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mdyj.net/index.asp) -- 探索奇迹 (http://mdyj.net/list.asp?boardid=194) ---- 第四章:知识与素质(二) (http://mdyj.net/dispbbs.asp?boardid=194&id=2131) |
-- 作者:明达 -- 发布时间:2008/6/11 21:59:56 -- 第四章:知识与素质(二) 第四章:知识与素质(二) 「素质也是同样的情况。第一种人的素质是依本能和感官而定,第二种人的素质是情绪的素质,第三种人的素质则是理智的素质。显而易见的,知识不能远离素质。第一、二、三种人的素质无法拥有第四种人以上的知识。不论你给他什么,他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把每一个观念降到自己的层次来谈。 「这七类区分一定要能运用到与人相关的一切。例如第一种艺术是属于第一种人模仿抄袭的艺术,或是野蛮、原始感官的艺术,如野蛮人的舞蹈和音乐。有属于第二种人的情感艺术,以及第三种人的理智、发明的艺术,也有第四种、第五种艺术等。 「同理,有第一种人的宗教,也就是具有慑人光彩的仪式、牺牲和祭典的宗教,或反之,沈郁、野蛮、残酷的宗教等。第二种人的宗教是信仰、爱、崇拜、冲动、热情的宗教,很容易变成迫害、压制,及灭绝『异端』和『邪教』的宗教。第三种人的宗教则是着重证据和议论的理论性宗教,它以逻辑推演、深思熟虑和诠释为基础。第一、二、三种宗教是我们目前所知的极限,只要我们停留在目前的层次就没有办法了解第四种以上的宗教。 「若不谈宗教整体而只谈基督教,我们也会有第一种基督教,也就是伪装成基督教的异教。第二种基督教是情绪的宗教,有时是纯洁无力,有时则充满血腥恐怖,走向宗教审判和宗教战争。第三种基督教以各种新教为代表,以辩证、议论、理论为基础。第四种基督教是第一、二、三种人毫无概念的。 「事实上,第一、二、三种基督教只是外在的模仿而已。只有第四种人才会 努力成为基督徒,而只有第五种人才能真正成为基督徒。因为成为基督徒的意思是要具备基督徒的素质,也就是依照基督的教训而生活。 「第一、二、三种人不能依照基督的教训生活,因为对他们而言任何事都是发生的,今天是一回事,明天又是另一回事。今天他们准备把最后一件衬衫送人,明天却因为一个人拒绝把衬衫送给他们而把他撕得粉碎。他们受每一个事件的支配与操控,而不是自己的主人,所以不能下定决心成为真正的基督徒。 「科学、哲学,及其它人类生活及活动的表现,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区分成七类。但是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根本没有这种区分,因此很难了解彼此。 「在分析各种对『人』的主观解释时,我们可以看出习惯性的联想赋予某个字的意义是多么多样而矛盾,甚至对说话者本身都习焉不察。 「让我们再举一个字,以『世界』为例好了。每个人都会依照自己的方式来了解这个字。每个人一听到或念出这个字时所产生的联想,都是独一无二,无法为别人理解的。每一个『对世界的概念』,每一个惯性的思考模式都有它自己的联想和观念。 「一个对世界持有宗教观念的人,如一个基督徒,『世界』这个字会引起一连串有关宗教的观念,与上帝、创世纪、世界末日,或『罪恶』世界等观念相连。 「对一个吠陀哲学的信徒来说,这世界只是一个幻象,是玛雅(Maya)。 「一个通神学论者会想到不同的『层次空间』,有肉体的、星体的、心智的等等。 「一个精神主义者会想到『彼端』的世界,精灵的世界。 「一个物理学家会从物质结构的观点来看世界,它会成为分子、原子或电子的世界。 「对一个天文学家而言,这世界是由恒星和星云组成的。 「此外还有其它种种可能:现象界和本体界,第四度空间和其它空间,善世界和恶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权力分配,人能否在这世界得到救赎等等,太多太多了。 「人对世界有千百种不同的看法,却没有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概念能使他们了解彼此,能立刻判定要从那个观点来看世界。 「要研究一个宇宙的体系不能不研究人。同时,要研究人也不能不研究宇宙。人是世界的一个形象,他和整个世界都是由相同的律则创造的。认识并了解自己,人就能认识并了解整个世界,以及所有创造和控制世界的律则。同理,研究这个世界及控制它的律则,人也能学会并了解控制他自己的律则。在这种关连中,有些律则比较容易透过研究客观世界来了解,有些律则则只有透过研究自己才能被了解。研究自己和研究世界必须平行发展,彼此帮助。 「要谈『世界』这个字眼,首先必须了解有许多个世界同时存在。我们不只活在一个世界,而是活在好几个世界中。这个观念并不容易了解,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世界』这个字通常以单数表示,如果用为复数也只是强调相同的观念,或是表达互相平行的不同世界。我们的语言并没有世界彼此包容的观念。然而我们活在不同的世界这个观念,正好指出世界是彼此包含,而我们与它们各有着不同的关系。 「如果我们想问自己住在什么世界,首先我们必须自问哪个世界与我们的关系最直接而且密切。 「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答,通常我们把『世界』定义为人类的世界,我们在其中生活,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但是人类是地球有机生命不可分离的一部份,所以正确的说,地球上的有机生命是最贴近我们的世界,这是动、植物及人类共同组成的世界。 「但是有机生命也在世界里。对于有机生命,什么是它的世界? 「我们可以说对有机生命而言,地球这个行星就是它的『世界』。 「但是地球也在世界里。对地球而言,什么是它的『世界』? 「对地球而言,世界是太阳系的行星世界,它是其中的一环。 「对所有的行星而言,什么是『世界』?是太阳,或是太阳影响所及的领域,或说是太阳系。 「对太阳而言,『世界』就是我们的恒星世界,或称之为银河,是无数太阳系的总和。 「更进一步从天文学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臆测有无数个世界存在于『所有的世界』中,彼此遥遥相隔。这些世界合在一起被称为银河系的『世界』。 「再进一步,导入哲学的推论,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世界』是某个来自对我们而言不可知,不可解的整体或太一(就如一个苹果是一)。这个整体或太一或所有,可以被称为『绝对者』,或是『独立体』,因为它包含了所有的世界,并不需要依赖任何事物而存,它是『所有世界』的『世界』。逻辑上我们可以设想一种事物的状态,在其中所有一切形成单一整体。这样的整体一定是绝对者,也意指着独立体,因为它是无限不可分割的。 「这个绝对者,也就是所有形成单一整体的状态,是事物最初的状态,后来经由区分和辨别才产生了我们现在所观察到的大千世界。 「人以不同的方式活在所有的这些世界中。 「这意味着他首先被最贴近,他身为其中一份子的世界所影响。较远的世界也影响人,就如其它居中的世界一样直接,但是它们的作用力会随着与我们的遥远距离或是俱增的差异而逐渐减弱。就如随后会看到的,来自绝对者的直接影响力并不会到达人的身上。但是它的下一个世界及恒星世界的影响已经对人的生活产生明显的作用,虽然科学对这点还不甚明了。」 说完这些,葛吉夫结束了他的讲课。 下一次聚会时,我们问了许多关于各个世界的影响,以及为什么绝对者的影响不会到达我们身上。 「在检查这些影响以及由单一转变到多数的律则之前,我们必须先检查创造宇宙万有现象的基本律则。 「这就是『三律』,或称为三原则,或三力的原则。它指出每一个现象,不论规模大小或发生在哪个世界,不论从分子现象到宇宙现象,都是由三个不同且相反的力量结合或相遇的结果。当代思想知道有两个力同时存在,一个现象必须经由它们才能发生:作用力与作用力,阳极与阴极,正电和负电,阳子和阴子等。但是当代思想甚至没有随时随地观察这两力。更不用提从来没有人提及第三力的存在,或即使提出了也没有人注意。 「根据真确的知识,一个现象的产生绝不能只靠一力或二力,一定需要第三力。不论就哪一个范畴而言,只有借着第三力,前两力才能产生所谓的现象。 「这三力的教义是所有古老体系的根基。第一力可以称为主动力或积极力;第二力是被动力和消极力;第三力则是中和力。不过这些都只是名称之别罢了,因为实际上它们都是一样主动,只是在相遇的那一点上呈现出主动、被动及中和的分别,也就是说,它们在某一特定时刻根据彼此的关连而有所不同。前两力比较容易为人理解,至于第三力,有时可以在力量的应用点上或是「媒介」、「结果」中发现它的踪迹。但是一般来说,人很难直接观察并了解第三力,这是因为人们一般心理活动的机能有限,所感知到的现象界其范畴也有限。就像我们不能感知第四度空间一样,我们也无法直接观察到第三力。 「但是经由研究自己的思想、意识及活动的种种表现,如习惯、欲望等,人或许可以学着去观察并看出自己身上的三力作用。举个例子,一个人想要工作自己以便改掉某些特性,达到更高的素质层次,那么他的渴望和进取心就是主动力,而所有与进取心相反、习以为常的心理活动就是被动力或消极力。通常这两力要不是互相抵销,就是其中一力完全消除另一力,然后却也虚弱的无法产生进一步行动。因此这两力将会绕着彼此打转,一力吸收另一力,不会产生结果。一个人可能满怀渴望和进取心,但是全部的进取心却耗费在克服生活中的惰性,一点儿也不剩。除非出现第三力,否则情况将持续如此。第三力也许以新知识的形式出现,显示工作自己的好处或必要性,以此支持并强化原来的进取心。如此一来,进取心在第三力的帮忙下就能朝着目标迈进。 「关于三力的活动以及第三力加入的时机,我们可以观察个人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类社会的生活现象,以及周遭的自然现象,从中找到许多例证。 「不过一开始我们只要了解一个通则就够了,那就是每一个现象,不论程度大小,都必然是三力的显现,只凭一力或两力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观察到有某件事物停顿不前,或是总在某一点上举棋不定,就可以说那是缺乏第三力的缘故。要了解这一点,就要记住我们之所以无法观察到第三力,是因为在主观的意识状态下无法观察到客观世界。在主观所及的现象世界中我们只能观察到一力或二力的显现。如果我们能在每一个活动看出三力的话,就能看到世界的真实面貌了(即物自身)。只是我们要知道一个看来简单的现象实际上可能非常复杂,也就是说它可能是三力的复杂组合。但是我们知道自己还不能看到世界的真相,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何以 我们看不到第三力,因为第三力是真实世界的产物。我们所观察到的主观世界只是相对的真实,至少它并不周 全。 「回到我们所处的世界,现在我们可以说在绝对者中,如同其它事物一样,也有三力的作用:主动力、被动力,及中和力。但是既然绝对者是一个整体,这三力也形成一整体。进一步说,在形成一个独立的整体时,这三力具有一个完全而独立的意志、完全的意识,及对它们自身及所做一切的全盘了解。 「『绝对者中的三力是一个整体』这个观念是许多古老教义的基础,例如同质又不可分的三位一体,或是印度教中的Trimuti--梵天、湿婆及克里希那等。 「绝对者的三力构成一个整体,可以随自己的意志和决定分分合合,在彼此的结合点上创造诸现象或『诸世界』。这些依据绝对者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世界在每一件事物上都完全依赖这个意志。在每个世界中三力也同样发生作用。然而因为这些世界自己并不是个整体,而只是其中一个部份,它们之中的三力就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而产生三个意志、三个意识,及三个统一。三力中的每一力都包含了这三力的可能性,但是在它们的遇合点上每一力只显现其中一个原则,要不是主动,就是被动或中和力。这三力合成一个整体,产生新的现象,但是这三力一体与绝对者中的三力不同,因为绝对者中的三力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单一意识与单一意志。在绝对者下一级的世界里,三力已被区分,它们的相遇点具有不同的性质。绝对者中的三力其相遇的时刻及地点是由它们自己的意志所决定,而第二层级的世界却没有一个单一的意志,而是三个,它们的相遇点也是由个别的意志所决定,就显得偶然不定或是机械性了。绝对者的意志创造了第二级的世界并且支配它们,但是它并不支配它们的创造性活动,而任由机械因素构成。 「让我们假想绝对者是一个圆圈,在其中有其它的同心圆,也就是第二层级的诸世界。绝对者我们用数字1 表示,因为其中的三力构成一个整体,而其它的小圆圈则用数字3表示,因为第二级的世界已经有所区分了。 「第二层级世界中的三力一遇到这些世界的任何一个,就产生了第三级世界。这些世界是由半机械的三力所创造,不再仰赖绝对者的独一意志,而受机械律则控制。一旦被创造出来后,它们会显现自己的三种新力量,所以第三级世界中作用的力量就会有六个。在图表中第三级的世界以数字6表示(3+3)。在这些世界中又创造出第四级世界,其中有来自第二级世界的三力,第三级世界的六力,以及它们自己的三力,总共是十二力,所以以数字12代表(3+6+3)。这些世界因为受到更多律则控制,离绝对者的单一意志更远,也更机械性。在其中创造出来的世界会受到二十四力的控制(3+6+12+3),然后再创造出来的世界就会受制于四十八力:第二级世界的三力,下一级的六力,再下一级的十二力,再下一级的二十四力,以及它自己的三力(3+6+12+24+3)。四十八世界所创造的世界就会受到九十六力所控制(3+6+12+24+48+3)。如果还有下一级世界,就会受到一百九十二力控制,以此类推。 「如果我们以绝对者创造的第三世界为例,那就代表所有的恒星世界。第六世界则是其中产生的一个世界,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银河。第十二世界是银河中的一颗恒星,我们的太阳。第二十四世界则是行星世界,也就是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第四十八世界是地球,第九十六世界则是月球。如果月亮有卫星,那就会是第一百九十二世界,以此类推。 「在绝对者、所有的世界、所有的恒星、我们的太阳、诸行星、地球,以及月球之间构成了『创造射线』。对我们而言,创造射线是最广义的『世界』,当然它并不能充分含括『世界』这个字眼的意思,因为绝对者产生了无数个不同的世界,其中每一个世界又产生了个别的创造射线。此外,每一个世界又包含了几个世界,进一步分割射线;而且我们在这些世界中只选出一个世界,也就是我们的银河。这个银河中又有无数的恒星,而我们只选出离我们最近,生活作息都仰赖于它的太阳。每一颗恒星都代表创造射线的进一步分割,但是我们无法以研究我们所处射线的同等精力来研究它们。此外,在太阳系中行星比太阳离我们近,而行星当中又以地球最接近我们,我们生活就于其中。我们不需以研究地球的方式去研究其它行星,只要把它们放在一起看待就行了,也就是研究它们的尺度远不如研究地球。 「每一个世界的力量数目,不论是一、三、六、十二等等,都显示其所受制的律则数目。 「一个世界所受的律则越少,就越接近绝对者的意志;一个世界所受的律则越多,就越机械性,越远离绝对者的意志。我们所处的世界有四十八条律则,可以说离绝对者的意志相当远,是在宇宙中一个黑暗而偏僻的角落。 「创造射线帮助我们看清自身处在宇宙的位置,但是如你们所知,我们还没谈到影响力的问题。为了了解不同世界的不同影响,我们必须更了解三律,以及更为基本的律则--七律,或是八度音阶的律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