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梵语曰prana,一译“风”,为古印度《P叮闼婆吠陀》以来各派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原义为呼吸、生命之气,后来指一种遍布于阳光、空气、水、食物等中的生命之气,近于中国哲学中的元气,故近代多译为“元气”、“生气”。无上瑜伽中的prand,主要指人身中的生命之气,被认为是肉眼虽不见,而却具有推动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功用之生命能量。《金刚鬓续》云;“遍身所在一切气,入于一切所作中”,意谓人的整个生命运动都离不开气,生、死、中有(死后至转生的过渡性存在状态)及修道时成就的“幻身”,部是气的作用。核续说气有一百零八种,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本气、支分气各五种。十种气分别以地水火风空五大为体,各具特定的颜色,各以身中某一部位
为生发储藏点,各有其振动所发声,由某梵文字表示,各具特定的生理功能,略如下表所示。
┌────┬──────┬──┬──┬───┬────────┬─────────┐
│ │ 气名 │体 │色 │音 │ 住.处 │ 作用
│
├────┼──────┼──┼──┼───┼────────┼─────────┤
│ │ 持命气 │空大│蓝 │a │ 脐下四指 │ 持寿命,为 │
│根 │ │ │ │ │ │ 一切气本
│
│ ├──────┼──┼──┼───┼────────┼─────────┤
│ │ 下行气 │地大│黄 │n1 │ 海螺脉 │ 排泄
│
│ ├──────┼──┼──┼───┼────────┼─────────┤
│本 │ 上行气 │火大│红 │li │ 喉轮 │ 饮食语言等 │
│ ├──────┼──┼──┼───┼────────┼─────────┤
│气 │ 平住气 │风大│深绿│yl │ 心轮前方 │消化、吸收、输送 │
│ ├──────┼──┼──┼───┼────────┼─────────┤
│ │ 遍行气 │水大│白 │U │ 心轮左方 │ 肢体运动 │
├────┼──────┼──┼──┼───┼────────┼─────────┤
│ │ 行(龙)气 │空大│蓝 │d │心轮西南,隐眼根│ 生视觉 │
│支 │ │ │ │ │ │
│
│ ├──────┼──┼──┼───┼────────┼─────────┤
│ │循行(龟)气 │风大│绿 │ay │心轮西方,隐耳根│ 生听觉 │
│ ├──────┼──┼──┼───┼────────┼─────────┤
│分 │正行(海马)气│火大│红 │an │心轮东北,隐鼻根│ 生嗅觉 │
│ ├──────┼──┼──┼───┼────────┼─────────┤
│ │最行(提婆)气│水大│白 │a │心轮北方,隐舌根│ 生味觉 │
│气 │ │ │ │ │ │
│
│ ├──────┼──┼──┼───┼────────┼─────────┤
│ │决行(财生)气│地大│黄 │al │心轮东方,隐身根│ 生触觉 │
└────┴──────┴──┴──┴───┴────────┴─────────┘
十种气在母胎中即开始生发,最先生细持命气,为心气合一之体,从细持命气渐生粗持命气,再渐次生下行气、平住气、上行气、遍行气及五支分气,由五支分气出生五大,至十月胎圆身备。婴孩出生后,十种气各司其职,各住其位,若某一气稍有错乱易位,便会导致该气所生部位及机能的疾病。最根本的持命气若稍错乱,轻则令人疯癫、晕绝,重则死亡。人从生到死,各种气在体内不停地运动循环,其运行分为内行、外行。内行谓气在身内运行,以中脉为中心,从顶喉心脐等轮出,散入余脉,复从余脉回归中脉。诸轮中脐轮为气之根本,从彼处中脉分出十二支脉,为气之迁移宫,凡十二宫,每宫各具五脉、五大,其中六宫主收气,六宫主生气。气之外行,指通过呼吸,与外界交换气体。
为生发储藏点,各有其振动所发声,由某梵文字表示,各具特定的生理功能,略如下表所示。
┌────┬──────┬──┬──┬───┬────────┬─────────┐
│ │ 气名 │体 │色 │音 │ 住.处 │ 作用
│
├────┼──────┼──┼──┼───┼────────┼─────────┤
│ │ 持命气 │空大│蓝 │a │ 脐下四指 │ 持寿命,为 │
│根 │ │ │ │ │ │ 一切气本
│
│ ├──────┼──┼──┼───┼────────┼─────────┤
│ │ 下行气 │地大│黄 │n1 │ 海螺脉 │ 排泄
│
│ ├──────┼──┼──┼───┼────────┼─────────┤
│本 │ 上行气 │火大│红 │li │ 喉轮 │ 饮食语言等 │
│ ├──────┼──┼──┼───┼────────┼─────────┤
│气 │ 平住气 │风大│深绿│yl │ 心轮前方 │消化、吸收、输送 │
│ ├──────┼──┼──┼───┼────────┼─────────┤
│ │ 遍行气 │水大│白 │U │ 心轮左方 │ 肢体运动 │
├────┼──────┼──┼──┼───┼────────┼─────────┤
│ │ 行(龙)气 │空大│蓝 │d │心轮西南,隐眼根│ 生视觉 │
│支 │ │ │ │ │ │
│
│ ├──────┼──┼──┼───┼────────┼─────────┤
│ │循行(龟)气 │风大│绿 │ay │心轮西方,隐耳根│ 生听觉 │
│ ├──────┼──┼──┼───┼────────┼─────────┤
│分 │正行(海马)气│火大│红 │an │心轮东北,隐鼻根│ 生嗅觉 │
│ ├──────┼──┼──┼───┼────────┼─────────┤
│ │最行(提婆)气│水大│白 │a │心轮北方,隐舌根│ 生味觉 │
│气 │ │ │ │ │ │
│
│ ├──────┼──┼──┼───┼────────┼─────────┤
│ │决行(财生)气│地大│黄 │al │心轮东方,隐身根│ 生触觉 │
└────┴──────┴──┴──┴───┴────────┴─────────┘
十种气在母胎中即开始生发,最先生细持命气,为心气合一之体,从细持命气渐生粗持命气,再渐次生下行气、平住气、上行气、遍行气及五支分气,由五支分气出生五大,至十月胎圆身备。婴孩出生后,十种气各司其职,各住其位,若某一气稍有错乱易位,便会导致该气所生部位及机能的疾病。最根本的持命气若稍错乱,轻则令人疯癫、晕绝,重则死亡。人从生到死,各种气在体内不停地运动循环,其运行分为内行、外行。内行谓气在身内运行,以中脉为中心,从顶喉心脐等轮出,散入余脉,复从余脉回归中脉。诸轮中脐轮为气之根本,从彼处中脉分出十二支脉,为气之迁移宫,凡十二宫,每宫各具五脉、五大,其中六宫主收气,六宫主生气。气之外行,指通过呼吸,与外界交换气体。
无上瑜伽还把气分为业气、智慧气两类。业气,指凡夫业报之身所具五大之气,此气在母胎中与母气相连而行胎息,出生后经鼻孔行外呼吸,吸入之气,经左右二脉与喉心脐诸轮,贯空脐轮十二宫,呼出之气,向上贯空左右二脉,从右鼻孔出者,为阳性之日气,从左鼻孔出者为阴性之月气。每日所出二万一千六百息中,业气占二万零九二五息。业气出入时,右鼻孔中日气大种之生起与收摄,依次为地、水、火、风、空,每气行三百六十。左鼻所出月气之生起收摄,次第则反之,为空、风、火、水、地,亦每气行三百六十。五大气在鼻孔中出入之孔道亦有不同:地大气从鼻孔下方往来。水大气从鼻孔内方(近鼻梁处)往来,火大气从鼻孔外方往来,风大气从鼻孔上方往来,空大气从鼻孔中央往来。
智慧气,以空大为体,蓝色,能入住于中脉,为产生出世间智慧的物质基础。此气在常人身上,一半入中脉,一半从鼻孔中出入,在每日二万一千六百息中,凡出入六百七十五息,名罗喉罗气。
无上瑜伽还说气在身内外的运行节律,与身外天地日月的运转节律有一致性。《大幻化网导引法》云:“外相一年,为内气一日,外为十二月,内为十二宫”。如外一年为二万一千六百时,内则一日出入凡二万一千六百息。这各小天地等于大天地的思想,盖取自印度教,与道教内丹人身一小天地说亦颇相近。