是一个人认同于别人怎么想他,怎么对待他,对他的态度如何。他总是认为别人不够重视他,对他不够礼貌客气,所有这些念头折磨他,使他胡思乱想,浪费大量精力猜测和想象,对其它人产生不信任和敌意。某个人如何看他,某个人如何想他,某个人如何说他━━所有这一切对他都是天大的事情。 「他顾虑的还不只是个别的人,甚至是整个社会及大环境。使这种人不高兴的每一件事似乎都是不公平、不合法、错误以及不合逻辑。他判断的出发点总是这些事情可以、而且应该改变。『不公平』是顾虑常常隐身在后的字眼之一,当一个人确信他正为某种不公平而气愤不已时,停止顾虑对他而言就是『使自己安于不公平』。 「有一种人不但能顾虑不公平或别人不够重视他们,甚至还能顾虑天气,这似乎很荒谬,但事实如此。人们可以顾虑气候、冷热、雪、雨,他们能被天气激怒,对它生气或愤慨。一个人可以对认何事情采取这样个人化的方式,就好像世界上每一件事物都经过特别安排以使他快乐,或相反使他不方便或不高兴。 「所有这一切表现都只是一种认同的形式而已,这种顾虑完全建基在『要求』上,一个人心里暗暗要求每个人都应该看出他是多么杰出的一个人,他们应该常常对他的聪明、美貌、伶俐、睿智、原创性及其它特长表达敬意、尊崇和钦佩。这种要求通常建基在对自己的全盘幻想上,这经常发生在外表谦逊的人身上。举例来说,许多作家、演员、音乐家、艺术家和政客几乎毫无二致都是病态的人。他们到底受什么苦呢?首先就是对他们自己有了不得的看法,也就是对他人的缺乏了解及监赏力非常容易动怒,觉得受到冒犯。 「还有一种形式的顾虑使人耗损大量精力,这种形式始于一个人开始顾虑自己不够顾虑他人,别人会因为他不够顾虑而动怒,于是他开始以为他不够为那人设想,不够关心他,对他不够让步。所有这一切其实只是软弱,人们害怕彼此,不过这可能把话题扯远了。我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照这种方式一个人最终可能失去平衡-- 如果他有任何平衡的话--而做出完全愚昧不智的举动。他生自己的气,又觉得这很愚蠢,但是他停不下来,而这种情况的最大关键就在于『不要顾虑』。 「同样的情形,或可能更糟的是当一个人以为他『应该』做某件事,而实际上他根本不应该做。『应该』和『不应该』也是很难的课题,亦即很难了解什么时候一个人真的『应该』,什么时候又不『应该』。这个问题只能由『目标』的观点来看,当一个人有了目标,他『应该』做使他达到目标的事,而『不应该』做那阻挠他达成目标的事。 「就如我说过的,人们总是认为如果他们开始对抗『顾虑』,就会使自己『不真诚』。他们很害怕这样,认为这样就会失去身上的一部份。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对抗表达负面情绪上,唯一的不同在于一个是对抗情感的外在表达,另一个则是内在,但也许相同的情感显现。 「害怕失去真诚其实是自欺欺人,只是由软弱而生的说谎公式而已。人没有办法不认同、不内在顾虑、不表达负面情绪,这只是因为他很软弱。认同、顾虑、负面情绪的表达全都是他的软弱、无能以及无法自制的显现。但为了不向自己承认这种软弱,他把它称为『真诚』或『诚实』,而且告诉自己他不想对抗真诚,然而事实上是他不能对抗自己的软弱。 「到目前为止我谈的是内在顾虑,我还可以举更多例子,但这必须你们自己来,亦即你们必须观察自己以找出这些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